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默吧嗒了口烟袋,皱着眉说:“介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呐!您瞧啊,这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从卖票到作品口碑,全线翻车,观众压根儿就不买账。其实吧,它办了六回,有五回都跑深圳去演,咱打一开始就该料到得是这么个结果。好多人都纳了闷儿了,相声明明是北方的玩意儿,深圳在南边儿
健哥问:“哎,老默,我听说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又砸了,好多人都埋怨冯巩,说主流相声圈发展不好怪他,您说到底咋回事啊?”
老默吧嗒了口烟袋,皱着眉说:“介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呐!您瞧啊,这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从卖票到作品口碑,全线翻车,观众压根儿就不买账。其实吧,它办了六回,有五回都跑深圳去演,咱打一开始就该料到得是这么个结果。好多人都纳了闷儿了,相声明明是北方的玩意儿,深圳在南边儿,咋就老往那儿扎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敢情在南方一些对相声不太感冒的地儿演出,咋演都有理,反正观众也不太懂。
可咱这些懂相声、爱相声的主儿一听,那非遗相声大会上的作品,真不咋地,根本没法儿让老百姓对主流相声圈再抱啥希望。这不,就有人冒出来说,主流相声圈发展不好,都怪冯巩没本事,谁让他身为曲协主席,精力全放拍段子上了呢。
但您寻思寻思,就凭冯巩一个人,真能救得了主流相声圈?咱得看看这圈子到底啥毛病。咱不妨瞅瞅德云社咋就成事儿了。相声是传统艺术,艺人得先继承传统,再会创新,那些连贯口都不背、太平歌词都不会唱的所谓相声艺人,一到商演准露馅儿。郭德纲对德云社演员要求那叫一个高,得会说 50 段相声才有机会登台,演一场拿一场的钱。这就意味着,咱在商演或者小剧场瞅见的德云社演员,那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层层筛选出来的,会的玩意儿没准儿比好些老艺术家都多。
再瞅瞅主流相声圈,缺人才吗?当年郭德纲三进三出北京,想进体制没进去,还差点拜师李金斗呢。这说明啥?想进主流相声圈,得有俩本事,一是业务能力强,二是得有师承。您就算不喜欢主流相声演员说的作品,也不能说人家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进体制可比进德云社难多了。
可这些有天赋的主流相声演员,咋进了体制就不会说相声,或者说不好相声了呢?这就得扯到‘旱涝保收’这点事儿上了。啥叫旱涝保收啊?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说一段相声拿的钱和说十段相声拿的钱没差。就拿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举例,冯巩演去年春晚那《一个大瓜》,李金斗演三四十年前的《红灯记》,都不耽误拿钱。您想啊,人性就这样,奋进和懒惰结果一样,谁还乐意天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干活儿啊?
冯巩这人,在文艺圈那可是出了名的好人,脾气好,人缘儿好,跟牛群一块儿的时候创作了不老少经典相声作品。可好人呐,往往当不了‘改革大将’,这就是为啥冯巩宁可花时间带着徒弟拍段子,也不咋说相声的根儿上原因。
所以啊,让主流相声圈走下坡路的,是体制,不是某个人。要是他们能跟德云社似的,把从业人员都扔到市场里,让观众决定他们的命运,谁说主流相声就一定比剧场相声差呢?”
刘雪柔在旁边听了半天,插了一嘴:“哟,照您这么说,这事儿还真复杂,敢情不是冯巩一个人的锅啊!”
来源:歌手赵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