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说话的爱》片如其名,全片没有低级的煽情卖惨,只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电影反映的是听障群体的现实困境,但有种轻盈灵动的质感,一件件细碎的小事,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小马和木木之间朴实自然又温情脉脉的感情线。欣慰的是,被这样的爱呵护长大的木木,兑现了
《不说话的爱》片如其名,全片没有低级的煽情卖惨,只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电影反映的是听障群体的现实困境,但有种轻盈灵动的质感,一件件细碎的小事,像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小马和木木之间朴实自然又温情脉脉的感情线。欣慰的是,被这样的爱呵护长大的木木,兑现了“长大了我要保护你”的诺言,她不仅保护了父亲,还保护了更多的像父亲一样的聋人。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真好。
该片根据同名短片改编,聋人小马和女儿木木彼此为伴,小孩姐木木是家里的“顶梁柱”,替爸爸和外界沟通,帮爸爸接活赚钱。然而随着木木的长大,她必须要融入听人的世界,两人形影不离的生活即将被打破。就在此时,一个专门利用聋人犯罪的团伙盯上了小马,爱女心切的他一步步被骗入了犯罪的深渊......
电影用轻快明亮的节奏色调讲一个催泪故事,把爱的重量藏在无声的细节里,这是无数中国家庭真实的“无言”之爱。爱的无言,不光是说不出口,更在于通过沉默的牺牲守护对方。父亲为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不惜冒险,甘愿被骗;女儿为爸爸能安全,主动选择离开。那句可怕的台词“和我在一起,他会死的”,是孩子的直线思维,也是现实的万般无奈。“不说话的爱”是双向的爱,世界可以无声,但爱永远有声。
木木的两次失语经历,暗示了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并不只是单纯的“声音缺失”造成的,否则一台助听器或者一支笔就可以轻松跨越这道沟渠。聋人因为失聪,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因为无法融入,不被理解,从而导致了更深刻的隔阂。能够打破这道隔阂的,并不是手语这道媒介,而是听人对聋人的看见、了解与尊重。那些被误解的沉默,那些被忽视的坚持,原来早已在无声处震耳欲聋。当木木长大后为同类发声时,我突然懂得——真正的平等不是让聋人学会倾听,而是教会世界如何凝视沉默里的光。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虽然是一部国产电影,但你必须全程紧盯字幕,因为主角是个聋人,有大量手语交流的镜头。剧情可以说是渐入佳境,几次转折处理得非常高明,尤其机场别离那一幕,是最大的惊喜。女儿只想以自己的方式救爸爸,爸爸只想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女儿。一个“放下”,一个“传递”,这份不说话的爱,最终升华为世间的大爱。看完电影,才明白“聋哑人”一直是个错误的称谓,他们不是哑巴,请称呼他们为聋人或听障人士。不管这个世界对他们有多么残酷,他们都会在看见你的第一眼,就对你微笑。
导演用三年时间打磨剧本将自己的高口碑短片改编成电影,融合了亲情与犯罪元素,剧情既紧张刺激又细腻温情,在老弄堂斑驳的光影里,聋人父亲小马用手语与女儿木木对话,暖色调始终包裹着人物,指尖划出的弧线在阳光下闪烁,这是电影最动人的注脚。这次,导演在声音设计上做了减法,日常嘈杂的环境音被刻意模糊,女儿的呼唤变为消音的唇语,外界的恶意化作无声的推搡,观众通过声音的留白和演员的肢体语言体验聋人的感知世界,反而爆发出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这个充斥着过度表达的世界,无声反而比有声,更无限接近于爱。电影没有试图卖惨和获取怜悯,更多是希望建立起有声与无声世界的桥梁,打破信息差,真正看到听障群体的生活困境。湖南企发文化的文案总监说,爱是喉结抖动千万次的无声,爱是无声中震耳欲聋的轰鸣,爱是化作指尖的那一道光。说不出的“爱”,却每一秒都在用行动证明。我国听障人群大约有2780万,他们的生活、喜怒哀乐,他们无声的世界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部温暖的电影,一部有意义的电影,一阵不一样的春意。
来源:岳麓山上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