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18日,一场看似普通的直播带货,却成了小杨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2024年9月18日,一场看似普通的直播带货,却成了小杨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当晚,他推销的“香港美诚月饼”被曝涉嫌仿冒品牌、虚假宣传,舆论瞬间炸锅。
消费者投诉如潮水般涌来,合肥市监局迅速介入调查。
最终,三只羊公司被罚款6894.95万元,并赔付消费者2777.85万元。
这场风波直接导致小杨哥停播,其抖音账号粉丝量从巅峰时期的1.2亿暴跌至1.077亿,半年内掉粉超1200万。
更惨烈的是商业版图的崩塌。
据估算,停播期间,三只羊公司因直播停摆、品牌解约和赔付压力,损失或超14亿元。
曾经的“带货一哥”,在流量与资本的裹挟下,成了舆论风暴中的“靶子”。
有网友调侃:“疯狂小杨哥,这次真的疯了?”
01
时间倒回2015年,小杨哥还只是一个在快手分享机械舞日常的普通大学生。
直到他转战抖音,推出“绝望周末”系列,用夸张的整蛊和家庭情景喜剧收割流量,才真正找到自己的赛道。
他对着镜头大喊“家人们”“兄弟们”,用接地气的互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年内粉丝暴涨3000万。
2021年,他踏入直播带货领域,凭借“反向带货”的搞笑风格一炮而红。
一场直播卖出1.5亿元,2022年全年GMV突破100亿,成为抖音首个粉丝破亿的素人主播。
巅峰时期,他斥资1亿元购楼、成立三只羊集团,签约2400名切片达人,甚至将商业触角伸向短剧、自营品牌和海外市场。
那时的他,是直播江湖的“造富神话”,也是合肥纳税超4.5亿元的“城市名片”。
小杨哥的坠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他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人设信任”,粉丝因喜爱他的幽默而买单,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质量。
当“月饼事件”爆发,这种脆弱的信任链瞬间断裂。
更致命的是,三只羊公司的两大流量引擎,直播切片分发生态和达人矩阵也在风波后近乎停摆。
切片达人收益腰斩,签约主播从2400人锐减至800人。
小杨哥的困境是直播电商野蛮生长时代的缩影,他曾试图模仿薇娅的转型路径,建设供应链中台,但流量思维根深蒂固。
自营品牌“小杨臻选”铺开十余个品类,却因品控混乱被嘲“杂货铺”?
复出首秀改用素人主播,结果观看人次仅30万,销量不足千单。
粉丝直言:“没了小杨哥的表演,直播间就像丢了魂。”
02
2025年1月,停播135天的小杨哥以“小杨臻选”之名在视频号复出,试图切割过往。
然而,素人主播机械推销垃圾袋、吐司的场面,让观众大失所望。
首播4天后,直播间因舆论压力紧急关闭,网友嘲讽:“超级主播塌房后,连呼吸都是错的。”
转机出现在2025年3月23日。
合肥市监局宣布三只羊公司整改达标,允许恢复经营。
但这一次,小杨哥的复出之路更加谨,抖音橱窗悄悄上架40余款商品,团队尝试以“绿鱼头套主播”试探舆论,甚至转向视频号迂回求生。
然而,评论区仍充斥着质疑:“劣迹公司凭什么回来?”
小杨哥的经历的起起伏伏,折射出了直播行业的深刻变革。
从“全网最低价”到品控合规,主播不能再靠打擦边球生存。
抖音店播GMV占比超30%,中小主播崛起,平台不再依赖超级IP,用户从“为情绪买单”转向“为品质投票”,信任的重建比流量崛起更难。
对比薇娅转型供应链、罗永浩打造“交个朋友”矩阵,小杨哥的困境在于:
他既是流量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其崩塌时最惨烈的“祭品”。
如今的直播江湖,早已不是小杨哥熟悉的战场。
即便复出,他也必须面对三大挑战。
第一是消费者信任的重建,每个人拿着放大镜审视每一件商品,一次失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其二则是从“个人表演”转向“品牌深耕”,供应链能力决定生死。
最后一点是差异化,东方甄选靠文化直播破圈,店播靠性价比取胜,小杨哥的差异化在哪?
有业内人士评价:“他的故事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测试着网红经济的容错率。”
小杨哥的复出,注定是一场悲壮的自救。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流量可以造神,也能弑神,当行业从草莽走向规范,当消费者从狂热回归理性,或许只有那些真正敬畏市场、深耕价值的人,才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
而对于小杨哥,网友的留言或许是最好的注脚:
“我们曾经爱过你的疯狂,但现在,请先学会不疯。”
来源: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