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方化 演技那么好 却连遭排挤 有本事的老实人 为啥命途多磨难?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7 17:37 1

摘要:所幸1945年抗战胜利,又所幸他与王人美的哥哥——著名演员王人路私交较好,因此他在王人路的介绍下,才终于实现了自己做演员的梦想。

有网友让我说说方化。

方化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演员。

也是我提到次数最多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但这似乎仍无法满足大家的期待。

我每天在后台会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或私信。大伙总会留下自己所喜欢的演员的名字。

其中“方化”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我试着分析了一下原因。

除了他的演技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外。

我想他的敬业,他的为人,他的命运,也始终被朋友所念念不忘。

方化是大家所公认的“反派表演大师”。

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年轻演员,演“鬼子”能够与他相提并论。

一个演技如此超凡脱俗的老戏骨,如果搁现在,那还不得给当“珍宝”一样给“供起来”?

可事实上,他的一生却历经磨难。

在晚年,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想起自己曾遭遇的“不公”,不由老泪纵横。

他的女儿方苓娟说,我父亲演了一辈子坏人,可他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好事难做,好人难当”,这是老祖宗很早之前就留下的话语。

具体到方化的身上,我觉得他是——演活了别人不想演的角色,也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

方化的演艺生涯,始于1946年。

他首登银幕所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小日本鬼子”。

那年方化才21岁。

在这之前,他是长春“伪满”电影厂录音科的一名小学徒。

但因为从小就热爱表演,所以他也一直都在寻找这方面的发展机会。

但在日本人所控制的“伪满”,他想转型,简直难上加难。

所幸1945年抗战胜利,又所幸他与王人美的哥哥——著名演员王人路私交较好,因此他在王人路的介绍下,才终于实现了自己做演员的梦想。

王人路与张瑞芳

恰好1946年著名导演、演员金山来到了长春,筹拍电影《松花江上》。女主角确定由张瑞芳扮演,男主角则是王人路。而片中有一个“日本伍长”的角色,王人路就推荐由方化来扮演。

最初金山对方化并不了解,所以举棋不定。但有一次,他东影厂的摄影棚里,看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方化,而且他一边扫地,一边怒气冲冲地用日语驳斥一位日本人,那神情看上去“很像个斗士”。金山觉得“有戏”,于是当即决定,启用方化。

这是方化第一次面对摄影机镜头,但他的表现却非常准确到位,日语也说得流利,把一个残酷冷漠的日军小头目,塑造得活灵活现。

我想,大概也正因为方化演得“太像”,所以从此就将他的戏路,给确定了下来——那就是,他被划归到出演“反派”的演员行列。并且,只要有“鬼子”的角色,导演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由方化来出演。这是促使他成为“银幕鬼子专业户”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这对方化来说,却喜忧参半。

一来,这说明对他表演的认可。

二来,却限制了他的发展。

哪个演员,不希望自己的戏路更为宽广呢?

谁希望老在一个“类型”里打转呢?

而且,令方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因为他演“鬼子”演得曲尽其妙,所以在生活中,他也遭到了很多原本不该有的对待。

“入戏太深”的观众将他当成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朝他吐吐沫、扔臭鸡蛋也就罢了,可在单位里,也遭到一些领导和同事的非议和排挤,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方化无疑是个好演员。这个“好”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评判。

首先,他敬业。

这主要表现在他不挑角色,“很听话”,领导让演什么角色,他就演什么角色,从无二话。

而且每接到一项表演任务,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创作中。

无论是《小白龙》中的伪政府韩厅长,还是《哈尔滨之夜》中的日本特务松田,也无论是《内蒙人民的胜利》中的敌特务杨先生,还是《智取华山》中的匪旅长方子桥,都被他刻画得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他演反派,第一让观众“恨之入骨”,第二又演绎出了不同的性格,

为了诠释出《平原游击队》中日军中队长松井的那种“吃人”的眼神,他专门买了老鹰和猴子,天天以目对视,仔细观察,最终他在银幕上,仅凭借阴鸷的眼神,便将松井的凶狠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像这样投入的好演员,哪里还有哦?

其次他信念感强。

做演员就要“演啥像啥”。

方化显然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他演“日本鬼子”,让人笃信他就是“那一个”。他完全做到了“成竹在胸”。而前提就是他对角色进行了深度揣摩,直至“完全相信”。

再其次,他拥有超强的表现力。

而且就算所演的角色,都是“鬼子”,他也通过深厚的表演功力,将他们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准确地区分开来。

在《平原游击队》里,他赋予了松井阴鸷狠戾的眼神。无论他脸上的神情如何变化,但眼神中的“狠”却始终如一。

在《甲午风云》中,他用挺直的站姿,强硬的手势,和中气十足的说话语气,来体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蛮横与傲慢。

还有《三进山城》中的日军警备队长小野,这个角色的设置,与《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果处理不当,便很可能出现“雷同”的状况。可是我们看方化的表演,他又给这个“小野”设计了不同的习惯动作,仅一个双手插在裤腰带上的姿势,就足以体现了这个角色的粗鄙不堪。

话说一个演员,在某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角色,可能存在一些偶然性。

但如果在所有的电影中,都能演得活灵活现,那必定会考验真功夫了。

方化显然无愧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表演”职业。

这样的好演员,无论何时都属于凤毛麟角。

可在某段时期里,方化非但没得到应有的待遇,而且还遭受到一些不公平对待。

令人心寒。

1957年,全国掀起一场“反右”运动。

方化所在的长影厂,把执导过《上甘岭》的沙蒙、执导过《董存瑞》的郭维、执导过《六号门》的吕班等人,都打成了“右派”。但名额还不够,总得有人来凑数。于是就厂里就把方化和另一位常演反派的陈汝斌,也给加了进去。

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那时候却时有发生。

所以,方化和陈汝斌,基本上就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右派”。

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躺着也中枪。

但长影厂擅长演反派的演员那么多,为啥会偏偏选中方化呢?

这大概与方化人比较老实,不爱说话,也不擅长交际和对上级领导溜须拍马,有一定的关系。

方化在银幕上下反差很大。

他在镜头前表演时会非常投入,也很放得开手脚。在《平原游击队》中,有一场戏,是“松井血洗李庄”。按照剧本要求,松井需要抓起翠屏的头发大声质问“李向阳在哪里”?结果实拍的时候,方化把扮演翠屏的柏瑞桐的头皮都抓疼了,不由令柏瑞桐痛哭起来。导演苏里和武兆堤赶忙喊“停”。而方化却还处在角色的情绪里。

可在生活里,方化却是典型的“I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社恐”。性格很内向,说话办事都很谨小慎微。

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危害呢?

可能怪就怪在他太有本事,能把戏演得“以假乱真”。

而一个有本事的人,又最容易招来“嫉恨”。你把角色演得那么好,还让别人怎么演?

于是在运动来临时,就有人编排他“家里的装修全是日本风格”。

方化的妻子张淑贞说:方化演活了松井,但“带来的麻烦也太多了”。

方化的女儿方苓娟讲:就连他周边的同事,也证实他是日本翻译、日本特务。

关键是这般子虚乌有的事情,在那年月,居然也有人信。而且还真就因此给方化扣上各种大帽子。

1957年方化被打成“右派”后,待遇从文艺七级降到十一级,住的地方,也由技师楼被赶到二宿舍旁的平房。戏当然是不可能再拍了,而且还被赶到锅炉房去烧锅炉。就连在厂里扫地的阿姨也能对他喝三吆四。

后来在1958年,他终于被摘掉帽子,恢复工作。这时方化很想出演一些正面形象,改变一下大家对他的认识。但谁敢用他呢?只有和他“同病相怜”的吕班和袁乃晨,曾安排他在《没有完成的喜剧》和《两家人》中演过正面角色,也算“惺惺相惜”吧。可别的导演,就没那么大的胆子了。因此他也只好在演反派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1966年又一场更大的运动来袭,方化再次“遭殃”。他不仅被夺走了演戏的权利,而且大会小会对他进行批斗。有人还拿脚上的鞋子抽他的脸。

1968年冬天,方化一家被安排到抚松县的农村接受劳动改造。

1972年好不容易回到长影厂,但也接不到戏演。

一直到1974年,厂里决定重拍《平原游击队》。原本也没想让方化继续出演松井一角。但厂里试了七八个演员,都不如意。这时上面发话,“还用方化吧”。就这样,他又在重拍版的《平原游击队》里,出演了松井一角。他是全剧组唯一没有更换的演员。

但接下来方化又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被“冰冻”的状态。以至于王心刚还以为他不演戏了,还想将他调入八一厂继续做演员,这时才得知,他因为觉得在原单位难施抱负,所以进了珠影厂做演员。

这时方化很想多演几个正面角色。为此,他还专门到上海请白杨和张瑞芳帮忙联系,做了隆鼻手术。而且令他高兴的是,一个导演,还早早将他的档期确定下来,准备邀请他在即将开拍的一部电影里,出演一个老支书的形象。

这可把方化给高兴坏了。

可是,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方化信心满满地出现在导演面前的时候,却又被告知,因为他演的“松井”太过深入人心,所以大家担心观众看到他会出戏,而且电影厂的领导也不同意由他来出演老支书一角。

方化内心的失落,我们可想而知。

1980年,他在广西厂拍摄的《十天》中出演了莫司令,和在《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出演了特务头子严克飞。又都是反派。虽然这些都不是方化心甘情愿出演的角色,但他还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人物的创造之中。

为了能多演几个“好人”,他甚至放弃了和儿子方志丹合演一部戏的机会。

有一次,内蒙厂向方化发出邀请,准备请他们父子俩一同出现在一部电影里。但方化听说这次又演一个“鬼子”形象时,他二话不说就辞掉了。

现如今多的是明星父母带着子女频繁上戏的例子,但那时候身为老艺术家的方化,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因为方化太讲原则,所以他的几个子女,虽然都热爱文艺,但却一点都没“沾”到父亲的光。

方化夫妇和他们的儿女

方化的小儿子方志丹,从9岁起就受父亲影响,很想当演员。而且他长大后也考入了文工团。他的外形条件很不错,长得酷似父亲,但比父亲还帅。可在纷繁的演艺圈,想得到更多演戏的机会也非常不容易。

其实方化如果动用自己的人脉多扶持一把儿子的话,那么方志丹的演艺之路肯定会顺畅很多。但方化显然并没这么做。

方化的儿子方志丹

方化的女儿方苓娟,从小在电影厂大院长大,读小学时就参加过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拍摄。可长大后她能够成为舞蹈演员,也并非是父亲的有意培养,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我看过方苓娟根据经典话剧《雷雨》改编的舞剧《情殇》,颇有创意。

方化夫妇和4个儿女

方化想演一个好人的心愿,在1994年还终于得以实现。他在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了一位老将军,气场强大,霸气十足。

可谁能想到,4个月之后,他便撒手人寰了。

1994年11月7日,方化在广州因病离世,享年69岁。

如今咱们再说方化,他早已成为大家所公认的“表演大师”。

可是大家知道吗?就因为他演反派成“银幕一绝”,所以在长影厂的时候,凡是有一些好事,像有领导来视察、出国访问什么的,全都没有他的份。单位里评优评奖,更不会想到他。

他甚至连一级演员也没评上。

但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现如今满大街的“一级演员”,可有几个是“货真价实”的?

方化虽然没被评为“一级演员”,但在更多影迷心里,他却早已是“电影表演艺术家”。

他一辈子为电影而生,为之付出了一切。但电影回报给他的,却更多的是遗憾,和失落。

好在观众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来源:DJ雅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