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外滩的霓虹下,一个染着金色卷发的年轻人捏着鼻子灌下一口豆汁,五官瞬间扭曲成毕加索的画作。
“癫者观世,世人观癫。”——明·李贽《焚书》
上海外滩的霓虹下,一个染着金色卷发的年轻人捏着鼻子灌下一口豆汁,五官瞬间扭曲成毕加索的画作。
围观者哄笑中,这段10秒视频以病毒之势席卷全球——他是美国00后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一个用表情包击穿文化壁垒的“数字时代小丑”。
“这根本不是直播,是行为艺术!”
北京某高校传播学教授周凛在访谈中摇头感叹,“但恰恰是这种‘失控感’,精准踩中了Z世代对‘真实’的饥渴。”
1. 结石姐经纪人的“东方棋局”
甲亢哥背后,站着美国MRS Global公司创始人斯帕尔特(Sparta)。
2018年,他操盘结石姐《我是歌手》夺冠后,便嗅到中国市场的血腥味。
“中国观众需要‘失控的真诚’。”斯帕尔特在《华尔街日报》采访中直言,“而Speed(甲亢哥)是完美的容器。”
2. 华纳音乐的“世界杯赌局”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甲亢哥与C罗的“隔空互动”被包装成热血叙事。
但鲜有人知,那首爆红主题曲《WAKA WAKA 2.0》背后,华纳音乐动用了曾打造蕾哈娜的黄金制作团队。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贾斯汀·比伯早期的野性基因。”
华纳副总裁马克·霍恩透露。
网友争议:
@数码游侠:“资本造神!他不过是算法提线木偶。”
@文化观察者:“但你不能否认,他让少林寺武僧在TikTok上多了200万粉丝。”
在西安兵马俑前,甲亢哥模仿秦俑僵直站立,弹幕瞬间炸裂:“美国人终于读懂中国严肃美学!”
——而这一幕,实则是MRS与中国合作方设计的“反差萌”剧本。
对比案例:
2017年,挪威网红“托马斯”在重庆吃火锅辣到跳脚,视频获亿级播放,但后续因缺乏深度联动迅速过气。
2024年,韩国博主“李草莓”用vlog记录贵州村超,因持续输出人文关怀,粉丝黏性达78%。
“短期猎奇只能昙花一现。”
社科院研究员吴迪指出,“甲亢哥的特殊性在于,他同时满足了西方对‘中国神秘主义’的想象,和中国对‘国际网红认可’的虚荣。”
“直播时要把摄像机当成情人的眼睛。”野兽先生(MrBeast)曾私下教导甲亢哥。
这位YouTube之王背后,站着硅谷风投Accel和谷歌系资本。
2024年TikTok北美听证会后,野兽团队急需一个“亲华样板”,而甲亢哥的中国行成了完美试验田。
数据印证:
甲亢哥穿国足球衣唱《阳光彩虹小白马》的视频,在Twitter被《纽约时报》点评:“后现代主义爱国营销。”
外网热评“中国5G比洛杉矶快”,实为某通讯设备商的隐性植入。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红楼梦》
当甲亢哥在成都街头被大妈塞了一包辣条时,他或许不知道,这场狂欢早已超出娱乐范畴。
西方资本需要他证明“对华友好能赚钱”,中国媒体需要他展示“开放包容的形象”,而观众只需要最原始的快乐。
“所有爆红都是共谋。”历史学者许知远在《十三邀》中曾言,“但谁能分清,是甲亢哥消费了中国,还是中国消费了甲亢哥?”
夕阳下,这个曾因贫民区出身被嘲笑的少年,正用跑调的《茉莉花》换来又一轮流量风暴。
而屏幕两端,东西方的算法,同时露出了微笑。
来源:简单冰淇淋48k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