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柑来遇见你》:一代女性将下一代女性托举起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2 17:28 2

摘要:3月7日首播的网飞(Netflix)剧集《苦尽柑来遇见你》上线以来口碑和播放率持续走高,在上周最后四集播出后,豆瓣评分更是飙升至 9.6,成为今年春季第一韩剧。

3月7日首播的网飞(Netflix)剧集《苦尽柑来遇见你》上线以来口碑和播放率持续走高,在上周最后四集播出后,豆瓣评分更是飙升至 9.6,成为今年春季第一韩剧。

这部 16 集的电视剧跨越了 65 年,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一直到现在,展现了在朝鲜战争(1950 至-1953 年)后历经艰辛但希望子女能过上更好生活的父母们的奋斗历程。它更加讲述了在韩国济州岛几代女性的生活和她们如何在爱与被爱中通过互相托举经历变化和成长的故事。

女人在这部剧里,是奶奶、婆婆、妈妈、女儿,也是告诉彼此如何在困苦中生存的人,给予下一代勇敢逃离并成为掀翻桌子勇气的人,像呵护种子一眼呵护彼此梦想的人。即便在一代中能挣脱的桎梏是有限的,但通过一代一代累积实现的小小突破,齿轮慢慢实现转动,下一代的女性也才得以离那个自由而平等的明天更加靠近。

海女们撑起的女性共同体

编剧林尚春因 爆款韩剧《山茶花开时》被观众熟知, 她被认为拥有一种讲故事的力量, “ 能够从普通人的故事中挖掘出非凡之处,将社会问题和爱情剧相融合。

韩国著名评论人称林的类型是“ 社会苦情剧”,这些剧集探索社会或阶级背景下的爱情,甚至会推动解决社会少数群体和歧视问题。 在《苦尽柑来遇见你》中,女主角爱纯的母亲光礼的身份就是济州岛的特色职人——海女。

海女是一种古老的职业,由 专业的女性潜水渔民下潜到二十几米深的海底收获贝壳、海鲜和海藻。 海女的工作充满了危机和风险——在没有保温潜水衣的时代, 全身浸在接近冰点的水中,依靠单一口气来回水面,有时需要背负几十公斤的收获(使用氧气瓶和其他水下供氧设备的潜水并不被视为真正的海女) 。 剧集中的海女们在 每天下水前,“都祈祷能活着上来”。

海女存在于在日本和韩国的海岛或海滨村落中,在日本被称作 Ama, 在韩国被称作 Haenyeo。“ 与海女相会之城鸟羽和志摩”被日本文化厅认定为第73件日本遗产,而 济州海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济州岛的海女们所捕获的海产量占济州的六成,因而还被誉为“济州的母亲”。

关于济州岛海女的出现,一种说法是 这项工作最初由男性完成,但由于皇家以税收为由没收了最尊贵的捕捞品——鲍鱼,使得这一行当无利可图,不少男性捕捞员因气愤而前往别处寻找工作,而被留在济州岛的女性接管了潜水工作。另一种说法是,这个群体最初包括男女两性,但许多男性潜水员被征召入伍,到别处找工作,或者在海上丧生。为了养家糊口,济州的女性勇敢地承担起了水上工作。

无论是哪种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女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济州岛捕鱼经济活动中,撑起一种通过共同劳动广泛联结的“半 母系社会”——女性能在社会和家庭经济中维持一定的独立性,而男性也负责操持家务和育儿。

剧集中各色女性人物之间的联结也很好的展现了,在韩国这样森严的父权制社会中,一个与社会主体结构不同的女性共同体之间存在的互助与共生。

“想活命就不要离大家太远”,这是海女的智慧。海女独自出海容易在下潜时遇到意外无法自救,因此更习惯3-5人一起集体作业, 共同工作,分享利益,照顾彼此安全。 在光礼去世后,虽然她的海女同伴们也只能勉力维持温饱,但在关键时刻,她们都会向爱纯伸出援手。

在爱纯揭不开锅时,房东奶奶会将自家不多的米倒一天的量到米缸里给爱纯一家人用;在爱纯快生孩子时,海女们会将难得捕捞到的鲍鱼留给爱纯;看到爱纯已经连续三个月付不起房租,继母明玉偷偷帮她垫付,为了抵偿继父没有供爱纯上大学的“债”。

在宽植的奶奶想让海女们教爱纯的女儿金明海女的潜水技术时,海女们坚决不同意。她们知道光礼那么拼命就是为了让爱纯不用当海女,又怎么会愿意让她十岁的外孙女成为海女呢?

虽然海女与 渔民一样从事捕捞工作,拥有经济收入,但海女们的家庭地位和经济地位仍然低于男性,被视为二等公民。光礼经常说:“在济州岛,做牛也比做女人好”。

一旦女孩们到了结婚的年龄,她们会被期望结婚并服侍公婆,只有生了儿子才会受到重视,而在男性主导的渔会里,也缺少为海女群体发声的人。

在渔会会长竞选时,海女们提名爱纯做副会长,有人没听过爱纯的名字,但得知爱纯就是光礼的女儿时,她说:“如果她是光礼的女儿,就让她当选”。

在受海女们推举成为渔会第一个女性副会长后,爱纯也尽己所能维护海女和渔会群众的利益。奥运会开幕在即,圣火传递路线将经过济州岛的码头海港,政客为此提前一年便驱赶在海港摆摊卖鱼维持生计的海女和渔民们。渔会会长勾结政府人员,不顾村民的 利益 ,反而指责抗议者,而 爱纯则直接躺倒在地,表示若强行驱赶,就让车辆从她身上碾过去。她身体力行的反抗给予了渔会群众支持,最终政府人员撤离了。

爱纯不只是光礼的女儿,也是海女们的女儿。海女之间的共同处境让她们形成了命运的共同体,互相体恤、照顾并一起实现抗争。

妈妈说,成为可以掀桌子的女人

《苦尽柑来遇见你》令我最受触动的,还是几代女性之间通过彼此托举而完成的她们的觉醒和人生。她们就像环环相扣的齿轮一般,一代又一代女性托举着她们的女儿,从不做海女到骑自行车,从不再收拾桌子到掀翻桌子,她们用尽所有让自己的女儿去做任何想做的事,去拥有想要的一切,去尽情地享受人生。

虽然以海为生,光礼的命运和上世纪依靠土地生存的东亚底层女性有着相似的轨迹——原生家庭背负负债,使她不得不早早离家打工,早早成家。但嫁人并不能使她过上好日子。

光礼嫁的第一个男人(爱纯的父亲)身体不好,她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后试图通过二婚来庇护她和女儿。但二婚的丈夫游手好闲,在国家的号召下,男人让光礼再生下两个孩子,使本就难以维系的家庭开支变得更加艰难,家庭的生计负担都落在光礼的肩上。

光礼吸烟,这让她本就因潜水本受到损伤的肺部更容易出现病变,在29岁就匆匆离开了人世。虽然没有时间陪伴爱纯,但光礼屡次告诫爱纯——“别下水”,“潜水都别学”。

她拼命阻拦着自己的命运在爱纯身上重覆,她的付出是为了让爱纯能拥有不同的命运。在爱纯以最高票数拿下班长票选,却 因为家境不好而被势利眼的老师降为副班长时,爱纯体贴地安慰光礼:“其实当副班长比较好”,但 光礼并没有鼓励她的忍耐,反而坚定地告诉女儿:“我是歹命人,但你不是。不要退而求其次!”

如光礼所愿,爱纯没有成为海女,但命运同样尖刻地捉弄了她。因为父母早逝,爱纯不得不回到生父的弟弟家,寄人篱下。虽然成绩优异,但小叔叔不愿出钱负担她的学费,甚至提出让爱纯放弃学业去工厂打工补贴家用。

最终,爱纯嫁给了同一个村子从小喜欢她的宽植,这是她当时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与一个像她母亲一样支持她做自己的男人结婚。宽植并不富裕,但愿意用一切来保护爱纯的尊严和梦想,让她能够在有他在的地方不受委屈。虽然不再与母亲一样需要下海挣辛苦钱,但婚后的爱纯仍被困在厨房和家庭中数十年,没能在年轻时成为一名诗人,没有走出济州岛。

光礼让爱纯不再做一名海女,而爱纯想让女儿“ 不用成为一个收拾桌子的人,而是可以做一个掀桌子的人 ”。为此,她如光礼保护她一般尽其所能的保护女儿金明。

在金明年岁还小的时候,爱纯拒绝婆婆让幼年的女儿学习成为海女的技能的要求,掀翻了婆婆操办海女仪式的桌子并怒吼道:“我的女儿不是工具人”;她在一个小女孩不允许骑自行车的时候带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回家,并告诉宽植:“如果金明不会骑那辆自行车,她就会一辈子呆在厨房里当煮饭婆。我想让她拥有一切。我希望她想做什么就去做。我不要她摆碗筷伺候别人,我要她不高兴就能把餐桌翻了”。

虽然爱纯还有一个在念中学的儿子,但金明在首尔大学因成绩出色得到去日本交换的名额时,爱纯也并未以考虑弟弟为由让金明放弃,而是将自己和宽植居住的房子卖了,重新开始摆摊,为金明筹措费用。

剧集中三代女性之间命运的共轭也有别于传统东亚“母亲-女儿”之间的控制关系。 曾经撰写两本专著讨论母亲和女儿的问题的日本精神病学专家斋藤环表示:“(那个时代的成长的)母亲不是作为一个人而是作为一个女性培养长大,她们会被教导怎么说话,怎么对异性更有吸引力,培养类似的价值观。”而成为母亲后,她往往也会以“女孩要温柔一点”,“女孩要文静内敛一点”替社会规劝、引导和控制女儿的身体主体性,而这种控制最终也会从身体延展到精神层面。

但在剧中,即使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光礼或爱纯都未对女儿有过语言的规训。相反,她们在他人要求女性忍让,对女性进行规训和劝诫时挺身而出,让女儿知道妈妈支持她勇敢得选择她的道路。

母亲对女儿的爱是让她能远离自己受过的苦难。在这三代人之间,令我感动的除了母亲为女儿铺路的付出,还有女儿在成长后终于理解母亲的瞬间,那仿佛是代际命运螺旋上升时交汇的共振。

光礼去世早,与爱纯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爱纯无数次在生活的困顿时刻与母亲的影子重逢。在结婚后,面对家里见底的米缸,爱纯,这个从前被母亲保护着的害羞的文学少女,一个连“卷心菜很脆甜”的叫卖都支支吾吾无法说出口的人,鼓起勇气挺着大肚子去别人家乞讨,只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金明吃上饭。

那时,爱纯想起她的母亲,“为了多卖出一颗海螺,都会摆出一个笑脸”。在爱纯因为风暴的自然灾害失去自己的小儿子,悲痛挣扎时,她梦见过去母亲曾对她说:“总有一天,生活可能会变得如此艰难,你会觉得无法继续下去。不要只是躺着不动。用尽全力去奋斗。自己你不会死,必须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你会再次呼吸的。”

“ 我自己当了妈,反而更想念你,我比以前更想念你 ”,和母亲的虚空对话成为了爱纯继续呼吸,面对艰苦生活的底气。光礼没有给予爱纯陪伴,也没有留给她金钱,但光礼让爱纯成为一个坚韧、独立的人,而爱纯也在成为金明的母亲时,更加理解光礼。

同样,在金明还在象牙塔时,她不理解爱纯:“妈,你为什么要嫁到这样的人家?我才不会选择像你这样的生活,NEVER!”。她看不上母亲选择的男人,看不上母亲选择的生活,看不上在菜市场买一盒东西也要讨价还价的行为——“你真是个欧巴桑”。

但当金明因为和男友家境悬殊,被男友母亲屡次三番的挑剔出身,而取消和初恋男友英凡的婚约时,她才意识到虽然母亲没有给自己一个富裕的家庭, 但她给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坚持自我独立性的信心——正是拥有这样无条件支持给予的家人,她才能有底气的说出:“我不是谁的妻子,我是金明。”

女作家戈尔尼克在回忆录《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中形容自己和母亲之间紧密又互相排斥的依赖—— “ 我们成了通常的样子:两个有着相似局限的女人,她们紧密联结,只因一辈子都生活在对方的轨迹上。这种时候,我们是母女这个事实,会显得有些异样。我知道,正是因为是母女,我们才如此相像,然而,“亲子”这个词似乎并不足以解释这件事的本质。情况恰恰相反,一想到家庭,一想到我们是家人,一想到家庭生活,就叫人困惑:在她身上,以及在我身上、都存在一种不确定性。我们是如此习惯于将彼此视作两个女人,我们运气不好,能力欠佳(她丧偶,我离异),永远没法让自己拥有家庭生活。然而,当我们站在商店橱窗前,“家庭生活”在她心中成了一种未经证实的幻想,在我心里也是。橱窗里的衣服让我觉得,我和她一辈子都被这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是谁?该怎样找到自我?”

这部剧的三位女性,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女儿的一部分来自母亲过往,那是母亲的成长经历留下的痕迹;一部分来自母亲的现在,因为母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此时;还有一部分来自母亲的未来,那是她渴望但未能实现的梦想;母亲的故事通过女儿延续下去,但最重要的一部分仍然属于女儿自己,也只属于女儿自己,这是她的人生。

东亚家庭的另一种可能

除却对女性世代的描写,《苦尽柑来遇见你》另一个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抚慰了我在近几年影视剧中直面“东亚家庭创伤”的疼痛感。

无论是《蜂鸟》里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忽视, 独自寻觅未来方向 的十四岁少女 恩熙,还是《狗十三》中念着“Hypocritical, 伪善”的李玩,再或是《妈的多重宇宙》和《BEEF》中远在大洋彼岸也无法摆脱隐形压抑和沟通失能的亚裔主角……这些揭开东亚家庭创伤的人物都曾让我心有戚戚的流过眼泪。 无处诉说、愧疚、不想违逆父母的压力与放弃自我实现的不甘混杂在一起,成为了大部分东南亚青年的共同创伤。

《苦尽柑来遇见你》里也有一个典型的东亚家庭样板——金明的初恋男友英凡。英凡出身于一个生活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人生一直按照母亲的规划进行,直到他在首尔大学报道那天遇见金明。虽然英凡不在意金明的家庭,与她真诚相待,但英凡的母亲却看不上这个家境贫寒,又不懂礼教规矩的女孩,处处作梗阻挠。

英凡深爱着金明,却始终没有足够的力量摆脱母亲的控制。他与金明分手了。几十年后,英凡的母亲独自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向冷漠地望着她的英凡发问:“我为你付出一切,这就是我的回报?”“你只会可怜你自己,是吗?”“你有什么可抱怨的?你只是多愁善感。我当初那么做,还不是为了你。我为了你而活。如果你娶那个女的,你会变得更不幸。你怎么能如此对我。你是我的人生。”

一个典型的东南亚家庭是大家长制的,父母对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全力付出,而孩子们成为承载父母未实现愿望的载体。这样的“托举”结果往往是父母试图掌控孩子的人生。他们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于孩子身上。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将来做什么、他们会和谁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愿景”。如果子女偏离了这一愿景,便会引起父母的愤怒。

父母虽然初衷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当这种控制走向极端后,在面对子女背离时,就开始以自己的付出或是自己的金钱投入作为情感勒索或谈判筹码,要求孩子放弃。而当孩子执意要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父母最终会以断绝关系,或切断经济补给作为杀手锏。“对于父母来说,只有遗憾挥之不去。对于孩子来说,只有怨恨留存”,许多亚洲父母也必须听从父母的话,否则就会被断绝关系,而他们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如果英凡和他充满控制欲的母亲是东亚家庭乌斯比斯环的一面,那金明和爱纯就展示了代际创伤闭环的另一种可能。爱纯和宽植对金明的托举是以金明的愿望,而非父母的愿望作为前提——金明小时候参加运动会,父亲对她说”你不用跑第一,如果不想跑了,就别硬撑“;金明想要去日本交换,父母就卖房攒钱;金明喜欢男友英凡,想和他结婚,父母就努力促成婚姻。

虽然宽植从第一眼就不喜欢英凡,但他也愿意尊重女儿的婚姻选择;而爱纯担心女儿成婚后受英凡母亲的指摘,更是提前准备好红包请求英凡母亲宽待女儿。最终,当金明因为不愿为了爱情向人卑躬屈膝,奉承讨好,不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梦想和独立人格,决定取消婚约。她的父母也毫无责怪,坚定的支持她的选择。

金明在取消婚约的时候对英凡的母亲说:“伯母,我之所以忍受你到现在,不是因为我觉得配不上你儿子,是因为我知道你让英凡多难堪。你把你儿子的人生当成自己的。”金明拥有真正的爱,那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有风险,父母愿意去减少风险,而不是限制和减少孩子的可选项,甚至代替孩子做出选择。

爱和尊重是更好的黏合剂

虽然交错了世代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苦尽柑来遇见你》的底色仍然是爱情。它不是那种主角在第一集因为命运的玩笑阴差阳错相遇,第八集因为误会而分开,最后以互诉衷情的大团圆为结局的传统爱情剧。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爱情。

故事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在三代人的时间线中穿梭,向观众展示了爱纯和宽植年轻时的片段,成年后的挣扎,当生活将他们抛弃时爱情如何经受住考验,以及他们的孩子们是如何在自己的爱情中看见父母的影子。

爱纯所受到的苦难一部分是来自经济上的贫穷,另一部分则是身份和地位上来自父权社会的压迫和宰制。 照顾孩子,服侍丈夫,孝敬长辈,在传统社会中”保姆“的角色与女性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果说 光礼和爱纯是尽己所能地帮助下一代免受父权社会的规训,那男主角宽植就在一个厌女的社会里重新定义了“丈夫”的角色。

当爱纯和宽植同样面对私奔未遂的越界行为,宽植只是被停学,被学校开除的只有爱纯。”虽然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事,只有男孩会被叫做英雄,女孩只会被说不知廉耻“,在婚恋市场被人指责有污点的也只有爱纯。但得知爱纯被退学后,宽植会赶到爱纯家里,愤愤地询问:”为什么只有她被退学了?“并表示自己愿意保护她的安全与她结婚。

宽植的母亲试图用自己的经历让爱纯以为婚后宽植的承诺就会收回,从而让两人分手,她说”婚前他们都说你是唯一,但是一结婚,他就忘了你,只听他们母亲的话”。

但在宽植与爱纯结婚后,面对男性和女性分桌吃饭——宽植、父亲和奶奶一桌吃饭,但宽植的母亲、爱纯和爱纯的女儿则被分在了小桌——宽植选择站在了爱纯的一边,“从今天起我要在这桌吃饭”。他愿意放弃自己的男性特权,坐在爱纯的一桌,辅喂女儿吃饭。当被愤怒的妈妈反问为什么时,他说“我也想和妈妈您一起吃饭”。这是他的母亲不曾想象,更未曾获得过的来自丈夫的对女性,对妻子的尊重。

当爱纯因保护女儿不成为海女被宽植的母亲和奶奶辱骂时,即使宽植并没有宽裕到有多余的钱付房租,他仍然头也不回的带着爱纯和女儿搬离了家,“爱纯是来跟我生活的,她是嫁给我,不是来当你们媳妇的,你们再也不会见到爱纯”。

“你想让我继续这样生活吗?”爱纯在许多场景问过宽植,而宽植无论何时都愿意公开表明自己站在爱纯这边,他知道自己的立场。虽然宽植的人物并不单薄,但以现实眼光审视这个无条件支持妻子的男性形象,确实是过于理想。

对生活在上个世纪的济州岛的宽植而言,他没有接受过平权教育,他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希望自己所爱之人拥有最好的,希望她开心。如果出于爱就能看见、尊重对方,那现代社会中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可能与人的阶级差异、地位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的关联度并不大。只是现实里,人的自私和物欲很多时候都把爱最原始的动机挤占了。

社会学者伊娃·易洛斯在《为什么不爱了》一书中提过一个观点:“ 承认他人,意味着可以真正地认识一个完整的人,认识她或他的目标和价值,并和她或他建立一种相互的关系。而评估他人,则是用已经预设的基准来评断她或他的价值。评估和承认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态度,而前者日益压倒后者的现实,解释了我所称的‘非选择’的社会学现象为什么如此普遍,因为评估往往会以否决而告终。 ”

现代社会的爱情往往在追求自由的旗号下,变成了性爱分离的快餐式关系,退出一段关系和进入一样轻易,以门当户对或“婚后能带来什么”评估对方而不是承认对方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我们逐渐失去了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看见他人的能力。

伊娃·易洛斯的洞见揭示了现代亲密关系的深层困境:当我们将他人简化为可量化的评估对象时,"看见"的能力便在数据化的凝视中逐渐萎缩。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恰恰需要打破这种物化逻辑——它不仅是权利结构的调整,更要求我们摒弃将性别特质转化为评估指标的惯性。

对于宽植的无私付出,爱纯也给出了回应,在宽植出海捕鱼手受伤时,她没有因为宽植可能因此而丧失经济价值而生气,而是支持他辞去工作,不再需要听船长的控制。在孩子们嫌弃父亲为人木讷,不善言辞时,是爱纯在向她们解释宽植的付出。

在这段理想化的爱情中,一方先展现了无私,而另一方也没有利用对方的善良。两个很好的人,才会把对方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把对方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真正的承认始于对复杂人性的敬畏,它要求我们悬置"是否符合我的期待"的审判,转而追问"你如何成为现在的你"以及”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反观《苦尽柑来遇见你》播出以来收获的口碑,也是因为它真实的看见了女性和东亚家庭。 女性不再只是传统影视剧中符号化的女儿、妻子、母亲,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命运主题并拼力与之搏斗的人。

当我们在关系中培育这种谦卑的注视,性别平等的理想才能落地为相互滋养的实践场域——不是计算付出与回报的平衡表,而是共同守护彼此主体性的生长空间。也许从心出发,从爱出发,是更有效的黏合剂。

来源:金钱猎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