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票房3.7亿,十年最差清明档暴露中国电影困境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1:51 3

摘要:估计很多人没想到,《魔童闹海》拿下7000万票房,仅次于《我的世界大电影》和《向阳·花》。

总票房3.7亿,25年清明档是十年最差,没有之一。

估计很多人没想到,《魔童闹海》拿下7000万票房,仅次于《我的世界大电影》和《向阳·花》。

算起来,《向阳·花》是冯小刚的三连扑了。从《只有芸知道》到《非诚勿扰3》再到《向阳·花》,昔日的国民喜剧导演,票房表现却一次不如一次。

这位号称商业片是胃,文艺片是阑尾的导演来说,清明节也是个让他黯然神伤的节日。

《向阳·花》不是最惨的,像梁朝伟和段奕宏主演的《猎狐行动》与肖央主演的《阳光照耀青春里》这些新片,都卖不过《魔童闹海》。

很显然,《魔童闹海》抬高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天花板,只是,《魔童闹海》提高了一次性观影消费的人口规模,而这类人并未或者说很难转化为更高观影频次的观影群体。

当然,这不能怪《魔童闹海》。它能出现,对中国的院线已经是久旱逢甘霖了。

《魔童闹海》为25年开了个好头,但25年的电影市场依旧并不乐观。

随着《魔童闹海》票房拐点的到来,院线缺乏有号召力的新片,这对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无疑是个丧钟一样的坏消息。

先来说说25年清明档在这十年来票房史上的地位。

24年:总票房8.43亿,档期冠军《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拿下3.9亿。

23年:总票房1.98亿,档期冠军《铃芽之旅》,拿下5134万。

22年,总票房1.22亿,档期冠军《精灵旅社4》,拿下2846万。

21年,总票房8.22亿,档期冠军《我的姐姐》,拿下3.78亿。

20年,无

19年,6.98亿,档期冠军《反贪风暴4》,3.68亿。

18年,6.87亿,档期冠军《头号玩家》,3.98亿。

17年,5.93亿,档期冠军《金刚:骷髅岛》,2.27亿。

16年,5.86亿,档期冠军《我的特工爷爷》,1.54亿。

15年,5.22亿,档期冠军《战狼》,1.82亿。

而25年清明档,总票房是3.7亿,档期冠军《我的世界大电影》,1.07亿。

这些清明档其中,20-22年都属于非正常时期,清明档票房不行,实属正常。23年清明档不行,因为只有1天假期,其他年份都是三天长假,总票房过亿也能理解。

抛去这四年清明档,我们可以看出,25年清明档确实是这十年来表现最差。

要知道,在2015年,中国影院数量超过6,000家,银幕数量超过3万块。在2025年,中国院线银幕数超过10万块。2015年,平均票价是34元,2025年,平均票价是40元。

银幕数量更多,电影票价更高,然而25年清明档的票房比15年的还要低1.5亿,这说明观影群体的极大萎缩。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以问问自己,在清明节,你看过几场电影?你有多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

现如今,除了春节档能一家独大,任何档期似乎都不好使了——这是数据观察结果,并非我的喜闻乐见。

档期的失灵,本质上说明院线新片很难说是中国人日常消费的文化产品了。

4月3日,我去看《阳光照耀青春里》,偌大的影厅,只有我一个人。

在此之前,周五是市民去电影院消费的时光。然而,这几年的大爆款越来越依赖大档期,非档期的周五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观影市场环境的恶劣与观众越来越不爱看电影互为因果。

于是我们看到档期会有新片扎堆,在非档期,新片数量少,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会加剧观影群体的流失。观影群体越是不看好非档期,档期新片扎堆的情况就越严重。

讽刺的是,直到今天,大档期似乎也失灵了。去年暑期档只有一部30亿➕,一部10亿➕,中腰部爆款严重稀缺。要知道,暑期档可是出现过《战狼2》和《魔童降世》这种大爆款的。它制造票房爆款的能力并不弱于春节档。然而,现在只有春节档能稳定发挥。

不过,春节档的弱点是时长太短,容纳的新片数量太少。它不可能让影院吃一顿饱饭,一年都能衣食无忧。

中国电影依赖档期,甚至担不起也难以出爆款,这是中国观众越来越不爱看电影的必然。

至于中国观众不爱看是不喜欢,还是觉得电影性价比太低,则是另一个话题。

话说回来,在2025年,我们要感谢《魔童闹海》,但我们也更要面对中国大多数电影卖不动,中腰部爆款稀缺的困境。

大家看看票房榜,第一名是151亿,《我的世界大电影》勉强过亿,已经是第七名了。第十名只有0.76亿。

差距太悬殊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不是只有一部打破各种票房纪录的大爆款,更需要成千上百部的中腰部爆款。

我从去年开始,看各大档期的票房,发现清明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这些档期都开始充满变数。

24年清明档,8.4亿的票房刷新了清明档票房纪录,然而今年只有3.7亿,相当于去年的44%。

去年五一档用15亿的好成绩刷新票房纪录,今年的五一档会好吗?

维特根斯坦说过,相信因果关系就是迷信。我们不能从24年清明档成绩好,推测25年清明档也会成绩好。同样,我们不能从24年五一档成绩好,推测25年五一档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事实上,我最焦虑的是暑期档的衰落。

中国的电影档期,新片数量最多,档期时长最大的暑期档,然而,它只拿到116亿票房,总票房甚至不如2015年。其中,在暑期档表现最好的是33亿的《抓娃娃》,13亿的《默杀》,近8亿的《夺命舰》。

24年暑期档整体低迷,是2024年总票房表现惨淡的主要原因。

如果24年再多拿个60亿,中国院线的日子会好得多。

为什么这样说?

陈思诚说过480亿票房,被视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红线”,这一目标是为了维持70%影院的正常运营。一旦票房低于480亿,可能会导致影院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观众观影体验,形成恶性循环。

据娱乐资本论统计,“在2月末3月初的半月内,至少有15家影院公开发布了闭店通知。”

25年开启的影院倒闭潮,就是在为24年总票房不到480亿买的单。

今年清明档比去年要差很多,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五一档,今年的暑期档能力挽狂澜,让中国电影在9月份之前飙到400亿吗?

如果可以,25年还能守住480亿的票房红线,能遏制影院的闭店潮。否则的话,中国电影院的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我在前文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那么,我现在也想为中国电影乐观一下。

24年暑期档不行,并不代表25年暑期档也不行,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希望清明档只是一个意外,它并不是五一档和暑期档再创佳绩的绊脚石。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