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进清华!这是一代代艺术家的风火轮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1 15:51 2

摘要:殷夫人的温柔叮嘱,哪吒的桀骜怒吼,结界兽的搞怪斗嘴……三位配音演员即兴重现电影片段,将鲜活灵动的银幕角色带到同学们身边,并与观众分享银幕之外的创作故事。

雷磊 X 哪吒系列电影配音演员

“藕”燃新声,漫承传统

3月29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报告厅外

早早排起长队

走廊挤满翘首以盼的观众

清美讲堂现场座无虚席

一句“原声大碟来了”瞬间点燃全场——

“藕”燃新声,漫乘传统

《哪吒》系列电影配音演员进清华

燃爆启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雷磊

携手电影配音演员——

绿绮(殷夫人)

囧森瑟夫(少年哪吒/结界兽左)

零柒(结界兽右)

01

声音魔法:《哪吒》配音幕后故事

殷夫人的温柔叮嘱,哪吒的桀骜怒吼,结界兽的搞怪斗嘴……三位配音演员即兴重现电影片段,将鲜活灵动的银幕角色带到同学们身边,并与观众分享银幕之外的创作故事。

据囧森瑟夫爆料,《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尾那句“因为我们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录了五六十版,只为找到最轻描淡写的“爆发感”。

配音演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适配角色。绿绮“沙砾感十足”的声线刚好可以将殷夫人的温柔与坚韧完美融合。绿绮老师坦言,配音不仅是技术,更是情感的投射,在《哪吒》配音中,因剧情保密,她只能在零散片段中拼凑角色情感,却也常常体会到与殷夫人的灵魂共鸣。

分饰少年哪吒、结界兽左的配音演员囧森瑟夫老师充分展现了声音演员的“精分”功力。他现场演绎了哪吒从顽童到英雄时期的三句经典台词,三种声线切换自如,引得全场惊叹。他特别提到,少年哪吒的细腻戏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爹,照顾好娘。”看似平淡的台词却需要传递厚重情感。

零柒老师则揭秘了全片的搞笑担当“结界兽右”的创作逻辑:“导演要求‘不太聪明’的状态,我通过调整气息和肢体语言,让声音与青铜人形象完美契合。” 而在录打架戏时,两位老师更是在录音棚里真的“动起手来”,这种沉浸式表演也让结界兽的互掐场面充满真实张力。

现场互动环节更是高潮迭起。同学们踊跃提问:“如何找到最贴合角色的声线?”“配音时会不会代入自己的情感?”“模仿已有角色的配音应该注重‘像’原版配音还是注重对角色本身的贴合?”……

嘉宾一一解答。绿绮现场示范了如何通过不同腔体的共鸣演绎角色性格。囧森瑟夫则向大家演示了如何使用唇齿喉舌等发声部位模拟哭泣声。

清美讲堂嘉宾分享

左起:绿琦、囧森瑟夫、零柒

02

目光从《西游漫记》展开

雷磊做主题分享:目光从《西游漫记》展开

如果提到1979年中国首部彩色宽银幕动画《哪吒闹海》,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有些陌生。当我们回看这一部中国动画影史的“开山之作”,亦能在其中窥见学院前辈跨越时空的传承与坚守——在艺术创作中的开阔包容、辛勤耕耘。雷磊带领现场观众坐上“时光机”,以一场“时光漫游”带领观众回到上世纪的放映机前,感受光影的魅力。

作为中国装饰艺术奠基人、《大闹天宫》美术设计,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在《西游漫记》里设计了孙悟空和铁扇公主参加化装舞会的幽默画面——“1930年代他就演绎‘戏中戏’,让大圣看到了舞台剧中的水帘洞和自己!”

这种超前的表达方式,也许源自张光宇少年时在京剧戏班“新舞台”学徒经历的映射。“他的创作像电影分镜头,静态画面中藏着动态的灵魂。”

雷磊现场还展示了张光宇先生早期的漫画作品以及上世纪30年代的张光宇先生自拍组照——艺术家对着镜头调皮眨眼,“和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幽默和轻盈,而这也正是创作非常需要的一种品质。”

雷磊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张光宇先生曾与墨西哥艺术家珂弗罗皮斯(Miguel Covarruias)有过交集,并在其作品中看到了土著艺术如何在现代艺术中的转化。这样的交流过程,激发包括张光宇先生在内的一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本民族的视觉系统中找寻情感,以及如何在西方现代主义盛起之下,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构建自己的语言。

《西游漫记》中孙悟空的造型虽然简练,却是张光宇先生融会贯通的成果。其中包括他喜爱的京剧脸谱,中国民间艺术,以及他非常熟悉的迪斯尼风格,创造出既传统又先锋的视觉语言,其创作理念至今仍在启发年轻一代的艺术家。

雷磊老师在清美讲堂现场展示了张光宇手稿图与张仃壁画设计作品图,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学院前辈们如何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塑造出跨文化、跨媒介、跨越时代的经典。

雷磊介绍道,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哪吒闹海》美术总设计张仃为《哪吒闹海》注入“敦煌魂”。张仃认为,“民间美术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他把民间艺术引入大学教育,言传身教,鼓励师生走向生活并植根于民间艺术的沃土。“他跑到青岛渔村写生,把海浪画成壁画里的飞天飘带,哪吒的风火轮其实是青铜器纹样!”此外,张仃还设计了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画面中哪吒身穿红兜肚、肩披浑天绫、手持乾坤圈、足踏风火轮,举手投足间,尽显壁画工作者的创意巧思与辛苦付出。壁画中的哪吒是静态,也是动态的,可见老一辈艺术家对于不同媒介的敏锐感知。

从《哪吒闹海》动画片到首都机场壁画,风火轮转动时光,时代笔墨挥洒新篇,流转出云纹的瑰丽、青铜的斑驳,这是华夏血脉中奔涌的浪漫基因!

本次活动的压轴环节——经典国漫配音体验,直接把气氛推向沸点!

11个国漫经典片段轮番登场,同学们秒变配音演员,用声音为角色注入新生。

从1961年《大闹天宫》到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从《九色鹿》到《大鱼海棠》,再到《长安三万里》,跨越六十余年的国漫之声在清华美院C528报告厅回荡。《哪吒闹海》中坚定的英雄小哪吒,《大鱼海棠》中温柔而有力的椿,现场的小朋友也积极参与,用稚嫩的嗓音完美演绎《罗小黑战记》的童真与纯粹。

活动在掌声中落幕

但探索永不止步

在艺术的征途上

清华美院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

再到《哪吒2》

中国动画的每一次飞跃

都是一场接力

“这不是一个人的哪吒,

是一代代艺术家的风火轮。”

更是一代代中国人

用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自觉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