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沈教授妻子去世一年后他就有了新欢,合适吗?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9 14:14 3

摘要:这是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的系列剧评之一,喜欢这部剧的朋友,欢迎点击文末下方链接或者合集,我们一起讨论吧。

文/丁丁

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正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

它讲述了文学系、已退休的70岁老教授沈卓然,原本儿女双全,三代同堂,发妻去世后,他曾一度悲伤到抑郁,后来在老友的鼓励和儿女的支持下,开始有了新欢。

前前后后几段不同的情感经历,也给他带来了新的成长的故事。

这部通过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从而牵扯出的一系列家庭情感伦理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演完,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其中一个争议点蛮有意思的:那就是沈教授的妻子去世一年多以后,他有了新欢。

无论儿子、儿媳、女儿,还是亲戚、朋友,虽然都觉得沈教授再找一个老伴无可厚非,但妻子去世一年多就找到了,又觉得他“变心”得太快了。

01、

沈教授在妻子去世时悲痛欲绝,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思念亡妻而郁郁寡欢,甚至差一点就抑郁。

亲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动了让他再找一个伴侣的念头。

一次他生病住院,得到了护士长连亦怜无微不至的照顾。

连亦怜漂亮、温柔、贤惠,比他小21岁,沈教授对她产生了爱慕依恋之情。

而连亦怜也对这位心地善良、学识渊博的老教授心生崇拜,且渐生情愫。

沈教授焕发了新春,而连亦怜也有了依靠。

先不说结局如何,当看到这里,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是蛮般配的。

但是,当初赞同他再找一个老伴的儿子儿媳,包括亲戚朋友,心里却不是滋味了,女儿知道后更是大闹不同意。

他们觉得沈妻走了才一年多不到两年,沈教授就另觅新欢,实在太快了一点,感情上接受不了(当然后来还是接受了)。

尽管沈教授一再表示亡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他之前对亡妻的一往情深的表现,比如悲伤过度,比如在中秋晚会上深情朗诵为亡妻创作的悼念诗等,都是假的。

包括很多观众也是这样认为的: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02、

沈教授的经历,让我想起我身边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我先生家有一个亲戚,我们叫他叔叔,情况和沈卓然有些相似。

叔叔也是大学教授,在他70多岁那一年,和他相伴多年的妻子去世了。

叔叔不太懂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平时基本上是妻子在照顾他,如今妻子去世,他很伤心,一下没有了主心骨。

他的身体原本就不好,70岁走路就有点颤颤巍巍的了,如此一来,身体和身心肉眼可见地萎靡下去。

虽然女儿女婿劝他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或者给他请一个保姆,但他统统拒绝。

一个月之后,他提出想找一个老伴来照顾他。

女儿女婿大吃一惊,母亲刚刚去世一个月,尸骨未寒,父亲提出这个要求,只觉得寒心,完全不能接受。

但叔叔有他自己的理由。

他不仅一日三餐要有人伺候,连穿衣、穿裤子,晚上睡觉也需要人帮忙。

如果请保姆,伺候他吃饭、打扫卫生、料理家务没什么,但穿衣、穿裤子、睡觉这些,男保姆倒是可以,女保姆,就不好办了。

但是保姆市场没有几个男保姆,而且就算有,也未必合适。

每天要如此近距离伺候,儿女都有工作和自己的小家,难以做到,除非夫妻。

叔叔想要找一个老伴的决心明确且强硬,谁劝都没有用。

而且,叔叔有教授的光环,高额的退休金,宽敞的住房,这样的条件,一拿到老年婚恋市场,很抢手,70岁、60岁,甚至50岁的老太太都争着要。

他很快就和一个50多岁的阿姨牵了手。

阿姨没有多少文化,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她愿意来照顾叔叔,至于有没有什么条件,当时并没有明说。

叔叔对她很满意,很快让她搬来和自己一起住,而且还把她带来和亲戚朋友见面。

整个过程距离婶子去世不过3个月。

女儿女婿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确不可能24小时陪伴父亲,所以尽管不接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阿姨对叔叔照顾得还可以,叔叔比较满意,虽然还没有领结婚证,但叔叔已经在家族群里公开称呼她妻子,还把他和她家人的合照发出来,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但结局意想不到,不久之后疫情期间,叔叔得了胰腺癌,很快去世。

去世之后,女儿女婿和阿姨就财产问题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想想也是,阿姨比叔叔小将近20岁,主动跑来照顾叔叔,不可能没有私心的,这和电视剧中的一样。

其实也可以理解,但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

沈教授是在妻子去世一年多之后换的新欢,而叔叔是在妻子去世1个月就提出,3个月就实现。

如此看来,沈教授在换新欢这个问题上,是不是已经好了很多?

03、

其实,关于老人丧偶之后的再婚问题,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我留意了一下,女性丧偶,想要再婚的不多,尤其有文化,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更如此。

那些想要再婚的,大部分是文化低,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她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太低,于是想找一个男的,起码在经济上可以帮扶自己。

她们的目的性虽然比较强,但女性更感性,很难走出丧偶的阴影,就算要再婚的话,还是会距离丈夫去世的时间比较长。

而男性丧偶,无论经济条件好坏,想要找个女的来照顾自己的比较多。

这部分男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注定他们会家务的不多,平时都是妻子在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所以当妻子去世,他们一下就没有了人照顾。

而儿女忙于上班,陪伴时间有限。

他们的精神和生活都会很孤单,同时男人更理性,更容易走出失去伴侣的阴影,所以他们不仅会找,还比较快。

那么,老年人丧偶之后再婚,什么时候才算合适?

这个还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我上网查了一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从法律方面来看:

如果对方是自然死亡的情况,丧偶后就可以再婚,没有时间限制。

从心理方面来看:

心理调整很重要,一般来说,丧偶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心理上的创伤和恐惧感。

通常认为三年时间是一个心理调整的周期,这段时间可以帮助人们逐渐走出丧偶的阴影,更好地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从习俗方面来看:

丧偶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尊重。

那么等多久算合适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年被认为是服丧期,等待三年可以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悲痛,重新适应生活‌。

当然,以上都是理论上的说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有的人可以一年、两年、三年后再婚,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愿意再婚。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见仁见智吧。

我个人认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心理调整的同时,尊重习俗,适当考虑亲人的感受,还是必要的。

那么,沈教授妻子去世一年多后,他有了新欢,你觉得合适吗?

作者:丁丁,专注为您带来影视、小说、人物的情感解读。喜欢旅游、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学习和成长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愿与你同行,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丁丁的慢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