“第一太监”王劲松的成名史,以及他背后不得不提的1个男人傅彪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03 09:33 6

摘要: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点下关注点下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点下关注点下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19年的上海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上,王劲松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背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为什么现在反而成了值得表扬的事?"

这番言论瞬间引爆了网络,各路明星粉丝纷纷对线:这位"王某人"是何方神圣,凭什么这么说?

然而在这位被称为"中国第一太监"的演员背后,却藏着一段极具戏剧性的人生,以及一个改变他命运的贵人。

在这位"第一太监"的背后,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1967年王劲松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家里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揭不开锅。

父母对他的期望很简单:上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过上小康生活。

但人生的剧本往往充满意外,高考这道独木桥,他没能走过去。

就在父母劝他复读的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 江西戏剧学校来招生了。

要求也不算太高:男生身高一米七五以上,身体协调嗓音条件过关就行。

对表演有着隐秘向往的他,带着一米七九的大个子就去试了,没想到一试就中。

但这个好消息却让他犯了难,该怎么跟父母开口呢?

直到开学前几天,他才鼓起勇气告诉父亲,换来的却是一室沉默。

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支持他追梦,可谁能想到这笔钱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到学校报到那天,为了省下住宿费,他选择了徒步前往学院,硬生生走了一整夜。

在南京话剧团的日子里,他从最底层干起,连"人墙"都演过。

你能想象吗?就是那种转身黑墙,转身白墙的角色,连台词都没有。

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除去房租只够买馒头就着咸菜过日子。

但这个看似憨厚的大男孩,却在苦日子里找到了翻身的法宝。

话剧团给他安排了个资料室当宿舍,别人眼中的"杂物间",却成了他的"藏宝库"。

从曹禺到莎士比亚,那些堆满灰尘的剧本,愣是被他翻了个底朝天。

就这样一个戏剧门外汉,在馒头咸菜和灰尘飞扬中,一点点琢磨出了演戏的门道。

就在王劲松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时,1999年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电视剧《等你归来》的片场,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傅彪。

当时的傅彪已经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的当红明星,而王劲松还在跑龙套,整整跑了10年。

但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傅彪却格外反套路,对这个憨厚的大男孩一见如故。

闲暇时两人常常坐在一起聊人生,或是结伴出去浪。

让王劲松没想到的是,傅彪不仅成了他的知心好友,还成了他最严厉的"人生导师"。

"劲松你在这待着舒服是舒服,但是舒服就能有出息吗?"

"来北京发展吧虽然累了点,但机会多啊!"

面对傅彪的建议,王劲松却犹豫了:"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到处求人多没面子。"

这话可把傅彪给气着了:"你现在演些没台词的角色就有面子了?"

但王劲松依然没当回事,直到大年初六那天,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电话那头的傅彪霸气十足:"大年都过完了,赶紧给我滚来北京!"

王劲松稀里糊涂带着个小包就来了,心想着看看就回。

谁知傅彪二话不说,直接带他去买行李,硬是把他"踹"进了北京影视圈。

更让人感动的是,傅彪为了帮他可谓是豁出去了。

见到制片人就说:"用王劲松,我免费给你当配角。"

就这样在傅彪的"保驾护航"下,王劲松终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正在拍《恰同学少年》的王劲松收到了一个噩耗。

曾经意气风发的傅彪,确诊了癌症晚期。

临终前傅彪紧握着王劲松的手说:"你就专攻老生的角色吧,这样演总能有口饭吃。"

这句话成了这位"人生导师"留给王劲松最后的叮嘱。

带着傅彪的遗愿,王劲松在北京影视圈越走越稳。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知名导演张黎在《锦衣卫》中发现了这块好料子。

当张黎开始筹备《大明王朝1566》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劲松。

但谁能想到这个机会不仅让他一炮而红,还让他收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头衔 ——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第一太监"。

为了演好太监杨金水这个角色,王劲松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

就连个品茶的动作,他都能琢磨出好几种不同的味道。

得意时他轻轻拨弄茶叶,那股子优雅劲儿,活脱脱一个人精。

谋划计策时单手托杯的架势,霸气中又透着股子阴狠。

面对"干爹"时那恭谨捧杯的模样,让人心生怜悯。

说他"偏执"还真不是说着玩的。

为了让银针扎脸的戏份更真实,他硬是让老中医往脸上扎了一针又一针。

寒冬腊月拍戏他愣是让人往身上浇了12桶冷水。

就这么个"狠角色",硬生生把一个太监演成了经典。

这么拼的他在后来的作品里自然也不会让观众失望。

《琅琊榜》里他塑造的言侯爷正气凛然,让人印象深刻。

《破冰行动》中的"东叔",乍看文质彬彬实则老谋深算。

为了这个角色他连眼镜、马褂都要反复琢磨,就连桌子上的摆件都要亲自调整。

不过说来也挺有意思,明明是个演技派,但走在路上都没几个人认得出他。

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演技天花板"吧 —— 让观众记住角色,却记不住演员。

现在回过头来看,2019年那场轰动一时的言论,好像也没那么令人意外了。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王劲松就像个另类的"清流"。

32年来他不赶热度,不炒作就只专注于一件事 —— 演戏。

他常说:"如果能把一个角色拆成200个小零件,那就能演活这个人。"

这话听着有点"理工男",但这恰恰是他的"武器"。

当不少演员连台词都背不利索时,他还在研究古代官员用什么香料。

拍《理想照耀中国》时,他硬是把自己饿成了58公斤。

为了演好牺牲的戏份,他愣是让自己在大雪中躺到四肢发僵。

有人说他太较真,可他却说:"这不是较真,是尊重。"

这份执着或许就是当年傅彪一眼看中他的原因吧?

如今的娱乐圈浮躁、功利、速成,似乎都成了常态。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像王劲松这样依然在默默坚守着演员的本分。

他们的名字可能不太有名,但他们塑造的每个角色,都让人过目难忘。

这大概就是傅彪临终前说的那句话的真谛:不是让他专门演老生,而是让他专注于演戏本身。

这不就是最好的"口饭"吗?

三十二年过去当年那个被傅彪"踹"进北京的大男孩,如今已经成了年轻演员的标杆。

而他对表演的态度,也从某种程度上回答了那个争议性的问题:当你真的热爱表演时,背台词真的会成为一件值得表扬的事吗?

来源:西瓜聊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