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评|想后思前话此生,落日余晖仍从容——评浙产剧《我的后半生》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9 16:45 2

摘要:2025年3月30日晚,浙产剧《我的后半生》闪亮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这部改编于王蒙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的浙产电视剧作,在“温暖”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中,通过主题升华、叙事创新以及人设拓展引发了受众的广泛共情,将新时代老年婚恋生活都市剧推向了一个新的

潮新闻客户端 霍文博

2025年3月30日晚,浙产剧《我的后半生》闪亮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这部改编于王蒙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的浙产电视剧作,在“温暖”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中,通过主题升华、叙事创新以及人设拓展引发了受众的广泛共情,将新时代老年婚恋生活都市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婚恋生活都市剧的展示对象是年轻群体。因此当“黄昏恋”替代“朝阳思”时,它所涉及的传统观念与当代伦理、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感情世界同生理需求等对立性的话题,便远远超越了“朝阳思”主题所能表达的范畴和容量,实现了此类电视剧在主题方面的进一步升华。

《我的后半生》以退休教授沈卓然的四段相亲之旅为线索,展示众生之相与人生百态。

第一次与温柔的女护士长连亦怜相处3个月后,因女方提出200平的学区房过户要求而作罢。

第二次跟心仪的女科学家聂娟娟交往,正当惺惺相惜之际,女科学家的癌症复发让梦幻灰飞烟灭。

第三次相处的工会主任吕媛因性格过于真爽,让知识分子出身的沈卓然难以接受。

第四次与崇拜自己的乐水珊倒有相知之味,无奈惧怕“妻管严”的他,在管钱管物甚至要签“死后财产归我”的严苛条件面前,只好选择退步。

归纳起来,上述沈卓然的这四段相亲经历,恰恰折射出当下“黄昏恋”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无论是与连亦怜相处还是和乐水珊相交,在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之间出现冲突时,矛盾的二律悖反性决定了“黄昏恋”的出发点是贪图物质财富还是追求精神生活。

在物质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时代,人们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本来无可厚非。但建筑在婚恋前提下的物质财富追逐,则明显带有巧取豪夺的性质。

沈卓然的拒绝,表明他对“黄昏恋”有着清醒的认知。毕竟这根本不是什么“黄昏恋”,倒是与精准扶贫有些相似。仅从这一点而言,电视剧《我的后半生》或多或少地带有“警世通言”的性质。

至于他和聂娟娟以及吕媛的交往结局,从前者的主动“消失”到后者被动“淡出”,并非女儿沈黛的一句“你到底是找老伴,还是找免费保姆”所能了断的。个中原委,只能说明沈卓然在传统观念与当代伦理、感情世界同生理需求之间作出了他自己认为的明智选择。

在现实生活面前,这一选择将社会流行的“男的只有挂在墙上才会老实”的所谓“箴言”击打得粉碎。这再一次证明,电视剧《我的后半生》除了“警世通言”外,还具有“醒世恒言”的功能。

为了全面展示“黄昏恋”主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的后半生》尽管改编于小说,但是在叙事方面则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

其中,“原著加我”的二次创作模式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新跨越,进一步丰富了叙事学的内容。在属性方面,“原著加我”首先体现在电视剧取名上。

将《奇葩奇葩处处哀》和《我的后半生》作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小说对沈卓然的“黄昏恋”带有一定程度的贬低意味,而电视剧名则实现了由贬义到中性的转化。这充分说明,通过“原著+我”进行叙事创新不会消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反,正是通过这样的叙事创新能够让文学作品获得新生,最终达成纸质文本和视听艺术在协同叙事上的故事世界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度拓展。

从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到36集电视剧《我的后半生》,随着文本的变迁,“原著+我”的叙事模式打开了受众迁移的进路。通过小说和电视剧之间具有的互文性质关联,满足了受众阅读与视听的多元化需要。

在审美取向上,将大众的普适性价值观与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让“受众为王”的新时代理念落实到电视剧创作的全过程,为原著与时俱进创设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受众基础。

正是在广大受众的热情关注下,《我的后半生》焦点正在从剧集过渡到角色扮演者。去年,在热播的电视剧《老家伙》中,张国立就因出演肖长庆这一角色受到热议。时到今日,当《我的后半生》再度热播时,沈卓然的扮演者张国立再次站在网文的风口浪尖上。面对两极化的舆论走向,人设如何适应受众的审美接受格外受到关注。

在长达50年的演艺生涯中,张国立塑造了身份不同的屏幕形象。其中,纪晓岚、康熙等早已深入人心。此次,他出演高级知识分子沈卓然,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尤其是他的老农扮相和气质,与大众心目中的教授还有着较大的认知差距和心理距离。有观众直言,“张国立一个老农民的长相和气质,非要演知识分子教授,看着难受”,“那个正直无私的纪晓岚去哪了”。这就从侧面说明,张国立的演艺空间又获得了新的发展。依托这样的人设拓展,就能够进一步打破标签化形象对知名演员的种种约束,实现演艺道路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刘丽娜的扮演者梅婷、连亦怜的扮演者杨童舒等知名演员也因出色的表演受到热议。

无论是贬还是褒,一个角色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热议而成为焦点,理应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移植到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人设上,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演员通过形象塑造进行身份建构的基本方式。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人设拓展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需要高度关注受众对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的重视。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