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剧中最精角色并非崔业,而是大智若愚的他!堪称民间扫地僧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5 21:28 1

摘要:《棋士》中有一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却非常重要,是最关键的证人,他就是老戏骨马文波饰演的林伯。

《棋士》中有一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却非常重要,是最关键的证人,他就是老戏骨马文波饰演的林伯。

林伯这个角色,出场时,基本上是半糊涂半清醒的。

崔业找他租船,他避而不应,说自己已经不开船了。

当看到崔业花大价钱买的两条深海大黄鱼在眼前晃悠,并问他船钥匙在哪里时,林伯看到崔业这么会来事,便脱口而出:鹅!

小时候,崔业经常在林伯的船上下棋,按照他看到大黄鱼时的反应,他应该不糊涂,他应该知道崔业。

可是,林伯为什么装糊涂呢?

从林伯的气质来看,他肯定是一个久经风浪、“世事洞明”的人。

就是因为“经历”过太多,所以他才故意装糊涂。

林伯年纪大了,出海捕鱼肯定已经干不了。林伯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靠租船来维持生计。

可是,什么样的人,会租他的那条老渔船呢?

王红羽走私手机是通过海上的,所以,租林伯船的人,绝大部分应该是用船来从事非法勾当的。

在这种情况下,租林伯这样一个连人都记不住的半痴呆老人的船,对租船者来说,最为安全。

“久经风浪”的林伯,肯定能想到这些,所以他就故意装起了糊涂。

只要他表面上一直糊涂,他的船就有人租,他的安全也能得到保证。

崔伟来找林伯时,他说自己是崔为民的儿子后,林伯回了一句“臭棋篓子”,然后就不说别的了。

崔伟问谁来租过船时,林伯就说大黄鱼、大黄鱼鲜,其余就什么也不说了。

崔伟走后,林伯回到屋里,屋里一个黑色塑料袋中露出一沓崭新的百元钞票。

不用说,这些钱,肯定是崔业给林伯的“报酬”,也可以说是“封口费”。

崔业租自己的船到底去干什么?

林伯应该估计到了,肯定不会去干正当营生。

所以,当崔伟来了后,林伯只能继续装糊涂,帮助崔业打掩护。

那么,林伯已经知道了崔伟是警察,他为何不配合呢?

这就是林伯的“精明”和策略了,一旦他告诉了崔伟,是崔业租的船,崔业一旦被抓,事情传出来后,林伯的租船生意就毁了,以后不但没有人来租他的船,他也非常有可能被残忍灭口。

林伯对崔伟提“大黄鱼”和“大黄鱼鲜”的时候,弹幕上有观众解读说,是林伯在暗示崔伟不会来事,没有拿出相应的价钱或礼物(金条不就通常被称之为黄鱼吗)。

要是这样想,可真就低估林伯的“精明”了。

在长期收益、自身生命安全和短期的蝇头小利之间,他没有这么傻。

不过,林伯也没有完全拒绝崔伟的问题,大黄鱼不就是最好的暗示吗?

崔伟只要查大黄鱼,应该能查到崔业。只不过,一心要破案的崔伟,根本就没有领悟其中的真正含义。

既不得罪崔业这些人,又不得罪崔伟,林伯的游走技术,也真是没谁了。

《棋士》这部剧,里面有不少“生存哲学”,包括张英杰和董炳辉口中的“输就是赢”。

可是,与林伯假糊涂真精明的“大智若愚”相比,林伯的生存策略,比他们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即便是他为了生计,不得不把船租给一些人用于非法用途。

一般来说,坏人租船干了坏事后,为了保密,非常有可能会杀了林伯灭口,毕竟死人比活人更安全。

林伯更厉害的地方,是他装老糊涂已经达到专业水平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老糊涂”就是老年性痴呆,也就是阿尔兹海默症,这种痴呆的特点是,短期记忆能力受损严重,而长期记忆能力却能保留,受损程度轻。

所以,当崔伟提到父亲崔为民时,林伯记起来了,他脱口而出“臭棋篓子”。

能记住父亲,却记不住儿子,不就是老年痴呆的典型表现吗。

别看崔业、王红羽他们,智商都很高,但是他们设的局,都留有不少痕迹,在林伯面前,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林伯才是《棋士》中,演技最好的江湖人,已经达到了不留痕迹的境界了。

所以,林伯堪称《棋士》中的“民间扫地僧”。

有观众说,林伯作为关键证人,他可能在背后参与了崔业藏匿赃款、销毁证据等环节,甚至还参与了其他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林伯这样做的话,他自己首先就危险了。

林伯这个人物,如果抛开角色的正反属性来评价的话,他的确是《棋士》中最有生存智慧和最精明的角色。

饰演林伯的老戏骨马文波,演过很多影视剧作品,电视剧有《锋刃》《少帅》《解放》《西北岁月》《燃罪》等,电影有《辛亥革命》《封神榜:决战万仙阵》等。

2024年,马文波在电影《抓娃娃》中饰演的姥爷,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马文波在《棋士》中饰演的林伯,这个戴着老花镜的老渔民,更是给观众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表演艺术课。

装聋作哑假糊涂,半醉半醒明白人。说了仿佛又没说,个中奥妙几人知?

这就是林伯,《棋士》中的“门前扫地僧”。

来源:翔说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