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走进来的这二人,分别是刘少奇、王光美的“特型演员”郭法曾与刘袖杰。因为太过于神似逝者,所以当人们看到二人时,理智与情感马上就打了一架。
2006年10月21日,王光美的追悼会正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正当所有人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时,忽然有两位特殊客人走进了现场。
除了王光美的几位子女,其余人看到他们难免有一些吃惊,但是很快脸上又泛起了一种悲辛交加的复杂表情。
原来,走进来的这二人,分别是刘少奇、王光美的“特型演员”郭法曾与刘袖杰。因为太过于神似逝者,所以当人们看到二人时,理智与情感马上就打了一架。
理智分明在告诉所有人的大脑“他不是那个人”,可是情感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对所有人说“他就是那个人”,因此在场的人反应才会这么奇怪。
“特型演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制片方为了拍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专门挑选出来的和国家领导人、历史名人长相相似的演员。
毛主席、周总理、陈毅等人,在过去都有不少对应的“特型演员”。一位国家领导人,往往会有多个对应的“特型演员”,人数并不固定。
对于这些“特型”演员来说,扮演国家领导人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份工作。因此当他所扮演的国家领导人或者名人去世时,演员本身很少会以亲友的身份,出现在追悼会现场。
但是郭法曾的情况又与别的演员有一点不一样,这不仅仅因为刘少奇在影视剧中的“特型演员”只有他一个,也是因为王光美和她的子女们,早已经把他视如“家人”。
王光美的女儿刘平平只比郭法曾小四岁,但是因为后者扮演刘少奇太像了,所以刘平平曾经坦然地称呼他为“爸爸”。
以郭法曾和王光美一家的关系,他出现在追悼会上,实在是太正常了。那么,郭法曾又是怎么认识王光美一家人的呢?这件事,还是得从他学习表演和从业的过程学起。
郭法曾1945年出生在天津,因为受地方文化影响,他从小就热爱曲艺。六十年代,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当时学的是最时髦的话剧,用的教材是斯坦尼著名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六十年代初,国家正提倡“样板戏”,于是领导把郭法曾从学校调到京剧团,让他唱“大花脸”。郭法曾找到领导讨说法,表示自己根本不懂京剧,怎么唱呢?
领导说:组织让你唱京剧是对你的信任,你要再不识好歹,就下放到农场去改造。郭法曾没有办法,就收抬铺盖卷去京剧院学习了。
结果没想到,郭法曾去了没几年就有两派学生打起来了,他不小心得罪了其中一派的人,被关了几天小黑屋,最终还是被赶去京郊一个农场。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郭法曾又阴差阳错被人“发配”到了广西一家话剧团。到了广西以后,郭法曾的日子才开始好过起来。因为是中戏毕业的人才,地方剧团当他是宝贝,还让他演主角。
郭法曾在剧团演了几年的戏,八十年代初在电影《千古风流》中演了一个小配角。眼看自己马上四十了,他想着这也不是个法子,得赶紧转型啊。
但是要怎么转型呢?正好当时有一部叫《新星》的电视剧,要找刘少奇的“特型演员”,于是郭法曾就去了。后来,他连着拍了好几部关于刘少奇的剧。
1984年,王光美第一次把郭法曾请到自己家中做客。当时他正在拍《少奇同志在东北》,考虑到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差,照片上的刘少奇面容清瘦,所以他花了半个月,减肥十几斤。
王光美见到郭法曾吓了一跳,马上就关心他的健康状况。郭法曾为了扮演好刘少奇,经常到王光美家中拜访。王光美全家人总是很有耐性地向他介绍刘少奇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习惯。
有一次王光美和女儿刘平平,还把刘少奇生前穿的衣服全拿出来,让郭法曾随便挑几件去穿。郭法曾也不客气,就真的挑走了两套春秋装,和一件刘少奇出访印尼时穿过的大衣。
王光美之所以对郭法曾这么好,自然是因为一看到他,就想起了刘少奇。王光美出生在民国一个高官家庭里,父亲曾经任北洋工商司司长,兼代理农商部长,母亲也是一个富商的千金。
王光美从小就聪慧过人,高中时期就成为了北平当时著名的“数学三王”之一。后来留学美国斯坦福,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
四十年代的王光美因为向往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被北平地下党推荐去了圣地延安,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生中的挚爱刘少奇。
王光美和刘少奇相知相爱,共育有四位子女,感情是相当深厚的,可是没想到刘少奇却在1969年离她而去。王光美在牢狱中度过了十二年,直到1978年12月底才重新获得自由。
1979年,上面决定拍一批关于刘少奇的历史剧。那个时候王光美已经有十五、六年没有见过刘少奇的样子了,突然看到郭法曾,心中怎能不百感交集。
郭法曾原来只是剧团里一个小演员,后来因为演刘少奇,事业才出现了转机。而他之所以能把刘少奇扮演得惟妙惟肖,也和王光美一家人的帮助与指导分不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2009年,郭法曾至少在十三、四部电视剧中扮演过刘少奇。因为演的次数多了,刘平平有时候还开玩笑直接叫他“爸”。
刘平平是刘少奇的三女儿了,1949年出生。刘少奇离世的时候她刚好二十岁,因此她对父亲的长相记忆很深。
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郭法曾从北京回石家庄,刚到车站就听到背后有一个声音在叫他的名字。郭法曾回头发现是刘平平,她刚好要去石家庄出差,于是二人结伴上了车。
只是因为外貌太像了,再加上经年刻意地模仿与学习,让刘少奇的家人有时也分不清真假了。葬礼上另一位“特型演员”刘袖杰扮演王光美时,也曾经得到过同等的待遇。
不过这些事情,当时只有比较亲近的人才知晓。王光美葬礼举行的时候,前来吊唁的宾客很多并不知情,骤然看到郭法曾和刘袖杰同时出现时,就很难不吃惊了。
郭法曾遇到的事情,其实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古月也遇到过多次。据说有一次李讷看到古月时,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一声“爸爸”。
亲人去世以后,活在世上的人才是最难过的。很多时候,人们在骤然失去亲人的时候,并不会嚎啕大哭。
他们只是默默地流着泪,心中却盼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然后他们就会开始期待,在将来的某一天,那个已经逝去的亲人,还会重新回来。
在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一个酷似逝者的人,自然就会对他(她)产生“移情”。王光美、刘平平看到郭法曾、刘袖杰也会产生“移情”,这是基于情感与血缘的关系。
不过当时在追悼会现场的人们,大多和刘少奇、王光美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为什么在看到两个“特型演员”出现时,心中也产生了复杂的情绪呢?
其实这是因为刘少奇和王光美的一言一行,都给后人做了模范榜样,大家自然而然地对他们产生了一种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这一点,其实在毛主席特型演员的经历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事实上,毛主席“特型演员”古月在世时,就有很多人因为他扮演过毛主席,直接把对毛主席的感情投射到他的身上,所以他所经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热烈地欢迎。
来源:执笔读春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