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遭电影频道冷遇,用男性视角塑造人物,主角逻辑矛盾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0:31 1

摘要: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自上映以来,在豆瓣6.6分的争议声中持续发酵。电影宣传时主打是全女电影,可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央视曾为其背书,但电影频道始终未将其纳入推荐片单。

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自上映以来,在豆瓣6.6分的争议声中持续发酵。电影宣传时主打是全女电影,可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央视曾为其背书,但电影频道始终未将其纳入推荐片单。

近些年,以女性题材作为创作的作品不少,但真正讲好故事却寥寥无几。‘’

电影《向阳花》试图通过刑满释放人员高月香的生存困境展现女性力量,却陷入男性凝视的创作窠臼。监狱扯头发斗殴、透视装特写、强暴戏码等视觉符号的堆砌,暴露出主创团队对女性苦难的猎奇化处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指出,这种将女性互助简化为"哥们义气"的塑造方式,本质是对女性韧性质感的误读。

当高月香骄傲宣称"会跳脱衣舞"时,创作者将女性身体价值与生存技能强行捆绑,反而强化了"女性只能靠性资源突围"的刻板印象。

影片省略了主角被家暴、护女的核心前史,使得观众尚未建立情感联结,就被抛入程式化的苦难奇观。正如观众所言:“导演似乎认为只要让女性不断被伤害,就能自动获得同情票。”

赵丽颖所塑造的高月香,其行为逻辑充满矛盾:为女儿犯罪却对法律后果缺乏基本认知,出狱后继续坑蒙拐骗,这种"被迫作恶→主动堕落"的转变缺乏合理铺垫。

更致命的是,影片将刑释人员困境简化为"重操旧业"的宿命论,既未触及司法帮扶体系缺陷,也未展现真实的社会融入过程。

影片标榜"关注底层",却暴露出主创团队严重的生活经验匮乏。监狱文艺小组、假警服诈骗等情节设计充满戏剧化想象,与真实刑释人员就业培训、社区矫正等现实议题严重脱节。

某社会福利机构负责人指出:“电影将再社会化过程简化为姐妹抱团取暖,忽视了政府机构、NGO等关键社会支持系统。”

这种悬浮感在细节处理上尤为明显。主角在商场擦地、福利院劳作的场景,本可成为观察社会结构的显微镜,却沦为空洞的苦难符号陈列。当创作者用俯视视角"想象底层"时,真正的生存智慧与人际张力反而消失殆尽。

这也是现在很多电影创作者的通病,高高在上,完全不贴近生活。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奇观消费,缺乏对制度性困境的严肃探讨,用刻板印象取代人性挖掘。

真正的女性叙事不应止于身体创伤的视觉展演,而需深入制度性压迫的结构分析;现实题材创作不能依赖苦难奇观,而要构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观察视角。或许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需要又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符号,而是期待看见在裂缝中顽强生长的真实生命。”

电影频道的沉默,恰是对优质内容最严厉的呼唤——当创作回归对生命的敬畏,对现实的洞察,才是中国电影突破瓶颈的真正曙光。

来源:陈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