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2024年11月,苦熬26年的马健涛,终于等来职业生涯中,第一首爆曲,而这首歌的主题竟然是“挽救婚姻”。
因为这首歌曲发行之前,妻子毫不留恋地离开了他,外界众说纷纭,想揭开他跟妻子离婚的秘密。
究竟是妻子不想过看不到希望的生活,选择了离婚,还是他忘恩负义,抛弃了陪自己吃苦多年的发妻呢?
发布单曲《搀扶》之前,马健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音乐事业,还能坚持多久。
他十年如一日地创作却一再受挫,好在这首《搀扶》挽救了他支离破碎的事业。
歌曲在各大平台的数据,都非常好看,他在短视频平台,也收获了大量粉丝。
可他的每一条短视频下方,都有粉丝问他离婚原因,还有人说离婚成就了他的事业,让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其实,马健涛自己也清楚,若不是离了婚,就没有写《搀扶》的灵感,他的音乐事业也不会迎来春天。
若在正当红时,将婚姻中的问题,讲得太过清楚,话题度就会降低,这对他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从长远来看,他现阶段说得模糊一些,粉丝和网友反而会继续讨论,他也能得到更多流量带来的好处。
在每一条谈到前妻和婚姻的视频最后,都是以他的清唱作为结束,也难怪网友质疑他利用离婚事件炒热度。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他苦苦熬了26年,才终于有了今天,他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好机会。
尽管马健涛一直不肯明说,粉丝和网友也能从他过往的经历,以及曾经创作的歌曲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他是一名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的创作者,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进歌里,婚姻每次出现状况,他都会用创作的形式记录。
因此,他跟妻子离婚的原因,在那首让他爆红的歌曲《搀扶》中,其实就有暗示!
农村出身的马健涛,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可家里的条件差,供他上学都费劲,更别说送他去学音乐了。
他也知道家里什么情况,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默默地攒钱,在16岁那一年,买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那把一百块买来的破木吉他,就是他的音乐启蒙,很多歌曲都是用这把吉他创作的。
为了追求音乐梦想,他从河南老家来到杭州,每天在酒吧里听别人唱歌,他自己也想上去唱,于是去了多家酒吧面试。
刚开始的时候,他一边在酒吧驻唱,一边学习编曲和伴奏,虽然收入还是很低,但喜欢听他唱歌的人并不少,其中就包括李冰。
李冰主动向他表达了爱意,两人很快就走到一起,李冰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去酒吧陪他,然后一起回到地下室休息。
长期不规律的作息,加上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他大病了一场。
本就没什么积蓄的李冰,想尽一切办法替他治病,陪他熬过了那段艰苦的时光。
后来,他决定承担起男人的责任,主动向李冰求婚,尽管他还是一穷二白,但李冰从来没有喊过苦。
直到他写给郑源的几首歌火了以后,他在圈子里才有了点知名度,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李冰的日子终于好过些了。
可造化弄人,李冰本以为他很快就能火起来,没想到写完《包容》之后,又沉寂了好几年,生活也越来越难熬。
结婚时间长了,两人也会吵架,吵得最厉害那次李冰扭头就走,他独自在出租屋里写歌,都是些伤感情歌。
没过几天,对他还抱有希望的李冰选择了回家,结果生活和事业还是老样子,让李冰觉得这么多年,都是在原地打转。
谈“离婚”那天的情景,马健涛到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李冰笑着同他商量道:“咱俩要不把婚离了吧?”
他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问询,而是李冰的决定。
两人都已经分房睡好长时间了,感情也所剩无几,他也笑着接纳了李冰的提议。
两人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办理了离婚手续,粉丝都觉得很不值得,明明最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为什么这时候坚持不下去?
实际上,李冰提出离婚的时候,让马健涛火遍全网的《搀扶》,还没有被创作出来,她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站在李冰的角度,马健涛的事业已经原地踏步十多年了,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个时候离婚,两人都能尽早换一种生活方式。
怎料离婚后的马健涛,将所思所悟都写进歌里,这首歌一炮而红,事业终于迎来春天,可李冰已经不在身边了。
粉丝和网友之所以觉得遗憾,是因为两人离婚就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不离婚就没有《搀扶》,马健涛也火不起来。
如今的马健涛已经红了,摆在他面前的机会非常多,很多粉丝都建议他把李冰追回来,可他却说没有爱了。
在马健涛兜兜转转、原地踏步那些年里,两人的感情从最初的冲动,变成后来的平淡,从最初的坚定,变成后来的动摇。
正如他在歌曲《搀扶》里写的那样,两个相爱的人不能互相搀扶到老,陪他度过艰苦岁月的李冰,也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马健涛和李冰的这段失败婚姻中,他并没有错李冰更没有错。
要怪就怪他红得太晚,李冰不敢继续赌下去了,生怕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也赔进去。
结果造化弄人,离婚后才有的《搀扶》火了,李冰在这段婚姻中付出的所有,如今都拿不回来了,因为他们早已分道扬镳。
如果马健涛当初采纳了李冰的建议,放弃音乐事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跟李冰的结局,一定不会是这样。
来源:七百里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