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说得对,一些人的流氓化倾向值得注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15:04 2

摘要:张志坤说,“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社会空间,网络社会上一些人的流氓化倾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后就总结出这种“流氓化倾向”的三个特征。

4月8日,昆仑策发布了张志坤的文章《网络社会一些人的流氓化倾向值得注意》。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认为完全是张志坤的自我批评,或者是对昆仑策的批评。

不得不说,昆仑策一帮人是一个思想不统一的小团体,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说。

所以就出现了张志坤这样的奇葩,看似矛头向外,但其实句句都是在说昆仑策。

而且,从张志坤这篇文章里,也可以充分看出他那种文痞的特点——胡搅蛮缠。

张志坤说,“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社会空间,网络社会上一些人的流氓化倾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后就总结出这种“流氓化倾向”的三个特征。

下面对张志坤的文章逐段分析、反驳,展示一下张志坤是如何打脸自己与昆仑策的,看看他是怎样把文痞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看看他的“流氓化倾向”。

上面是张志坤总结出的“流氓化倾向”的第一个特点:污蔑

张志坤说有人污蔑昆仑策是“昆仑厕”,说昆仑策“没有一篇文章说人话”,“散发厕所一般的臭气”。

然后,张志坤搬出重要讲话来作为自己和昆仑策的大旗。

但是,昆仑策是张志坤说的“智库网媒”吗?在民政部有登记吗?事实上,现在人都知道,昆仑策研究院只是一家小微企业而已,根本不是什么“智库网媒”。

挂羊头,卖狗肉。张志坤居然还好意思说昆仑策是“智库网媒”,这是不是虚假宣传?是不是虚假包装?

所谓“没有一篇文章说人话”,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那可以纠正一下,除了重要讲话的这些内容之外,这样可以了吧?

此外,重要讲话需要一个自媒体转发吗?哪个平台不是把这些重要内容置顶的?谁看不到?还需要昆仑策转发?

所以,昆仑策转发重要讲话,真的是为了表达爱国与忠诚吗?我看更像是为了拿来作护身符吧?这不就被用上了?

所以,到底谁在污蔑?

上面是张志坤总结出的“流氓化倾向”的第二个特点:攻讦

张志坤说,有人宣扬爱国主义而被攻击,还说有人否认存在对爱国主义的攻击。

否认存在对爱国主义的攻击是有的,我就是。但是哪个人宣扬爱国主义被攻击了呢?谁不准别人宣扬爱国主义了呢?张志坤举不出来,只能这样放空话。

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学生宣扬爱国主义,没见谁去阻止,也没人敢去阻止。官媒也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没见谁去阻止,更没人敢去阻止。

所以不难看出,张志坤说的就是指他们昆仑策这些人,他的意思是说他们宣扬爱国主义被人骂是左棍、爱国贼之类的。

但是,他们宣扬的是什么爱国主义?这要打个问号。他们宣扬爱国主义,但是对司马南偷税却百般辩护,甚至还企图洗白。张志坤、陈先义、董小华都这样做了。

一个嘴上说着爱国主义背地里做着盗窃国家财产的勾当,这不是标准的爱国贼吗?

如果昆仑策能旗帜鲜明地批判司马南偷税,我倒是相信其是真的在宣扬爱国主义,然而很遗憾,昆仑策无人这样做。

至于李嘉诚卖港口,至于美国打压华为,难道反对的只有昆仑策吗?张志坤是不是睁眼说瞎话?网上那么多人反对和批判李嘉诚卖港口、美国打压华为,张志坤视而不见,却把功劳全都揽给昆仑策,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所以,到底谁在攻讦?

上面是张志坤总结出的“流氓化倾向”的第三个特点:蛮横

张志坤说,“凡流氓都不会以理服人,网络上的这群流氓也是这样。他们不讲事实、不讲证据、不讲逻辑,从头到尾都在耍横”。

这话说得对,能以理服人,能讲事实、讲证据、讲逻辑,能不耍横,那就不叫流氓了,那是标准的君子。

但是,张志坤讲事实、讲证据、讲逻辑了吗?张志坤以理服人了吗?张志坤没有耍横吗?

讲事实,司马南偷税是事实。讲证据,北京税务局发布公告是证据。讲逻辑,北京税务局不可能搞错。

但是,在这样的事实、证据、逻辑面前,张志坤及其一帮人是如何做的?他们拐弯抹角为司马南辩护,甚至企图洗白。

Jim博士被封号,被昆仑策认定为反D,但是昆仑策拿出事实和证据了吗?被封号就是反D,这是什么逻辑?被封号的很多很多!如果是反D,怎么没听说被抓起来呢?

如果讲事实,司马南被全网禁言。如果讲逻辑,是不是司马南也有思想问题?Jim博士被封号是彻底反D,那司马南被全网禁言是不是也有仅次于反D的严重思想问题?

张志坤说孙正清源“这家伙胡搅蛮缠、见谁咬谁,在某平台发的那些破烂货不但毫无建设性价值和意义,而且拙劣不堪,让人不忍卒读”,然而有多少人被孙正清源“咬”?“见谁咬谁”这样的说法和“没有一篇文章说人话”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张志坤说自己被孙正清源“疯咬”,又说“这类疯狗般的东西除了会咬人之外,文字狗屁不通,更毫无逻辑可言,其水平实在不堪入目”,这似乎才是“疯狗”式的“疯咬”吧?

“文字狗屁不通,更毫无逻辑可言,其水平实在不堪入目”,这似乎正可以用于张志坤的这篇文章吧?

所以,到底是谁蛮横?

张志坤总结的三个所谓“流氓化倾向”,读者阅后可以发现,恰恰可以看作是张志坤的自我批评,是他的自画像,也是昆仑策某些人的写照。

张志坤还是先把“同道中人”的文章认真读一读,再恶补一下逻辑学,然后再去批判别人,否则的话,竟整一些回旋镖,都打自己身上了。

来源:悦读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