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被坑千万vs晚晚嫁伪豪门:假富、坑富咋一眼看破?2招避坑保财!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30 12:40 4

摘要:他是B站顶流up主,曾经走富二代人设,六千块的皇帝蟹一顿吃掉。

你会识别「真假富」吗?

会有这疑问,是因为「大祥哥被坑千万」最近闹得沸沸扬扬。

他是B站顶流up主,曾经走富二代人设,六千块的皇帝蟹一顿吃掉。

大家都相信他挺有钱

这会说自己其实是真·普通家庭:

粉丝:啊?不是谦虚嘛

还说自己被人做局,以为认识了富人大哥带小弟,结果被坑了1200多万,带家底赔掉都还倒欠几百万:

现在欠全家人钱

传闻大哥是王思聪系的,难怪相信了

很难让人不想到女生版例子:

虚,有《三十而已》里的顾佳,硬要混富太太圈子,以为能被带发财,结果买茶园亏大了。

都像一比一复刻

实嘛,晚晚老公一开始说是有权有势的红三代,最近被扒出其实没啥钱:

晒的房本其实是红卡纸

网上也大把这种被人做局骗了不少钱的:

普通人也不安全哦!

讲道理,很多流行观念对「有钱人」或「有钱人带发财」的认知根本就是错的。

要是不加思索直接信,那99.9%自带超强韭菜基因,钱多钱少都容易被坑。

为防身,普通人咋有效鉴别真假富?咋有效避雷?

我是简妮,喜欢拆解一切变美、变智慧、变幸福的「底层逻辑」,8年内获数千万人认可的「授人以渔」型干货博主。

今天就听我跟大家聊聊看吧,一期掰开揉碎讲清~ 保你看完一定有新视角!

01 坑富

统一特征

说句难听的,很多人对富人的想象,真的就是「皇帝家是金锄头」。

比如,很多人买不起奢侈品,就觉得富人肯定是奢侈品随便买,买啥看心情。

很多人平常因为不够富很受气,就觉得有钱人肯定都趾高气扬、存在感爆棚。

但实际上,你要根据这种刻板印象去判断富人,往往会精准筛掉真靠谱的富人,只留下坑货

像坑大祥哥的贵人,在他叙述中,各种展示实力炫富:

豪车、游轮想买就买

而大家当年以为很有钱的晚晚夫妇,也是天天忙着炫富和跟名人合影:

非常高调,啥都出席

包括前段时间被查的王政源,说自己是京圈大佬儿子,也是一个劲晒豪宅豪车:

各种炫富

但最后搞什么十几万门槛教炒股,被控诉诈骗:

不意外

能帮你避雷90%不靠谱坑富的,其实就简单一句话,靠谱富人都低调。

这有论文佐证,由于社会舆论和名牌泛滥,富有的人更倾向于低调,通过文化资本与普通人区分:

这些

当然,有例外,经济学著作《有闲阶级论》提到,新富阶级会更喜欢炫耀性消费。也有研究补充,亚洲消费者即便并没有那么富,因为有为了维护社会地位的不安,更倾向于奢侈品消费:

叠加中国人爱面子

但听完我下面的分析,你多半也会认同「靠谱富人都低调」。

为什么富人要低调?

比起说「有钱久了没激情炫富」了,更实际的理由是,「展露自己有钱」有很大的代价和风险。

像何超莲就抱怨过,她租场地要多花钱,从小人家看她是有钱人,问她要价都贵:

这总没水分吧

而更黑暗的一层是,你但凡有点钱,其实就有人盯着你的钱。

都别说大祥哥这种财富量级了,你过年回去炫炫富,信不信转头就有亲戚朋友问你江湖救急?让你带发财?认为你应该送自己大礼?

而如果这钱还真不少,那是真的可能有人来做局搞你的,搞法太多太多了。

像大祥哥这次,虽然也有人说他是正常投资失败而不是被骗,但前期确实有很多套路,钱也确实没有了。

大家都听过的苏享茂翟欣欣,很多人对案子的印象还是他被「绿茶」收割,但实际上现在扒出来,翟欣欣后面有一个团队做局搞苏享茂。

没想到吧

苏享茂也非常符合容易被骗的人物画像:乍富、来钱快、原生家庭差(认知差容易被收割)、灰产不敢报警,这都导致做局搞他难度低、收益大,被惩罚概率小。

其实大家代入下,前面说的大祥哥也好,顾佳也好,都多少符合这些特征:

大祥哥是网红乍富,但原生家庭确实普通,他本人又走炫富赛道,那要不是被坑惨了,可能确实怕打破人设不敢说。

像很多明星、网红之所以常被坑钱,一个是因为他们的钱在明处必然会被盯上,一个也是因为他们靠形象吃饭有软肋,人家吃准了他们更可能打落牙活血吞,所以专门找他们的。

也别觉得这些例子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去网上翻翻看,稍微有点小钱,就有人变着法子盯着,总有一款适合你:

各种套路,不仅坑你的钱,甚至让你家破人亡(无力讨债)

专业人士经手的案子就不少

当你意识到,露财有这么多风险之后,你就很能理解,为什么有钱人几乎清一色喜欢低调。

简妮我原来对此也是半信半疑,毕竟我也没那么有钱。

但这两年我做社群,发现社群里大牛(不是吹自己多牛,而是在评论区给业内信息、靠谱分析)的人都非常低调,从不吹自己的能量,也不暴露自己隐私。

社群里一些平常看起来非常低调随和的成员,有些找我私下咨询时我才知道对方其实阶层很高,但平常他们真的融入大众,很注重隐私。

我一开始也有点迷惑,回头一想,很合理啊!

实际上,真很喜欢炫富的,就几类。

第一类,假富,越是没钱越要打肿脸充胖子,典型代表晚晚夫妇。

晒百万项链,传闻是借用的,后面没戴过

晒的爱马仕是婆婆的

晒的别墅是非法入住的

晒去拍卖会,别人拍卖他们拍照

同场大佬表情belike

越是假的、不是自己的,越是觉得「不晒就错过这村没这店」了,可不就使劲晒吗?

宋智雅:名牌是假的

叶珂:餐厅是前夫的

第二类,乍富。

前面说过,刚有钱的人更喜欢面子消费。

说白了,也是还没阔过,不知道财富波动大,不知道露富易被坑,一句话,缺乏社会的毒打。

大祥哥签约120w,就敢花113w买豪车

第三类,找人接盘的富人。

真炫富的富人其实也有,但他们炫富一般有目的。

比如,有些生意人要买豪车,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们很挣钱很有钱,这其实不是单纯为了炫富,而是装备。

坑大祥哥的人,不就展示了很多装备吗?

像杨子,各种炫富不也是要炒作富人人设,从而直播带货搞钱吗?

当年各种炫富,但实际这些玩意都有价无市

再比如张兰,曾经炫富不也是因为她的兰饭店专供上流圈层,所以冒着被打脸的风险也要炫耀人脉吗?

说王健林赞助的,被王思聪怼了

这么看下来,一个人如果没办法从炫富中获得实质好处,还一个劲要炫富的话,那要么他乍富还傻,钱拿不久,要么他找人接盘,很快要完——两者都不靠谱。

当然,有人要说,有钱不就行啦?

但其实真有钱假有钱也没那么好区分,除非你懂得用下面的方法——

02 识别真假富

实际上,识别真假富的方法,跟前面说的一脉相承。

普通人往往会通过一个人展示的资产(包括人脉)或消费去判断有钱人,但这些其实都有造假的空间:

豪宅可能是租的,高收入可能是短暂的,写自己名字的房子可能已经抵押了,看着挣钱的餐厅其实现金流快断了,称兄道弟的名人牛人其实只是泛泛之交…

大祥哥口中的大哥,大房子+赚钱餐厅+各种资产+背靠思聪

另一名当事人晒出的聊天记录,也是对方展示装备(来自知乎:汪惟)

其实也很会展示实力(来自知乎:汪惟)

要看破其实也没那么难,谨记下面这条:

真富人更多把钱花在教育投资,而假富人则更多在炫富,后者也很容易返贫

这也是有报告数据打底的:

40%高净值人群更喜欢投资健康和教育

我们也可以对号入座下现实中的富人,很多虽然看起来很亲民,但实际上学历都非常硬(即使他们其实这辈子不用打工):

王思聪:海外名校

何猷君:学霸

姚安娜:哈佛

但凡晚晚当年看过这篇文章,可能也不会选现在的老公。

回顾下,她当年看重的就是男生的名车、名牌:

记忆点相当清楚

其实当时都有人提醒她车是租的,她也不信:

晚晚:好恨当时头铁

但实际上,他学历和事业都很拿不出手:

学历:不知是啥。晚学第一定律:没晒就是没有,晒了也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多值得吸烟刻肺啊)

你包括汪小菲,当年说是会说法语,但如今看也很emmm:

读书时张兰还没钱,但后续也没感觉想投资他教育

所以,当你看到看起来很能花很有钱的人时,可以观察下他消费占比。

如果在教育健康领域花费远少于炫富花费,那他收入或资产有水分或高风险的可能性很高。

代入大祥哥一样成立,以炫富人设爆火,但实际上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

一下就会用了吧?

而即使这个人是真富,甚至人家没真想坑你,你被坑的概率依然不低,只要你搞错这点——

03 真富

也会坑

大祥哥被坑这事,现在众说纷纭。

他自己当然说自己是被做局被骗了,可能是为了让大家同情,自己形象好。

他说的画风:大哥带你发财

但也有知乎当事人出来说,不觉得是做局,觉得就是正常合伙投资失败了。

其他人说的画风:正常投资合作(来自知乎:汪惟)

其实我觉得这俩说法也不矛盾,人家可能看人下菜碟:你信大哥这套就显得大哥一点,你不信这套就平和尊重点。

真相可能更接近两者之间:

人家当年确实有钱也能挣,但可能确实也有点问题或大风险,想找人合伙或接盘,看能不能解决。

但后续碰上疫情,问题也解决不了,倒亏好多钱,有做局的成分,但说为了做局搬出王校长确实不现实。

其实顾佳被坑也类似,看似是被人做局,其实人家是真阔,也讲清楚了,是她自己以为是香饽饽就接,结果解决不了被坑了。

跟大祥哥多像啊

其实说白了,顾佳也好,大祥哥也好,跟很多人一样,都相信「有钱人很有钱,白给对他们也不算啥」「有钱人身边都是机会,手指缝里漏一点都够我一辈子了」。

这些说法能流行,说明肯定有人成功过,但注意,一万个人里有一个成功过,这故事都可以辐射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特别现在有网络),但那些没成功的呢?我们听不到又不代表不存在。

而且这些说法可是上时代流行的,当时到处都是机会,但这几年各种暴雷,思聪本聪都润了,谁还能把多半能赚的事往外推?给自家人挣不好吗?

b站一个律师up主的分析,大祥哥回复他说得都对(来自b站@西红圣女果)

很多人从「有钱人」那拿到甜头之后,就觉得靠混圈能挣大钱、跨越圈层。

但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你图人家的利息,人家图你本金。好事轮不到你,最多好坏掺半让你共担风险,你要真能把这事变好事,那可能你也不用混圈。

另一名当事人就没上头,也就没栽坑(来自知乎:汪惟)

但蛮可惜的,绝大多数人可能相信的还是这套「靠近富人我也有钱」的叙事,所以宁愿花大钱去混圈(但这些富人到底是不是吹的也不好说),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给自己积累点能交换的资本。

所以这篇文章必然小众,但希望听得进去的读者能多转发给自己关心的人,有点戒心总比一脑袋都是「韭菜基因」要强。

负责助理:碱碱

—想看更多关于识别有钱?

学大佬看有钱没钱 / 从炫富目的看有钱没钱 / 从礼貌感看有钱没钱 / 从大气感看有钱没钱 / 高阶「以貌取人」(上)/ 高阶「以貌取人」(下)/ 审美就能看出有钱没钱?

ᐁᐁᐁ

来源:美即是正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