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这座枕着松花江臂弯的城市,迎来了又一年的清明。春风还带着丝丝凉意,可松花江畔的柳树已冒出嫩绿的新芽,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编织一张思念的网,勾起人们心底对往昔的回忆。清明前夕,86岁的李双江,拖着略显蹒跚的步伐,从繁华喧嚣的京城,回到了这片魂牵梦萦的黑
李双江清明在父母坟前
哈尔滨,这座枕着松花江臂弯的城市,迎来了又一年的清明。春风还带着丝丝凉意,可松花江畔的柳树已冒出嫩绿的新芽,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编织一张思念的网,勾起人们心底对往昔的回忆。清明前夕,86岁的李双江,拖着略显蹒跚的步伐,从繁华喧嚣的京城,回到了这片魂牵梦萦的黑土地。
脚下这片土地,留存着他最纯真的童年时光,承载着父母那再也熟悉不过的音容笑貌。记忆中,家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父亲每日迎着天边第一缕曙光,扛着农具迈向田间。那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如同坚实的梁柱,撑起了一家人的天空。母亲则守在昏暗的灯光下,手中的针线上下穿梭,缝补着一件件破旧的衣衫,为一家人的生活默默操劳。尽管生活清苦,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的饭菜,那充满烟火气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狭小的屋子里,成为李双江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他对音乐的热爱,也在这片黑土地上悄然破土发芽。在哈尔滨四中上学时,李双江和小伙伴们组建了小乐团。他们在群众艺术馆演出,在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崭露头角,用略显稚嫩却饱含热情的歌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这背后,离不开父母默默的支持。当他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时,父亲虽面露难色,但母亲却坚定地站在他身旁,眼神中满是鼓励,让他勇敢地去追逐梦想。
如今,时光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父母早已长眠于这片黑土地之下。李双江独自站在松花江畔,望着缓缓流淌的江水,思绪如奔腾的江水般汹涌。他想起自己从新疆军区文工团起步,凭借《解放南方》崭露头角,唱响《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经典歌曲,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舞台。可无论走得多远,获得多少荣誉,故乡和父母始终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
清明前夕,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哀伤的薄纱。李双江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来到父母的墓前。墓前的松柏,在风雨中傲然挺立,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安息之地。他缓缓蹲下身子,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那动作就像在抚摸父母曾经熟悉的脸庞。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墓碑里的父母。
“爹,娘,儿子回来看你们了。”李双江的声音颤抖着,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黑土地上。“这些年,儿子在外面闯,见过了大世面,可心里头,一刻都没忘记过你们。想起小时候,娘给我做的粗茶淡饭,爹教我做人的道理,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他的话语,如同潺潺溪流,诉说着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恩。
他想起母亲在得知他在音乐道路上取得成就时,那欣慰的笑容;想起父亲在临终前,对他那充满期望的眼神。这些回忆,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娘,您走后,我一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次回到哈尔滨,都感觉您还在那老屋里,等着我回家。”李双江哽咽着,身体微微颤抖。
手握话筒的李双江
松花江的风,轻轻吹过,带着丝丝寒意,却吹不散他对父母的思念。曾经,在他为儿子的事情心力交瘁,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时,他多希望能像小时候一样,在父母的怀抱里寻求慰藉。如今,他只能在这墓前,倾诉着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在这片养育他的黑土地上,李双江将对父母的爱与思念,深深埋进心底。他知道,父母的爱如同松花江的江水,永远流淌在他的生命里,陪伴着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雨渐渐停了,天边露出了一丝曙光。李双江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告别了父母的墓地。他带着这份思念,踏上新的旅程,而松花江畔的这次祭扫,将成为他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和兄弟姐妹在父母坟前的深深一躬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