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神要稳,心里要有戏,别急着说台词。先让观众从你的眼睛里,读懂情绪。”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
一部体现改革开放农村新貌的电影,正在紧张拍摄。
镜头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演员,正耐心指导新一代演员。
“眼神要稳,心里要有戏,别急着说台词。先让观众从你的眼睛里,读懂情绪。”
这位就是老戏骨“浦老师”,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朝元老”浦克。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跨度88年的电影。
从影坛新星,到银幕传奇,浦克的艺术之路,始终和情感相伴。
1939年,长春的“满映”片场。(满映是日本在东北营建的电影拍摄发行机构。)
22岁的浦克和17岁的夏佩杰,两人因戏结缘。
虽然夏佩杰小几岁,但她比浦克早两年入行演戏。
这时,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演员,被观众称为“活泼美人”。
当时,“满映”的日本导演,对浦克等中国演员特别苛刻。
拍摄《荒唐英雄》时,导演要求不会游泳的浦克,跳入大海。
这可吓坏了夏佩杰,她生怕爱人一去不返,在岸边哭得撕心裂肺,看的人心疼。
在这里,共同工作,历经磨难的日子,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结婚后,夏佩杰逐渐淡出银幕,成为浦克背后的“贤内助”。
她不仅包揽了家务,还经常在浦克拍摄间隙为他送饭,整理剧本。
1946年,浦克参演《松花江上》时,夏佩杰已怀有身孕。但她仍坚持到片场陪伴。
他俩有一个儿子,叫浦光昭。
两人共同生活了52年。
1991年夏佩杰因病离世,留下浦克孤单的身影。
《浦克传》中,他写道,“她走的那天,我感觉自己也丢了半条性命。”
命运在失去中,给予浦克新的馈赠。
1995年,79岁的浦克,在儿子的鼓励下,结识了退休教师张晶。
张晶比浦克小十余岁,她可是浦克的“铁杆影迷”。
两人的相遇,仿佛命中注定。
张晶主动照顾浦克。她的温柔体贴,让浦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不久后两人再婚。
张晶身兼多职,既是护士也是秘书,更是爱人。她把浦克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浦克会也会在清晨为张晶准备爱心早餐,陪她散步时,给她讲片场的有趣故事。
有一次张晶生病,浦克也细心的照顾她一整夜。
晚年的浦克和张晶相濡以沫,他们的深情,让周围人感动不已。
对于这段“忘年恋”,外界也是议论纷纷。
但浦克在接受《长春日报》采访时说,“爱情和年龄无关,只要两颗心真诚相待。”
张晶的出现,让浦克的晚年生活,多了份温暖和甜蜜。
浦克的银幕人生,始于那个特殊的年代。
1938年,浦克考入“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最初,他在电影中,大多都是饰演配角。
但凭借俊朗的外形和扎实的演技,很快他在影坛崭露头角。
1939年,浦克在《真假姐妹》中首次成为主演,一人分饰两角。
此后,他又参演了《迎春花》《劫后鸳鸯》等20余部影片,成为“满映”后期的新星。
然而,浦克的演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日本导演为了表演效果,要求浦克在寒冬腊月跳入冰湖。
这些经历让浦克明白,“演员不仅要演好戏,更要有骨气。”
随着时代的变迁,浦克的表演舞台,也转向了新中国电影。
1946年,浦克加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长春电影制片厂),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黄金期。
他在《松花江上》中饰演爷爷,其自然、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这位“银幕慈父”。
此后,他又参演了《吕梁英雄》《内蒙人民的胜利》等影片。
1956年,浦克在《国庆10点钟》中饰演何占彪,其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同年,他在《地下尖兵》中扮演陶干,把陶干的机智和勇敢,演绎得生动形象。
浦克的表演风格逐渐成熟,但他也不断的突破以往角色的限制。
1962年,浦克在《甲午风云》中饰演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的忠勇与无奈、悲壮与矛盾,在他的表演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场“自杀殉国”的戏,浦克的眼神中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战争的痛苦,让观众为之动容。
这一角色,让浦克的演技达到了新的高度。
1964年,浦克在《英雄儿女》中饰演朝鲜大爷金正泰。
冒着敌机轰炸抢救伤员的戏,浦克的动作、表情、台词更是浑然一体。
改革开放后,浦克的艺术生命焕发第二春。
他在《黄山来的姑娘》《关东大侠》等影片中,用“老戏骨”的风范,继续在银幕上大放光彩。
1984年,他在《黄山来的姑娘》中饰演老猎人,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浦克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1991年,浦克斩获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这一奖项,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亦正亦邪”戏路的认可。
评委会评价他:“浦克的表演,细腻中见功力,自然中显真情,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宝贵财富。”
浦克一生都在为演艺事业发光发热,然而一场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2004年3月17日,浦克因病离世,享年88岁。
在弥留之际,他彷佛看到了妻子夏佩杰离世时,自己的辛酸和悲痛。
如今,他的遗憾是,又留下孤苦伶仃的妻子张晶。
他的离开,无数影迷和同行都深感痛惜。
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浦克的一生,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用表演诠释着人生百态。
不管是“满映”时期的锋芒初露,还是新中国电影的辉煌成就。
无论是《甲午风云》中的英勇提督,还是《英雄儿女》中的慈祥老人。
来源:自驾游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