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日,蔡徐坤工作室一纸胜诉判决书刷屏网络,不仅让造谣账号 "超能摄影阳阳"" 懂瓜呱 "等集体翻车,更掀起了关于" 明星维权是否矫情 " 的新一轮口水战。
“键盘侠们注意了!法院的判决书可比热搜更有杀伤力!"
4月7日,蔡徐坤工作室一纸胜诉判决书刷屏网络,不仅让造谣账号 "超能摄影阳阳"" 懂瓜呱 "等集体翻车,更掀起了关于" 明星维权是否矫情 " 的新一轮口水战。
据 @天尚律师事务所通报,蔡徐坤诉邓某某、董某某、武某网络名誉侵权案已胜诉。法院认定涉案账号通过编造“私生活混乱" 、“后台操控选秀 "等谣言,严重损害蔡徐坤社会评价。判决后,工作室火速表态:“所有赔偿款将捐公益,且对侵权行为追责到底 "。
这场看似寻常的维权案,实则击中两大痛点。
“顶流维权 = 玻璃心?" 饭圈常嘲讽“律师函警告",但本案判决书详细列举了谣言导致蔡徐坤商业合作解约、综艺镜头被删等实际损失,用法律印证了 "造谣真能砸人饭碗"。
“公益捐款是洗白?" 部分网友质疑 “赔偿款捐了心虚",却忽略了《民法典》明确 "损害赔偿可协商处置"。比起揣测动机,更该关注的是 —— 这笔钱能否建立 "反网暴基金"?
对比张艺兴告黑粉获赔10万、杨紫名誉权案5小时取证成功等案例,明星维权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蔡徐坤案的特别之处在于:
举证难度提升:工作室首度披露谣言传播与商业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链,这一举措为同类案件提供范例。
平台责任倒逼:微博近年因未及时删除诽谤内容多次被判连带责任,此案或加速平台“谣言关键词库" 建设。
总有人说 “明星赚那么多,挨几句骂怎么了",但法治社会不该存在“挨骂 KPI"。当蔡徐坤们拿起法律武器时,保护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每个普通人免遭网暴的可能性。毕竟今天能造谣明星“睡粉",明天就能造谣你同事“受贿"—— 网络谣言的刀子,从来不分顶流和素人。
赔款捐了,账号封了,但吃瓜群众更关心:那些躲在“小号" 背后的造谣产业链(如职业黑粉、代骂服务)何时被连根拔起?或许下一个判决书里,藏着真正的大瓜。
“你支持明星用法律反击黑粉吗?遇到过网络谣言怎么办?评论区,君若有高见,何妨前来论战?吾于此静候。"
来源:榴芒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