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九死一生诞下龙凤胎,刚从昏迷中醒来,太后身边的竹息姑姑就带着礼物来了。
我是淼27,三分钟带你看透这段剧情的秘密。
甄嬛九死一生诞下龙凤胎,刚从昏迷中醒来,太后身边的竹息姑姑就带着礼物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竹息说:
“太后听闻娘娘产育,母子三人平安,欢喜得不得了,先派奴婢前来问候。”
“奴婢也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个福气,能占个头彩先瞧瞧小阿哥和小公主?也好回去跟太后复命。”
乳母把两个孩子抱来后,竹息一边仔细端详孩子,一边听皇帝评价:“阿哥的额头和下巴像嬛嬛,公主的眉眼与嬛嬛相似。”
皇帝话音刚落,甄嬛表情凝固地说:“孩子还小,哪看得出什么地方像臣妾,皇上只管哄臣妾高兴。”
听到这里,竹息意味深长地笑着说:“奴婢已经看过了,也好回去向太后复命。”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甄嬛是带着身孕从甘露寺回宫的,太后一直没有放弃对她腹中孩子“究竟是不是皇帝血统”的怀疑。
孩子一出生,便派竹息前去打探消息,看看这两个孩子,到底是不是皇帝的种。
很显然,竹息已经看出这对龙凤胎的出生月份是有问题的,但后来的剧情发展都证明,她回去后并未在太后面前吐露真情。
竹息三缄其口的首要原因,是她站在上帝视角,为了太后的根本利益着想,绝不能说出任何怀疑。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龙凤胎出生的时候,太后的处境并不乐观:
年事已高、缠绵病榻;
皇帝完全掌握朝政,不再需要她的势力支持;
皇后无法完全掌控后宫,却目光短浅执着于打胎事业。
竹息是陪伴在太后身边最久的人,她很清楚太后这一生最在意两件事: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太后的权威。
假如竹息将她对龙凤胎的怀疑告诉太后,太后就必须做出决断,是“装傻”还是“严查”?
“装傻”有损太后威严形象,可若“严查”,恐怕结局就不仅仅是形象受损了。
甄嬛从甘露寺奉子回宫,是太后主动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制衡残害皇嗣的皇后。
牵制皇后,光有甄嬛并不够。
皇后手下有一个强制收养的“嫡子”三阿哥,三阿哥的权重高于皇帝发给甄嬛的四阿哥。
只有甄嬛同时持有亲生儿子,才能实现制衡皇后的目的。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若太后“严查”龙凤胎血统,皇后一定会借机将事情做大,甚至提前来一个“滴血验亲”,结局十之八九是甄嬛和龙凤胎双双被废。
接下来便是皇后失控,在后宫以“清扫甄嬛余党”为名掀起腥风血雨,直接影响朝局稳定。
此时或许还会有人以“皇室失德”“皇帝没有齐家之力,怎有资格治国?”的理由,逼迫皇帝引咎辞职,退下皇位。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再说,皇帝对于甄嬛的偏爱都有点扭曲了,赐钮祜禄大姓、发儿子、半幅皇后仪仗接回宫……“宛宛类卿”的甄嬛已然成为皇帝的感情依赖。
若真相曝光,恐怕皇帝的精神世界就要崩溃,或许未等有人“屠龙”,他就得卧床了。
如果皇帝都自身难保,太后之位就会名存实亡,接下来太后最看重的乌拉那拉氏家族荣耀,就会功亏一篑。
竹息深知,这两种结局都是太后无法承担的。
其实,从主动要求皇帝接甄嬛回宫这件事里就可以看出,太后对于皇帝子嗣的“血统”并没有绝对在意,她更在意的是皇权稳固。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若竹息对太后直接说出她对龙凤胎血统的怀疑,便将自己放在了皇帝、甄嬛、太后这三人的对立面上。
甄嬛回宫到生子期间,宫中对于她腹中孩子的血统,一直有各种流言蜚语,但皇帝始终自信,甄嬛腹中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
竹息若提出这两个孩子血统有疑,相当于直接挑战皇权。
太后同意甄嬛回宫,首要目的是制衡皇后,竹息提出龙凤胎血统存疑,直接会让太后的计划功亏一篑。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甄嬛自从回宫,宠妃地位就几乎无法撼动,产下龙凤胎后,更是增添一张护身符。
如果竹息质疑她的孩子,一定会被甄嬛扣上“蓄意构陷”的罪名。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竹息虽然陪伴太后多年,有时候甚至是太后的代言人,但她始终是“奴才”,由她来揭发龙凤胎的血统真相,结局只能是引火烧身。
为了自身安危,即使竹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龙凤胎不是皇帝的孩子,她权衡利弊后,一定会管好自己的嘴,将真相变成“薛定谔的猫”,让那些紫禁城的掌权者自己去玩儿吧。
来源:明月照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