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他固执,因五元片酬断送星途;也有人说他清醒,在名利旋涡中始终紧握平凡幸福。
他是荧幕上最令人难忘的唐僧,眉目如画,温润如玉。
也是现实中“任性”的艺术家,为一口气放弃万人垂涎的角色。
有人说他固执,因五元片酬断送星途;也有人说他清醒,在名利旋涡中始终紧握平凡幸福。
从“最帅唐僧”到商演舞台上的袈裟身影,徐少华的人生远比《西游记》更跌宕——
拒绝朱琳的倾慕、坚守初恋婚姻、为五元罢演……
那些被时光掩埋的选择背后,藏着一位演员对艺术、爱情与生活的倔强答案。
01 从话剧舞台到“最帅唐僧”
18岁那年,青岛少年徐少华踏入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话剧班,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与多数山东汉子的粗犷不同,他天生一副儒雅皮囊,眉宇间透着书卷气。
在话剧班的岁月里,他痴迷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常常独自揣摩角色到深夜。
老师评价他:“这孩子眼里有光,是吃表演这碗饭的料。”
22岁时,命运给了他第一个重要机遇——电影《精变》选角。
导演原本想找一位硬朗小生,却在见到徐少华后改变了主意。
他饰演的痴傻公子元丰前期憨态可掬,后期黑化时一个眼神就让人脊背发凉。
影片上映后,这个既能演绎纯真又能驾驭复杂的新人,立即引起业内关注。
某天,《西游记》导演杨洁在审看演员资料时,突然指着《精变》的剧照拍案:“这才是唐僧该有的样子!”
试镜当天,徐少华身披粗布袈裟往摄影棚一站,整个剧组鸦雀无声。
灯光下,他垂眸念经的模样圣洁不可亵渎,抬眼时的眸光却又含着一丝凡尘温度。
杨洁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他转身的刹那,我仿佛看见真的玄奘从敦煌壁画里走了出来。”
这个原本只是来试戏的年轻人,就这样成了中国电视史上最经典的唐僧扮演者。
鲜为人知的是,起初徐少华曾因担心自己“太年轻”而犹豫,是杨洁一句“圣僧取经时也不过三十出头”才让他接下这个改变一生的角色。
02 戏外“女儿国”的另一种答案
在《西游记》女儿国的经典片段里,徐少华饰演的唐僧,面对朱琳饰演的女儿国国王时,额头沁出的汗珠和微微颤抖的双手,将圣僧的克制与凡心的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戏外,这段表演却意外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绯闻风暴。
当时媒体大肆渲染两人假戏真情,甚至有报道称朱琳为徐少华终身不嫁,这后来被证实是夸大其词。
面对铺天盖地的绯闻,徐少华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回应:
牵着妻子杨琨的手,出席各种场合。
他与杨琨的爱情始于青葱岁月,在山东省五七艺术学校话剧班时,这个总是最早到排练室的姑娘,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她对着镜子练台词时眼里的光,比任何明星都耀眼。”徐少华曾这样回忆初见时的场景。
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中,他们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
杨琨后来成为知名导演,徐少华则始终以杨导的丈夫自称,言语间满是自豪。
当好事者质疑“最帅唐僧为何娶了个普通女子”时,徐少华的回应颇具禅意:
“取经路上见过最美的女王,但我要的是能一起挑水做饭的伴侣。”
如今,他们的女儿也走上了演艺道路,一家三口偶尔同框时,那份经年累月积淀的默契,恰是对当年所有质疑最温柔的回应。
正如《女儿情》中所唱:“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在现实的人生剧本里,徐少华做出了与唐僧截然不同的选择。
03 五元片酬与迟暮舞台的倔强
《西游记》拍摄如火如荼之际,徐少华的突然辞演,在剧组掀起轩然大波。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场风波的导火索竟是区区五元钱。
原来,随着拍摄深入,徐少华承担的戏份远超其他主演,从三打白骨精到女儿国等重要戏份都压在他身上。
当他发现自己的片酬竟比孙悟空少了五元时,这个看似温润的书生,第一次展现了骨子里的倔强。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对演员付出的尊重。”多年后,徐少华在采访中这样解释当年的决定。
离开剧组后,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继续深造。
在话剧舞台上,他重新找回了表演的纯粹快乐,从《雷雨》中的周萍到《茶馆》里的常四爷,他用实力证明自己不仅是“唐僧专业户”。
晚年的徐少华,常被拍到在商演中重披袈裟。
当有人质疑他消费经典时,这位老演员只是淡然一笑:“艺术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观众还愿意听我唱《女儿情》,我就有站在舞台上的理由。”
在某个小县城的露天舞台上,当沙哑的嗓音唱起“说什么王权富贵”时,台下观众依然会红了眼眶。
这一刻,他依然是那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御弟哥哥。
徐少华的故事里,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终成佛的圆满,却多了几分凡人的执拗与真实。
他错过了一部经典,却守住了爱情、尊严与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如今,褪去袈裟的他,仍是那个青岛少年:
宁可活得有瑕疵,也不愿为完美剧本低头。
或许正如他所言:“戏里的唐僧取到了真经,戏外的我,取到了自己的人生。”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