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吧,这部电影要不是刻意性别叙事,前半部分描写女主李红年轻时候的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可惜整个电影的立意错了,把这个女主所有的不幸都归于她的老公,那就彻底没法聊了。那我只能说, 她图什么?她图的是整个世界,她一生的命运都必须由她最自己完全主宰,不能受一丝一毫的
其实吧,这部电影要不是刻意性别叙事,前半部分描写女主李红年轻时候的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可惜整个电影的立意错了,把这个女主所有的不幸都归于她的老公,那就彻底没法聊了。那我只能说, 她图什么?她图的是整个世界,她一生的命运都必须由她最自己完全主宰,不能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首先,原生家庭的问题。
按照电影里的设定,李红(苏敏的原型)2016年大概是50岁,那么她就是1966年左右生人,1982年左右高考,可惜她没参加,被家里强制安排进厂。
李红的高中同学,三十五周年聚会,反推就是1981年进入高中,15、16岁上高中是正常年纪(入学晚和留级就不算了,不影响推论),
李红没有参加高考,是她原生家庭的问题,怪不得别人。再说,80年代的高考,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的,1982年的高考录取率是17.1%(187万报考,录取32万人)。
我还要考哈佛呢,想考和能不能考上,那可是两码事。
我的父辈们也参加过70、80年代的高考,考不上就进厂呗,进厂之后还可以上电大,也能混个大专文凭。
这是1979年甘肃电大的毕业照,年份比李红的时期早,甘肃比河南经济也更差,别人能进厂之后读电大,就李红不能读?
而且原生家庭都对你这么不好了,工资留出点钱来交电大学费都不行吗?我记得有些厂子上电大的费用是单位报销,但是不绝对,全国各地差异很大。所以为了家庭放弃一次高考,就能等于耽误了李红一辈子的发展,这件事我不能苟同,除了77、78那两届可以改变命运的高考,其他的高考年份相差几年区别不大,再说了李红也没表现出一定能考上的实力。高考不行还有别的路子,并不是一考定终身,学习是终身的,不是一次性的。
倒是招工,不见得年年都有,错过了一次招工,倒是有可能蹉跎好几年(《钢的琴》电视剧版里,陈桂林连续参加了三次高考,最后进厂还要接父亲的班才行),李红这样不用接班直接进厂,在当时算是很好的待遇了。
然后估计很多人也要拿李红这个长女的身份说事,里面李红的妈不是当年的济南府的总督府少奶奶白玉芬,没法一手遮天。李红进厂之后,她完全有实力跟原生家庭慢慢疏远,后来跟孙大勇结婚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哪个家庭不是兄弟姐妹一大堆,长子如父、长姐如母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家都在努力地活下去,李红的例子并不特殊,并不值得单独拿出来当性别叙事。当年那帮人还都没老糊涂呢,国家发展的一天比一天好怎么不提?非要拿2025年的生活环境硬套李红当年的情况,除了性别叙事,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还是那句话,上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大家生活都很苦,都在为了生存用尽全力,李红这点委屈, 没法让人共情。
还有这里,李红算不算“扶弟魔”?友情提示,她给弟弟打工的工资,老公也有一半,弟弟工资给的少,李红的老公也受到了损失。
因此,李红本身原生家庭的问题,怪不到她老公身上,甚至在那个年代横向比较起来,也就是鸡毛蒜皮级别的小事,李红本身的问题也有,为什么不进厂之后继续求学呢?是不想?还是本身就不是上学的材料?
其次,李红配偶孙大勇的问题。
孙大勇有他本身的问题,算是身上有封建残余的大家长思维,大男子主义、家暴、冷暴力、语言攻击、精神控制、不做家务、不带外孙等等(就算真有这么差劲的人,也不会是普遍现象),但是,当年跟李红在一起,孙大勇也是承受了一定压力的。
李红就这点简陋的嫁妆,自己一个人就主动上门了,那个年代这可不是普遍情况,简单办个仪式还是要的(我父母就是1982年结婚),在那个工厂的熟人社会里,孙大勇是一定会被人瞧不起一阵子的。电视剧《天下第一丑》里,朱媛媛的那个角色,主动上门的时候还是大包小包大一堆呢。
90年代初,李红的厂子倒闭了,一家三口来到孙大勇的单位宿舍,终于团聚了,能说孙大勇没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吗?用不了10年,到处都会是大下岗,夫妻能同心,比什么都强。
孙大勇也为李红的工作跑了关系,但是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1982年就进厂的李红,到1992年十年过去了,孩子看起来也就是5、6岁的样子,还是夫妻两地分居,她自己不能抽时间上个电大吗?没有学历,自然抓不住机会了,只能干一些低端点的工作。
这总怪不到孙大勇头上吗?水利局好歹是个事业单位,进不去是不是太正常了?
至于后来两人的矛盾,经济利益倒在其次(就算完全AA,房子也是男方占大头,买断公房的时候,女主的工龄短很多),女主图啥咱没看出来,互殴倒是真的。
再次,李红跟女儿女婿的矛盾。
双胞胎确实很难带,尤其是头三年,爷爷奶奶不帮忙,也不出钱吗?
女婿有概率是独生子,儿媳妇生了双胞胎,爷爷奶奶不过来帮忙?或者连个月嫂钱都没有?这是李红女儿女婿的问题,跟孙大勇无关。我身边就有例子,双胞胎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一家一个,后来孩子稍微大点,小两口管一个,四个老人轮流养一个,也能养大了。怎么到了李红这里,就全是她一个人的事了?这里也牵扯不到性别叙事啊?女儿女婿是傻子?那李红也完全可以站出来说,她也不管或者只能管一个孩子。
总结,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失败。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为了性别叙事,但是显然女主李红和他老公孙大勇的矛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两个人过不下去就离呗。把李红这些年遭遇到的“不公”都强加在他老公身上是不公平的,反而他老公还帮助她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拖累。李红自己教了个完蛋女儿,最后自己受累带孩子,她就没有责任吗?
所以电影《走出的决心》中女主到底图啥?她除非能完全掌控全世界,不让她还是什么都图不到。
以上。
来源:知乎尼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