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潇洒的灵魂,从来不会被肉体束缚!
87岁的吴彦姝老师,本可以靠着经年积攒下来的口碑颐养天年,可她却选择蜗居在40平老破小,每天举着放大镜看剧本。
她身边没有宠物,女儿18年前就去了大洋彼岸;她的房子也没什么装修,墙上甚至还有几处霉斑。
明明是舍得捐600万片酬做慈善的行业肱骨,为何日常生活简朴到有些“寒酸”呢?
吴彦姝老师表示,这就是她对于活着的理解。
富家千金的从艺之路
1938年,中山大学吴承恩教授家喜得千金。
在与妻子梁体纯商议后,吴教授决定为女儿取名“彦姝”“彦”代指有大才德的风流人物,“姝”则意为容貌姣好、品德雅颂的女子。
生于乱世,吴家夫妇不希求小女儿大富大贵,只希望她能在战火中坚守本心,长成一个识大体有才德的新社会新女性。
为此,他们每周都会在家里举办读书会,将书籍中的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女儿听,希望她能从纸墨间窥见另一个世界。
吴彦姝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她早早识字开蒙,小小年纪便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
她会坐在父亲怀里,缠着父亲为她读鲁迅先生写来的书信;也会偷偷溜进书房,看着梅兰芳先生的字迹,畅想戏台上的杨玉环私下里是什么模样。
战火与硝烟将她困在闺阁之中,她却通过文字与艺术的力量,让枯燥的生活开出了花。
1949年,吴家响应国家号召一路北行,从广东广州辗转至山西太原。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仅靠吴承恩在高校任职的那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教育开支。
无奈之下,小姑娘只能在读书之余跟着母亲去拜访至交好友,东家一握米,西家一把面,日子倒也算能凑活过活。
在吴家夫妇的设想里,女儿长大后可以学医,也可以和父母一样做单纯的学者,奈何少女有自己的人生架构,她偏偏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
吴彦姝在女子学校读书时,加入了校话剧团。小姑娘面容姣好,人也努力,没过多久就成为了话剧团的台柱子。
1956年,年仅18岁的吴彦姝走进了山西话剧院的舞台,用一段《奥赛罗》的独白,惊艳了所有考官。
只可惜,生活在特殊年代里的人总是辗转,吴彦姝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整整蹉跎了三年,才终于成为山西话剧院的一员。
刚入行的“愣头青”根本不可能分到什么大角色,很多时候吴彦姝的候场时间都比排练多。
同期入院的很多同事咽不下等待的滋味,吴彦姝倒是觉得这是她积累经验的好机会。
她会在后台默默学习,观察前辈的台词和身段;她也会沉浸式揣摩角色,探究角色背后的人文色彩。
慢慢地,这份认真洗去了蒙在金子表面的浮尘,吴彦姝成功从幕后走向台前,甚至一度在当地话剧爱好者中博了个雅号,"文静小姐"。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舞台
“文静小姐”似乎一直都是优雅的代名词,87岁的她满头华发身穿旗袍,缓缓漫步在红毯之上,仿佛不是晚会的嘉宾,而是这场名利场背后的主人。
年轻时的她亦是如此,墨发梳成两根常常的麻花辫,双眸间满是对生活的期待。
就像吴彦姝老师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20岁有20岁的美好,80岁也有时光流转积攒下来的韵味。
1964年,吴彦姝成功入选话剧《刘胡兰》女主角,山西话剧院自此从山西走向全国,吴彦姝也在全国各地演绎了整整379次刘胡兰。
很多观众至今都忘不了,舞台上的刘胡兰那响亮的嗓门,那坚毅的眼神。他们心中的巾帼英雄就该是这副模样,她就该拥有着与舞台上相仿的不屈灵魂。
殊不知,“刘胡兰”的一口山东腔,是吴彦姝跟着录音带一字一句地学的;“刘胡兰”的强健体魄,也是吴彦姝每天多吃几口饭一点点喂出来的。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
周恩来总理都曾笑称:“吴彦姝同志的演绎生动传神,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鲜活的真实的刘胡兰。”
凭借着话剧《刘胡兰》,吴彦姝一跃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
20世纪90年代,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吴彦姝与丈夫张一非商议后决定,逐步淡出山西话剧院相关工作,转而向影视剧行业发起冲击。
2003年,她正式从山西话剧院退休,准备同丈夫父母一起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惜天不假人,短短三年内,她的丈夫与双亲相继离世。若不是身旁有女儿相伴,吴彦姝简直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度过那段黑暗的岁月。
彼时,在痛苦中不可自拔的她绝对没有想到,人生的转机会从72岁开始。
2010年,老友拎着一册薄薄的剧本,敲开了吴彦姝家的大门。
“妈,要我说你就别折腾了。家里也不缺那点钱,现在剧组节奏那么快,咱这岁数万一出个好歹怎么办?”
“试试看嘛,就当散散心了。”
嘴上说着散心,老人家却在私下里将薄薄的几页纸反复读了好几遍,并在试镜当天早早乘公交来到了试镜地点。
她又开始像几十年前那个“愣头青”小姑娘一样,没有团队,没有助理,从零开始适应剧组节奏,从小龙套开始细细研学。
78岁那年,她出演了一个格外温柔又格外固执的小老太太。那张慈祥又熟悉的脸,不知道让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说,吴彦姝老师是影视表演的教科书。
吴彦姝老师却觉得,自己只是做到了一个演员该做的事情,用心揣摩每一个角色罢了。
潇洒且肆意的老年生活
人这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吴彦姝不知道,也不感兴趣旁人的追求。对她来说趁着阳光正好研读剧本,伴着桌头灯火缝制戏服就是大好人生。
老人家没什么口腹之欲的追求,早晚清粥小菜营养又开胃,中午荤素搭配绝对不浪费。只有朋友相邀时,她才会破例“吃点好的”,但总不过是几口鱼肉,几块糕点。
她有一个记账本,零零散散记着日常开销,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1900多,偶尔做两件新衣服,开支才将将两千出头。
她的房子也是21世纪初女儿买的老楼,北京二房的老破小地段倒是好,实际居住起来却稍显闭塞、老旧。
她明明可以过更好的生活,为什么选择守着旧房子陪回忆度过一生呢?
她的经济人认为,这一切都是源于老人家对于身外之物的不看重。
吴彦姝的经纪人是她30多年前资助的一位山西孤儿。
多年以来,经纪人帮吴彦姝联系剧组、投资理财,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经纪人知晓老人家挣来的每一分钱。
将财产全权交给一个没有血缘的局外人,真的靠谱吗?
对此,吴彦姝老师表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她与经纪人相伴多年,自然信得过经纪人的为人。
就连12年所赚的600万片酬,她也经由经纪人的手,捐给了偏远地区的儿童用作艺术教育资金。
活到了这个年纪,吴彦姝老师还真是有几分超脱物外之感,就连对儿女团圆也没有了太深的执念。
吴彦姝老师的女儿一家早年间移民加拿大,吴彦姝老师却拒绝了女儿的盛情邀请,一个人留在北京生活。
母女二人一年见不了几次面,随着年纪逐渐增长,有时甚至几年都见不了一次面。
对此,吴彦姝老师表示,离得近有离得近的好处,离得远也有离得远的活法,距离产生美,不是吗?
平心而论,吴彦姝老师的生活是孤独的,但她享受这种孤独,享受自己可支配的闲暇人生。
她可以肆无忌惮地挑灯阅读,也可以为了下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独自坐公交去超市买一颗篮球。
2024年,老人家成功摘下北京电影节影后。
2025年,她凭借《穿过寒冬拥抱你》,入围金鸡奖最佳女配。
对于87岁的吴彦姝来说,她的人生已进入暮年,但她的生活却不会因年龄而失色。
她永远有着自己的追求,并永远向追求不断努力的目标的。
结语
经纪人镜头下的吴彦姝老师,每天6:30起床,伴着朝阳开嗓练声。
早起之后,要做40个仰卧起坐,6000步户外快走,每日过得比20多岁的小伙子小姑娘还要鲜活。
历经87年风雨的老人家尚且没有躺平,二三十岁的你是不是也该拥抱人生了呢?
信源:
[1]当87岁吴彦姝和61岁何赛飞同框,我才知道颜值在气质面前不值一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783478341894682/?channel=&source=news
[2]许凯全程乖巧 贴心照顾“国民奶奶”吴彦姝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458493794550335/?channel=&source=news
来源:流心影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