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的爱》不只是讲聋人,更揭开了自然手语群体的困境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21:44 1

摘要:我很好奇,“你一直坚持用汉语语序打手语,不知道你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呢?”

最近有不少聋人朋友问我有没有看最近刚上映的电影——《不说话的爱》。

这部电影里,聋人都用的自然手语。

我很好奇,“你一直坚持用汉语语序打手语,不知道你是怎么看这部电影的呢?”

老实说,刚听说这部电影中的聋人演员大都是某手的网红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想看。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某手上的聋人网红基本上都是用自然手语的。

这个印象,渐渐成了我的成见

《不说话的爱》

为什么我很少接触自然手语群体?

其实,我接触的聋人圈和大多数圈子不太一样。

我是在听人环境里长大的,上学时我的表达能力很好。

后来进入聋人圈子,生活了五年多。

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下降了不少。

当然,有些双语者(能在手语和汉语之间切换的聋人)

可能会说:“我们怎么没受影响?你受影响是你自己的问题。”

对此,我只想说——别小看环境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说话的爱》

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是联大的学生,分享一下他在手语观点讨论中的总结:

“关于自然手语的观点,我的观点现在有些动摇了,可能挺小笃的观点,文化再高,自制力再强的,如果在自然手语圈子里,短期可能没什么事儿。

但是长期会避免不掉潜默移化这种东西,可能会失去与社会的连接,影响获取信息的机会。

还有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了。

这种圈子的信息流比较封闭?指的是自然手语的聋人通病。

长期待在这种圈子可能导致与听人社会的互动减少,逐渐产生文化隔离或信息退化,容易导致知识体系限于自然手语的局限性。”

《不说话的爱》

虽然我一直坚持用汉语语序打手语。

但为了认真回答关注我的聋人朋友的问题。

我决定放下成见,亲自去电影院看了《不说话的爱》。

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艺兴的表演,真实,自然,情感饱满。

张艺兴演的聋人小马是个很乐观积极的角色,依靠手语与他人沟通,他的女儿木木充当了他的耳朵,不管去哪里工作赚钱,总有木木的影子。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聋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就业困境,生存压力。

一份工作,做着做着就会出点小事故,可是为了生存,为了给所爱的人好的生活条件,依然得坚强面对生活,甚至铤而走险。

整个影片最大的重点也是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小马与女儿木木之间相互的爱,相互的支持。

——《不说话的爱》

电影里所展现的自然手语聋人被骗、被教唆、甚至犯罪的情节,这一点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我接触过很多使用自然手语的聋人,他们被骗过、被利用过、投资失败过。

在法庭上,由于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甚至没办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剧中出现了一些手语翻译的片段,打得也是自然手语。

张艺兴在电影之外录了段小视频说:

“聋人没礼貌,打字很生硬,但其实呢?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语气。他们的语序和表达方式跟听人不一样,也不会用很多形容词和感性词汇,所以才会引起很多误会。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他们),请不要误会了他们。”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事实——自然手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局限性。

《不说话的爱》

《不说话的爱》带我们走进影院,了解自然手语聋人的世界。

电影确实展现了他们的真实状态,值得一看。

但同时,它也让我更加坚定——语言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无论是手语还是文字,清晰的表达才能让彼此真正理解。

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最后,表达一下对演员张艺兴的喜爱。

他在电影中细腻地还原了聋人群体的生活状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到手语和聋人的沟通困境。

有这样的演员如此认真学习手语、努力理解聋人的世界,身为聋人的我真的很感动。

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看到了聋人的生活和表达方式,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让手语的语法体系更完善,让沟通更加顺畅。

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聋人、理解聋人。

来源:My先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