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娱乐圈,“资本家的丑孩子”早已成为一个标签化的词汇——那些凭借家族资源轻松入行却屡屡因演技、颜值或态度翻车的明星,常常成为观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娱乐圈,“资本家的丑孩子”早已成为一个标签化的词汇——那些凭借家族资源轻松入行却屡屡因演技、颜值或态度翻车的明星,常常成为观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然而,“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却成了例外。2023年,当姚安娜宣布以艺人的身份出道时,家族的光环成了她的枷锁,从一开始的全网群嘲到逐渐被公众认可,她的逆袭之路揭示了一个真相——观众反感的不是“资源咖”,而是某些人“躺平的特权”。
近年来,观众对“资源咖”的忍耐度越来越低。比如张淼怡因“林黛玉”一角颠覆经典形象,刘宇宁跨界缺乏专业训练,却频繁占据主角位置……这些人共同点是:手握顶级资源,却因实力不足、态度敷衍,让观众感到被资本强行“喂饭”。
更加令人反感的是,他们将资源视为理所当然,既不精进业务,也不回应质疑,甚至通过炒作维持热度。例如向佐转型直播带货后,靠“女装”“自黑”博眼球,这些都加剧了观众对“特权阶级”的不满。
姚安娜的起点同样备受争议。出道初期,她在《猎冰》中的“吃鸡式举枪”“僵硬台词”被做成鬼畜视频疯传,甚至被编剧汪海林劝退“转行”。
但尽管如此,姚安娜是很认真地在演这个角色,《猎冰》剧组条件艰苦,姚安娜坚持不用替身,穿着劣质渔网袜拍到腿淤青也毫无怨言。
面对负面的评价,姚安娜并没有卖惨,甚至用自嘲化解尴尬。这种“钝感”反而让观众看到了她的坦诚——不包装完美人设,不逃避批评。
她花钱请表演老师,磨练演技,从小成本剧做起,从女警到土气医生,不断拓宽戏路。三年时间,观众口中的“华为公主”逐渐变成了“演员姚安娜”。
在最近的新剧《仁心俱乐部》中,姚安娜饰演的急诊科护士顾诗宜这个角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流量明星靠人设、热搜和套路化表演霸屏时,姚安娜的“笨拙”反而成了稀缺品。她的成长轨迹没有捷径,更像普通人的职场进阶——靠一次次NG打磨演技,用作品说话。
资本可以是起点,但绝非终点。观众反感的是“资源浪费”,而非资源本身。姚安娜将家族光环转化为“不被优待”的压力,她的进步肉眼可见,也契合了大众对“努力必有回报”的期待。
资源是入场券,实力是通行证,态度是终极答案。
观众并非仇富,而是厌恶特权下的傲慢与敷衍。在这个时代,真诚比天赋更稀缺,努力比背景更动人。
来源:孙琬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