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一手策划魔丸降世;他放出妖族祸乱人间,间接导致陈塘关血流成河,却又在最后关头以命相搏,救下李靖夫妇。
在《哪吒》系列中,申公豹是最矛盾的角色。
他一手策划魔丸降世;他放出妖族祸乱人间,间接导致陈塘关血流成河,却又在最后关头以命相搏,救下李靖夫妇。
“家人已逝,我也没什么留恋的。”说完留下一个人战斗的背影。
他是恶的化身,是偏见的受害者,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绝望的反抗者。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到近乎割裂的角色,“哀叹”二字似乎变得无比沉重。
——但或许,这恰恰是导演抛给观众的一把解剖人性的刀。
1
他的恶,始于被世界否定的一生。
申公豹的愤怒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
身为豹妖修炼成仙,他拼尽全力想在天界争得一席之地,却始终被视作“异类”。
申公豹就想修个仙,为啥那么难?
元始天尊将灵珠任务交给太乙真人时,他颤抖着说出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字字带血。
这世上有一种痛苦,叫“无论你多努力,都注定被排除在规则之外”。
他偷换灵珠魔丸,与其说是野心,不如说是一场自毁式的报复。
——既然世界认定我是恶,那我便恶给你们看。
2
陈塘关的血债与雷电鞭下的火光,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不可否认,申公豹的执念让无数无辜者付出了代价。
魔丸诅咒让哪吒从出生起就活在世人的恐惧中,裂空爪撕开的不仅是结界,更是一个个家庭的生命线。
而当雷电鞭劈向天界,独战归顺无量仙翁的三大龙王的那一刻,他不再是阴谋家,而是一个向不公命运宣战的殉道者。
这种矛盾让人窒息:我们该如何审判一个既杀人如麻又奋起反抗的人?
是该清算他的罪,还是哀叹他的痛?
3
原谅与否,本质是人性与规则的博弈。
有人说,申公豹的救赎来得太晚,陈塘关的亡魂不会答应原谅;也有人说,若无系统性的压迫,他又何至于堕入深渊。
这像极了现实中的无数争议——当一个罪犯的恶行背后站着整个社会的失职,我们该用道德铁锤砸碎他,还是该追问催生恶意的土壤?
《哪吒》系列最锋利的地方,恰恰在于它撕开了非黑即白的假象。
申公豹与龙族的悲剧,本质上是一群“边缘者”的困兽之斗:他们试图打破偏见的高墙,却在挣扎中将自己变成了新的施暴者。
4
或许,我们真正该思考的不是“是否原谅”,而是“如何避免”。
申公豹的癫狂,哪吒的逆天改命,本质上都是对命运不公的回应。
只是哪吒幸运地遇到了愿以命换子的父母,而申公豹身边只有冰冷的嘲讽与排斥。
当他嘶吼着“我也想被师尊看见”时,何尝不是千万个现实中的“边缘人”在呐喊?那些被标签定义的“异类”,被出身困住的“底层”,被偏见压垮的“疯子”,是否都曾在某个瞬间想过用极端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自己?
电影的结尾,哪吒用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改写了结局,而申公豹却倒在雷电鞭炸裂的光芒中。
这或许暗示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对抗偏见的方式,决定了你最终成为英雄还是恶魔。
他的确不值得被轻易原谅,但他的故事值得被记住——记住每一次歧视如何将人推向悬崖,记住每一句“异类”背后可能滋长的恨意。
说到底,申公豹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我们争论善恶,而是为了照见人心深处那片灰色的荒原。
当我们轻易给他人贴上标签时,当我们用偏见代替理解时,是否也在无形中制造着下一个“申公豹”?与其纠结是否宽恕一个虚构的反派,不如警惕自己别成为那座压垮他人的“山”。
毕竟,这世上最难的从来不是原谅别人,而是阻止恶意生根。
来源:汤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