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雁回时》中,苗贵妃因何而死?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1 15:23 4

摘要:陈都灵、辛运来领衔主演的古装传奇剧《雁回时》中,李晟饰演的苗贵妃,仅仅因为一首童谣和钦天监监正的诬告,就被皇帝无情地下旨赐死,实在是让人意难平!

陈都灵、辛运来领衔主演的古装传奇剧《雁回时》中,李晟饰演的苗贵妃,仅仅因为一首童谣和钦天监监正的诬告,就被皇帝无情地下旨赐死,实在是让人意难平!

苗贵妃的自缢,表面上看,似乎是庄仕洋联合齐王为了反击庄寒雁所造成的后果。若深入探究,涉及到政治阴谋、权力斗争以及皇帝的猜忌,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普天之下,人人争做贵女,但只要女子的尊贵和权势皆是依仗男人得来,便是不堪一击,便是一触即溃。”

母亲阮惜文被庄仕洋谋害后,庄寒雁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仇恨,一心只想为母报仇,而她最大的依靠,无非就是宫中的苗贵妃,阮惜文的闺蜜。

庄寒雁为了得到苗贵妃的支持,先是帮助苗贵妃清理那些准备上文弹劾她的朝中大臣,再入宫求见苗贵妃,恳请苗贵妃助她一臂之力,为母亲报仇雪恨。

苗贵妃与阮惜文,年轻时号称“京城双姝”,亦敌亦友,惺惺相惜。

当苗贵妃得知阮惜文已死,内心哀痛不已,求皇帝下旨,要求庄仕洋十日之内必须完成所有的四海大典和坤舆山海全图,否则便以欺君之罪论处。

庄仕洋清楚苗贵妃是庄寒雁的靠山,也知道庄寒雁为救齐王妃姚忘书而得罪了齐王。

为了反击庄寒雁,庄仕洋将庄语山下嫁齐王,联合齐王编造了一首影射苗贵妃效仿武则天篡权的童谣:“五娘五娘,卖了祖房,娃娃当作心头好,玉郎不见了。”

不仅如此,庄仕洋还通过齐王自小相熟的钦天监司正,向皇帝诬告:“凶光入玉湖,阴阳隙颠倒。朝辉归晏驾,忽临女代王。凶星背靠斗建,属坤。”意指住在永坤宫的苗贵妃为祸国灾星,营造出苗贵妃“篡位”的舆论氛围。

这些舆论攻势精准戳中了皇帝对后宫干政的敏感神经,最终以“行不附利,思不合经。暗结裴党,为乱逮下。蒙蔽圣明、危言朝政。效苏女娥姁,撼国之根本”的罪名赐下白绫一条,所幸祸不及家。

“权力是荣耀和好处,也会是把柄和罪名。”

上元灯会之后,苗贵妃想要收养太子,登上皇后。

朝中大臣觉得母壮子弱,担心以后苗贵妃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希望皇帝能处置苗贵妃,但皇帝念及旧情并未同意。

本来朝中重臣已经打算联名上书弹劾苗贵妃,却在庄寒雁自以为帮苗贵妃扫清障碍后,无意间坐实了“后宫干政”的罪名。

苗贵妃为帮助庄寒雁复仇,向皇帝求取“限庄仕洋完成修典、令傅云夕查案”两道圣旨。

庄寒雁的谋划虽针对庄仕洋,却将苗贵妃推至权力斗争的风口浪尖,在文官集团眼中成为“后宫干政”的实证,直接激化矛盾,庄仕洋借此机会联合齐王发起“倒苗行动”。

而且,苗贵妃收养太子、参与朝政的行为触动了皇帝的底线,赐死诏书中明确指责她“效苏女娥姁,撼国之根本”,即以红颜祸水的苏妲己和专权听政的吕后类比,强调后宫干政对皇权的威胁。

皇帝虽宠爱苗贵妃,但在维护皇权与平衡朝臣压力之间,苗贵妃因性别被天然视为“逾矩”,选择牺牲她以平息文官集团的质疑。

“无论之后过怎样的人生,都不要依仗他人而活。”

皇帝下旨苗贵妃赐死诏书中,写道:“暗结裴党,为乱逮下。横征良田,侵国占库。私营酷吏,祸刑属地。”这番话语无疑暗示着苗贵妃与裴大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傅云夕曾经对庄寒雁透露,当年裴大福联合宫中的嫔妃,意图操纵国本之争,惹怒圣上,将裴大福打入诏狱,亲命大理寺查办裴党余孽。

虽然没有明说宫中嫔妃究竟是谁,但苗贵妃入宫后终身无子、屡遭迫害的经历,或与裴党倒台后的后宫清洗有关。

剧中,多次着重强调“君王多疑”,可见苗贵妃的香消玉殒,不仅是死于残酷的权力博弈,也是源于皇帝对后宫的猜忌。

那首恶意影射的童谣以及所谓不祥的天象,不过是压垮苗贵妃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苗贵妃自缢前,满怀凄楚地说了一句“终于来了”。

显然,她自知深宫荣宠如履薄冰,对自己的悲惨结局,早有清醒的认知,只是无力挣脱这命运的牢笼。

结束语

“若这世道不公平,便更要为自己争出一条路来。”

苗贵妃的自缢,既有庄寒雁自以为是的举动,无意间给苗贵妃带来了灭顶之灾;也有庄仕洋的自保、齐王的反击,以及众多朝臣对“母壮子弱”的忌惮,合力施加的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苗贵妃牵涉到了敏感的“国本之争”,皇帝担忧自己的皇位传承和皇权稳固受到威胁,让皇帝心生忌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苗贵妃的香消玉殒,印证了傅云夕对庄寒雁的警告——“争权者终为权所困”。

阮惜文和苗贵妃这对“京城双姝”不会白死,看庄寒雁如何报仇,期待后续剧情!#雁回时#

===========分割线===========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来源:昏鸦的啰哩啰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