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在全球掀起风暴的清华女神,仅用几块破砖头便彻底颠覆西方认知,让西方低头承认搞建筑中国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座的各国都是小弟,她就是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徐甜甜。
她是在全球掀起风暴的清华女神,仅用几块破砖头便彻底颠覆西方认知,让西方低头承认搞建筑中国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座的各国都是小弟,她就是首位获得沃尔夫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徐甜甜。
别看徐甜甜的名字甜到粘牙,她的成名路可走得相当硬核。1975年徐甜甜出生于福建,从小在青石板路与斑驳砖墙间奔跑。福建古厝的层叠庭院与交错走廊成了她最早的建筑启蒙课堂,长辈们讲述的百年家族故事浸润着每一块砖石,让她领悟到建筑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承载记忆与文化的容器。
16岁那年这颗埋藏多年的火种终于迸发,她以优异成绩保送清华大学建筑系,成了同乡人眼中的奇迹少女。然而站在清华校园大师设计的图书馆前,徐甜甜反而陷入更深的困惑。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与钢筋水泥难道就是建筑的终极形态?带着这种疑惑,四年后她踏上跨越大洋的求索之路。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向她敞开大门,可西方导师们反复强调潮流在欧洲艺术在路特丹,甚至断言想成功就得向西看。面对全球建筑界的欧洲中心论徐甜甜却逆风而行,在课堂上掷地有声,最美的人文建筑在东方,艺术希望在中国。
从哈佛毕业后,徐甜甜做出震惊同行的决定,放弃海外高薪机会回国扎根乡土。亲友骂她读书读成傻子,同行嘲讽她建筑生涯到头,连村民都在嘀咕哈佛毕业的教授来村里能干啥。可徐甜甜偏要证明中国乡村藏着颠覆世界的建筑密码,她创立DNA建筑事务所带着团队跋山涉水,与村民同吃同住,用微创手术班的精准设计激活衰败村落。
别人用钢筋水泥造地标,她却捡起破砖头、旧木材让乡土材料重获新生。在浙江松阳她将破旧红糖工坊改造成开放式艺术空间,传统制糖工艺化作流动的视觉盛宴。在黄岩千年废弃采石场她用岩壁与水幕编织石水共生的诗意,让露天剧场从废墟中崛起。
20年间她用20余座建筑向世界宣告,真正的现代性不是盲目追随西方,而是让土地的记忆在当代重生。世界被她的破砖头哲学震撼,2009年英国埃《Icon》杂志将她列为全球二十大最具影响力青年建筑师,欧美同行开始研究她的在地性设计。
2022年瑞士建筑奖,2023年柏林艺术奖接踵而至。西方建筑界不得不承认,这个中国女人用最朴素的材料改写了现代建筑的定义。2025年3月11日徐甜甜身披霞光站上沃尔夫领奖台上,这一刻福建古厝的砖石,哈佛课堂的质疑,乡土改造的汗水,全部化作掷向世界的中国答案。从纽约到柏林,从路特丹到波士顿,全球建筑史的扉页上终于有了东方姓名。
徐甜甜从福建小镇到世界之巅,徐甜甜用半生时光证明真正的智慧不在云端而在土地,真正的传奇不需镀金,只需让每一块砖头都讲出自己的故事。这个让西方低头的清华女神用最中国的答案,书写了最世界的传奇。
来源:妙笔者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