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2025年春天的剧屏,说成“郭京飞时段”,我想应该没有太多人持有异议。毕竟,从春节至今,郭京飞作为主演,已经陆续出现在《黄雀》《驻站》《漂白》三部重量级剧集中。这样的密集度,对于任何一位演员,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将2025年春天的剧屏,说成“郭京飞时段”,我想应该没有太多人持有异议。毕竟,从春节至今,郭京飞作为主演,已经陆续出现在《黄雀》《驻站》《漂白》三部重量级剧集中。这样的密集度,对于任何一位演员,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虽然有观众反馈《黄雀》中“郭鹏飞”的单侧挤眼动作,在视觉上缺乏美感。可作为一种人物心绪的标识性外化设定,大家显然是能从中看出演员想传递的心理状态的。我们可以因为视觉审美,不将其定位为“顶级演绎”,但无疑——依然是成功的表演。
由于近年频繁现身涉案剧,郭京飞“新晋警察专业户”的定位已然在观众心中初步形成。不过,与此前剧屏上的“警察专业户”不一样,郭京飞赋予角色的生活色彩更浓,这非常难得,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角色强加给演员的类型固化效应。
《黄雀》无疑是近年最成功的反扒剧集,演员与剧作的相互成就显而易见。郭柯宇奉献了她出道以来最成熟的表演,她和郭京飞在该剧中的首次亮相,都让观众产生了“认不出来”的错愕感。随着剧情驱动,郭柯宇的精彩发挥可与《对手》中的颜丙燕相媲美——巧了,两部剧都出自同一编剧之手。
《黄雀》给观众提供了纯粹的观剧快感:姜大卫的“广叔”、马吟吟的“阿兰”、房子斌的“乡长”、秦岚的“黎小莲”、张浩信的“姜吉峰”、祖峰的“佛爷”、吕晓霖的“方慧”、张浩然的“财神”、尤勇智的“方肇”、宁文彤的“胖客商”……实力派演员云集,连同该剧众多年轻演员,奉献给大家一场反潮流、反浮夸的表演盛宴。
《黄雀》当然也有它的问题——也许是因为过于强调传递“实打实”的信息,剧情密度过大,转折稍多,加上不时出现的“回忆杀”,看着有点儿累。明明是一部反扒主题的剧,却给每个主要的剧中人都设定了八百个谍战的心眼子,有些小题大作了。当然,这丝毫不影响《黄雀》的优质剧集属性,充其量只是一点小遗憾。
《黄雀》临近收官之际,《棋士》伴着王宝强那憨憨呆呆的表情,施施然登上荧屏。甫一开播,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王宝强的脸,观众太熟悉了,可当他在《棋士》中一露面,竟还是那样,夹杂着些许生涩、不适,充满生活的原味。如果我说,高明、李雪健之后,趋近于“最好”的演技派是廖凡和王宝强,对于这种评价,欲行争议的人一定不少。尽管《Hello!树先生》之后,认可王宝强是演技派的人已不在少数。
出道二十多年,从“群众演员”到“本色演员” “类型演员”,再到“喜剧演员”“武打演员”……王宝强一直在用他怯生生的、可怜兮兮的,时而愚蠢、时而狰狞的表演,带给观众不同的惊喜。众星捧月的《棋士》,又为他提供了表演上绝好的新证。懵懂、无奈、不甘、胸有成竹、扮猪吃老虎……这些关键词,一直在“崔业”身上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地震荡,它们矛盾而和谐地憩于王宝强的表情和动作之中,看着竟毫无违和感。看《棋士》主要就是看“崔老师”,虽然其他演员发挥得也都不错,尤其是陈明昊的表演,再次彰显某种“大演员”气场。
作为涉案剧,无论是《棋士》,还是《黄雀》,相较于以往的类型剧都有一些“求变”的气质。虽然《棋士》偏于灰色,《黄雀》靠向诡异,但它们都有着想把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尽可能呈现给观众的愿望。即便没有抵达完美,却依然能让人看到内地类型剧的创作活力。
涉案剧耀眼的时段,其他剧型当然也没闲着。这期间,依然有一些剧集不错,虽然评分未必醒目,但品质其实不差。比如,古装剧《雁回时》,该剧将“大女主”剧原有的“历经七灾八难”“打怪升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且融入时下短视频的“爽剧”气质,虽是陈酒,却自带新味;时装剧《白日梦与她》,在青春励志与模特这些略显“陈旧”的元素里,重新整合幽默和新意;《春风燃情》特别像“内地90年代版”大女主创业剧与TVB港剧的混搭,欠缺逻辑性,却并不难看,让人不禁思考怎样构思年代剧、培养演员岁月感的演绎能力等问题;奇幻剧《不思异:志怪》也不难看,编剧甚至表现了某种打通古典玄幻元素的野心。上述这些,也都为剧集生产的“求变”趋向提供了注脚。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图片:豆瓣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来源:综艺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