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算法困住的主播们:流量有了,健康没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0 22:19 2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网络主播这个新职业赛道。但与此同时,一些主播在直播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的新闻频见报道。这些消息在让粉丝们扼腕叹息的同时,职业主播们为博取流量触发的身心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网络主播这个新职业赛道。但与此同时,一些主播在直播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的新闻频见报道。这些消息在让粉丝们扼腕叹息的同时,职业主播们为博取流量触发的身心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2亿灵活就业人员中,职业主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当前职业网络主播的数量已经突破3800万,成为数字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群体。

主播在王谢红的直播中心直播带货,图源:新华社

在去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中,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多个职业或来自直播间,或与直播行业深度关联,直播行业已成为新职业萌生的重要土壤。

就在不久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了《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主播职业能力划分要求》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职业主播的定义、分级体系和评价指标。这些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和职业主播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

不过,由于职业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主播为博取流量而以健康为代价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一方面,一些职业主播为了获取流量,可能会进行一些损害健康或极端、危险的直播活动,如“大胃王”吃播、极限运动等。

另一方面,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个别网络主播不得不进行高强度的直播工作,导致出现身体透支、睡眠不足、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比如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一项数据显示,某直播平台TOP100主播中,91人存在昼夜颠倒作息。

职业主播在南博会咖啡产业馆直播带货,图源: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主播的超负荷工作与平台算法有很大关系。在算法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下,主播们的生存法则早已异化为“在线时长竞赛”。更多主播被困在“播得越久推荐越多”的算法逻辑里,一些多频道网络(MCN)机构培训手册明确要求:新人每天直播时长不得低于8小时,而凌晨时段流量权重提高30%。

还有平台要求,职业主播平均每30秒需完成话术互动,每小时完成3-5个才艺展示。此外,部分平台在与主播签订直播合同时,将“自愿延长直播时间”列为免责条款,在这种“契约自由”的外衣下,实质是劳动权益保障的制度性缺失。

在高强度的直播活动背后,却存在着少数头部主播爆火,绝大多数主播寂寂无闻、粉丝量少、收入不高的“幸存者偏差”的现实。某直播平台内部数据披露,平台月活跃主播达430万人,其中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仅占3.2%。还有调查发现,在全部职业网络主播中,八成以上的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

美食博主正在直播,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部分职业主播的健康状况却十分堪忧。许多主播因长时间面对屏幕、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焦虑、疲劳等亚健康状态。而经常工作至深夜甚至凌晨,生物钟的长期紊乱已成为他们健康的重大威胁。

作为互联网公众人物,职业主播的言行举止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恶意评论、人身攻击、隐私泄露等问题,使得不少主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心理健康不稳定。

接二连三的职业主播倒在直播间的事件发酵后,多家直播平台宣布优化主播健康保护机制。一些平台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智能化的健康预警系统,当监测到连续直播超过若干个小时后会自动触发强制下播机制。

政府对直播行业的监管不可或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审查力度,可以要求直播平台定期提交从业者健康评估报告。另一方面,直播行业协会应将关注职业主播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将静息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纳入职业认证体系。

与此同时,对于从业者个体,建立“健康资产”管理意识,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设置医疗储备金等方式构筑风险防线。当然,职业主播自身也要主动避免掉入“流量陷阱”之中,不可为盲目追求流量而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须知只有健康的身心,才是财富流量的真实密码。(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