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剧的剧情和质量经常被我们嗤之以鼻: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我,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专注做小红书陪跑、个人IP孵化、自媒体阅读写作培训
你能想象吗?
爆款短剧编剧收入高达一两百万!
短剧的剧情和质量经常被我们嗤之以鼻: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我,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总之,内容无脑、无下限。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边骂着编剧无脑,一边乐滋滋地一集集追。
看短剧的人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人,十有八九不会看短剧,即便看了也不会承认。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既图文、短视频、电视剧、电影等自媒体内容火爆之后,短剧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它火了。
短剧市场不但爆火,还暴利。
作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我分享过很多写作变现、自媒体变现的干货,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短剧变现,以及短剧爆火的底层原因。
这两天,刘晓庆短剧制片人谈短剧赚钱逻辑,表示短剧投资回报率高,“投50万可能分回来100万。”
在付费平台上,所有的短剧付费大盘一天之内,高的能充值到6000万以上。
短剧的制作成本低,但能吸引到很多流量。
尤其是在早期,投流成本很低,很容易一炮而红。
短剧圈子里流传着很多造富神话。
比如
《无双》,制作成本不到50万元,上线8天充值破忆元;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上线24小时,充值破1200万元;
《黑莲花上位手册》是一部宫斗短剧,上线24小时,充值预计破2000万元,但后来由于“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被下架。
网友们后来发现,原来这部片子来自咪蒙团队。
“一周拍完,一月上线,一部财富自由”,这样的传奇故事,在短剧圈子里,并不少见。
刘晓庆的短剧制片人,在采访中表示,短剧的变现往往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收费阶段。
比如,一个剧的前10集免费开放给你看,但是从第11集就开始收费了。
如果前面的10集很精彩,而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需要收费了,几个也不贵,一杯咖啡或奶茶钱,那你会不会选择充值?
这就是前面说的每日付费大盘。
等到后面付费阶段跑的差不多了,这个剧集就会转移到给免费的平台。
这就到了第二阶段免费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按照质量对短剧进行评级,通过“广告分账+自然流量”实现盈利。
平台根据播放量、用户留存等数据与制作方分账,例如《好一个乖乖女》通过低成本破圈实现超10亿播放量,分账金额可达千万元级别。
一部剧吃两遍,所以这是个非常暴利的行业。
全国每年至少有一万部短剧上线,但它们都出奇地雷同。
在免费平台上,短剧收入依然会随着观众增多而提升。
而短剧靠剧本,编剧成本较高。
目前,当红短剧演员片酬可达几万/天,爆款编剧收入则可达100万~200万。
于是就能理解了,为什么很多缺乏资源的演员最后都来演短剧了,因为赚钱啊!
而短剧的内容出奇的雷同。
给男性观众拍的叫“男频”,内容主要是战神、赘婿、暴富;
给女性观众拍的叫“女频”,内容主要是虐恋、甜宠。
何帆在《变量》中有一篇内容专门分析短剧市场的爆火。
他说短剧不能拍科幻、悬疑,因为这类都需要动脑子,而短剧的生产者发现,爱动脑的观众不是“好观众”。
因为他们一动脑,就发现这个钱可以不花,即便想看,你有很多解决方案。
而喜剧也不是好的题材,因为喜剧容易让紧张情绪释放,哈哈一笑后放松了,就没有付费意愿了。
短剧的核心不在短,而在爽。
没有任何理由,霸道总裁就是爱我,爱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针对男人就讲逆袭变富,针对女人就讲甜宠虐恋。
短剧以快节奏、强反转为核心。
“三分钟一反转,五分钟一高潮”的叙事模式,加上话题直击用户爽点,直击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
所以,让用户欲罢不能。
短剧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下沉现象,它坐着直升机直接降到最底层。
短剧给这里被遗忘的人提供了娱乐,赚走了他们的泪和笑。
城市里面的中产以上阶级有着日益丰富的文化消费,他们可以看书、看电影、参加音乐节,看演唱会,但底层的民众呢?
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没有钱,他们可能在农村看不到,他们可能文化水平低,看不懂。
但是大的环境经济增速放缓,他们也焦虑,也需要关注和慰藉。
于是短剧就应运而生了。
电影、电视剧都是横版拍摄,追求精良。
但是短剧是竖版的,是让你放在手机上看的,因为生产短剧的人非常清楚,现在集体手机成瘾,如果要破圈,就要迎合用户的需求。
短剧的内容并不高级,有猎奇擦边,有颜色暗示,但是归根到底,短剧的爆火折射出的是社会情绪。
逆袭也好,甜宠也好,都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就沉沦在短剧中,感受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幸福”,哪怕清醒后知道这纯属意淫,但是在观看的当下,内心是幸福的。
这大概就是他们生活中能看到的零星渴望。
但你看印度却并不这样,印度的宝莱坞也有很多 优质电影,但是短剧却并不火爆。
印度的穷人想的还是怎么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早已放弃希望,只求来生处境更好,所以那里宗教发达,因而心中没有那种躁动不安的火苗。
正如何帆老师在书中说的:
“短剧的土壤只在中国,理解了短剧才能理解底层,中国有多少底层的梦想,就有多少短剧的赛道。”
结语:
内容生产的规律,其实从图文到短视频到短剧,都没有变过。
我们需要深度分析用户,需要生产用户所喜欢的适配内容。
今天的分析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最后我想告诉你,这是个繁星无需仰望的时代,每个微光都能自成星河。
我就是从以前的电视新闻记者,通过做个人IP,变成一个自媒体创业者,收获了几十倍于以前的收入和成就感。
商业嗅觉是新时代的第六感,个人IP是永不打烊的橱窗。
如果你也渴望打造自己的个人IP,那可以链接我沟通交流,我送你一整套自媒体起号资料包,希望在你的跋涉之路上,能助你一臂之力。
我是Tina,下期见。
我是Tina,全网70万粉丝,3000+学员,热爱心理学,有专门的心理学读书营;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带着学员阅读写作、做自媒体。
文末送福利!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如果你也有意向打造超级个体,在互联网上寻得破局,可以私信链接我本人,我会送你两份资料:
①小红书运营模式地图(帮助你公域快速起号)②知识付费sop流程图(汇总我从0到7位数的步骤和打法)
记得私信:链接Tina本人。
来源:Tina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