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吒、木吒,哪吒为什么不叫水/火/土吒?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9 08:15 5

摘要:3月27日,发行商宣布《哪吒2》将于4月下旬在印度上映,届时会配上英文字幕。有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可能会提供印地语配音版,非常期待。

封面图 |《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3月27日,发行商宣布《哪吒2》将于4月下旬在印度上映,届时会配上英文字幕。有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可能会提供印地语配音版,非常期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哪吒,马上印度观众也要接轨中国,感受哪吒三太子的魅力了。

话说回来,哪吒的故事从小看到大,你就没想过这些问题吗——

李靖不是皇帝,哪吒为啥自称三太子?

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哪吒怎么不按顺序叫「水吒」?

为什么哪吒复活一定要靠莲花,而不是桃花、梨花、樱花、海棠花呢?

答案还得从印度找。

这是一段连印度人都未必弄得明白的渊源,学者杨斌从澳门哪吒庙入手,追溯到哪吒所代表的「莲生/莲化」概念,串联起一段自中国到古印度,再到古埃及的全球史。

今天,我们将其分享给你,「百亿影帝」哪吒背后的故事,延绵岂止千年。

作者:杨斌出版方:火与风 / 中信出版集团

由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传播,哪吒三太子成了中国民间极受欢迎的神灵,在华南地区尤其受青睐。

在中国闽粤、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人居处,哪吒三太子香火旺盛,声名赫赫。小小的澳门半岛就有两座哪吒庙: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三巴哪吒庙(图2),以及历史更悠久的柿山哪吒古庙(图1)。

澳门哪吒信仰的兴起最初是因为民众相信哪吒庇护儿童,随其辟瘟除病的说法日盛,哪吒影响渐广,后来成为一方的保护神,其中的关键因素仍在辟瘟除病。

那么,中华文化中的哪吒,其本来面目如何呢?

1.哪吒从何处来

哪吒(那吒),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简称,全称为那罗鸠婆、那罗鸠钵罗、那吒俱伐罗等。

哪吒早在北凉时代(397—439年)就在中国出现了。

昙无谶在420年翻译的佛教经典《佛所行赞》(即《佛本行经》)首先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到了唐宋时期,有关哪吒的记录渐多,大致可以说哪吒信仰此时开始在民间流传。

郑綮所撰唐代笔记小说《开天传信记》云,哪吒是「毗沙门天王子也」。毗沙门是北方天王,世俗称为托塔天王,所以后来民间指哪吒为托塔天王之子。毗沙门天王有五个儿子,哪吒排行第三,所以民间称其为三太子。而《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则称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第三王子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天王的孙子。

不管是儿子还是孙子,哪吒出身贵胄,是天王的后代,这是没有争议的。

宋代记录哪吒的佛教著作就更多了,如《宋高僧传·道宣传》《碧岩录》《五灯会元》《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等,不一而足,可见哪吒形象逐渐深入民间。

既然哪吒在佛经中有记载,他当然就是佛教神灵;天王之子,则属于佛教护法神。佛教的护法神从印度传来时往往面目狰狞,现忿怒相,以镇妖魔,哪吒起初也是如此(图3)。

不过,由于他是太子,后来就开始以童子形象出现。在敦煌《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图中,哪吒均作童子形象。

如敦煌毗沙门天王和哪吒像(图4)所示,天王左侧白净粉红持宝花之童子,笔者以为,即儿童化的哪吒。

一般来说,天王旁边为二夜叉,但仔细观察此图,我们就会发现,此二人中一人为儿童,粉色白净,相对高大,面容呈现明显的华夏特征,几乎和后来哪吒「粉嘟嘟」的形象一致;而另一人已成年,矮黑,面貌奇特,则两者之对比可知非为一类。

据此可判断前者便是华化后的哪吒三太子,明清小说中哪吒童子的形象即可追溯至此。

哪吒形象在民间的流播当然要感谢明代形成的两部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前一本书中,哪吒是佛教神祇;在后一本中,哪吒则摇身一变,成了道教护法。

虽然教派不同,但关于哪吒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让我们先看《西游记》的记载。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记载了哪吒的出身,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被逼自杀。这里,帮助哪吒起死回生的是佛祖。佛祖「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哪吒遂重得性命,所以哪吒有莲花化身之说。

《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故事与《西游记》的如出一辙,只是前者用了更多笔墨展开。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写道,哪吒死后,建立了哪吒行宫,被其父李靖看到,李靖一鞭把「哪吒金身打得粉碎」,还放火烧了庙宇。哪吒魂魄无处可去,找到了师父太乙真人。让哪吒起死回生的是道教神灵太乙真人,而非佛祖。

关于莲花化身,《封神演义》也写得更为详细,分别用了荷叶、莲花、莲梗,且有具体步骤(勒下花瓣,铺置莲花,荷叶梗折成三百骨节,铺置荷叶等),同时有金丹,施法力,念咒语,使得哪吒乃莲花化身的情节令人难忘。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画面

那么,哪吒当时的本领如何呢?

我们知道,四大天王是佛教护法神,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同样担负降魔除妖的职责。为了起到威吓的作用,哪吒经常被描述成忿怒相,故《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云:「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读者不免疑问,哪吒是护法神,降魔除妖是其本分,为什么高强的武艺和对父母的孝没有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大众信仰中体现出来,反而是《封神演义》没有提到的治病本领在民间(如在澳门)信仰中广受欢迎呢?或者说,护法神哪吒何以会有祛疫除病的本领呢?

通俗而言,这是因为古代科学不昌明,人们认为疾病和瘟疫是恶鬼作祟,病魔作恶,所以降魔除妖的哪吒自然而然被请来镇病魔、除恶鬼,从而祛除瘟疫,防治疾病。进一步分析,莲能够使哪吒起死回生,那么它当然能够降伏病魔,祛除病祟。作为莲花化身的哪吒理所当然地就成了祛疫治病的神灵。

既然哪吒最初是佛教护法神,我们自然要追溯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以色列汉学家夏维明(Meir Shahar)专门研究了中国哪吒的前生后世。

他一方面着眼于哪吒的恋母情结,即儿子恋母仇父的复合情结;另一方面强调哪吒在佛教中夜叉/护法神的角色,也就是哪吒在印度的起源。

他明确指出:中国的哪吒是印度神话中两位神的合体,其一是《罗摩衍那》中的夜叉(yakṣa),哪吒俱伐罗;另一个原型是克利什那(Kṛṣṇa)。

克利什那与哪吒俱伐罗都是力量强大的以儿童形象呈现的神,都有打败巨蛇的事迹。打败巨蛇便成了哪吒驯龙这一情节的原型。

中国的哪吒起初是父子相杀,而后佛祖或太乙真人成为替代的父亲,并调和父子矛盾;而哪吒的析骨剔肉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印度原型的改造,彰显了孝道,调和了哪吒的叛逆精神,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念。

夏维明到印度追溯哪吒的来源,提出了哪吒是二神合一的说法,值得称许。可惜的是,他居然忽视了莲花和哪吒莲化的关键情节。

哪吒的原型当然是佛教的护法神,哪吒传说中引人注目的几个情节在佛经中就能找到原始出处。比如最惊心动魄的剔骨剜肉一节,《杂宝藏经》中也可见到类似记载。

至于莲花化身之情节,在汉译佛经中更为常见。以释迦牟尼诞生为例,其中就隐含着莲花化身的情节。

《佛本行集经》卷十有描述:「童子初生,无人扶持,住立于地,各行七步,凡所履处,皆生莲花。顾视四方,目不曾瞬,不畏不惊。」 如流传的释迦牟尼诞生佛形象所示,释迦牟尼显童子像,指天立地,但实际是在莲座上,仿佛自莲花中来。

莲的信仰在古印度是非常普遍且深入的,故被佛教广泛吸收。佛与莲,以及佛教与莲花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

在艺术化的释迦牟尼诞生佛中,作为童子的释迦牟尼直接站在莲台(莲座)上,形成他是从莲花中诞生的视觉效果,传递了佛自莲生、佛自莲化的信息。

图5是藏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莲化童子佛像。童子佛不但坐于莲台之上,而且整个身体除了头部,都包裹于一朵盛开的莲花之中,形象地体现了自莲花而生的概念和过程,可以将其看作越南的哪吒,可见佛教把莲生/莲化这个形象带到了东亚各个地区。

在佛本生故事中,佛就有乘象入胎的传奇。在艺术化的情节里,乘象入胎的佛祖往往坐在莲座上(图6)。可以将其看作哪吒莲花化身的先导。

佛教传到中国落地生根后,原来在中国文化中并不见好的莲花,自宋代取代了陶渊明的菊,成为士大夫的象征。澳门本岛就有「莲岛」「莲镜」之称,岛上又有莲峰、莲溪,实则因唐宋以来佛教本地化。

3.莲生埃及

释迦牟尼和莲伴生的情节,其实可以从古印度的主神梵天(Brahmā)找到源泉。

梵天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形成的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是宇宙间的造物主,人类及万物皆由他而生。

在印度的创世神话中,宇宙将要从最初的宇宙水体中创造出来时,一朵莲花从盘坐在大蟒阿南塔(Ananta)上的毗湿奴的肚脐中伸出,莲花盛开便生下了创造者梵天,梵天随即从混沌中创造了一个有序的宇宙。

莲花与梵天的联系在印度文化和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梵天之莲被称作「世界的最高形式和内容」。莲在印度也是太阳的符号,代表印度教万神殿的太阳神苏利耶(Surya)。「苏利耶」是梵语的「太阳」,这位太阳神也被称作「莲之主、父、王」,而印度教的另一主神毗湿奴(Visnu)则被视为太阳的人格化身;或者反过来说,太阳是毗湿奴的化身。

图7莲座上的毗湿奴(或黑天)则可谓莲座上的佛的前身,体现了莲生、莲化的概念。

莲在古印度的崇高地位及其象征意义,几乎是古埃及的翻版。上述印度宇宙起源或创世的神话,除了所提及的神祇名字,情节与古埃及的几乎相同。

莲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也有它自己的神——涅斐尔图姆(Nefertum,与蓝睡莲联系尤其紧密)。涅斐尔图姆一般被展示为一朵盛开的莲花形成的王冠,或戴着莲冠的青少年(图8)。

如前所述,涅斐尔图姆展示的莲与青少年(儿童)的结合在亚洲相当流行,儿童可以是王子、毗湿奴、释迦牟尼或者哪吒。

与哪吒信仰联系更紧密的是,古埃及人相信莲花可以治病,而置于金字塔内木乃伊旁的莲可以帮助死去的法老(木乃伊)复活。

也就是说,莲有起死回生(复活)的功效,因此,莲也是埃及的「治愈之神」。

古埃及的《亡灵书》中记载了「将自己转变为一朵莲花」以实现复活的咒语,这个咒语的背后就是莲花可以使人复活的观念。这种复活的观念后来也传入印度和东亚,有了「重生可以通过莲花达成」(如同中国的哪吒)的说法。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在20世纪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莲的重要性。

人们发现,蓝莲散置于图坦卡蒙的尸体上,与墓中其他形式的莲花构成非常引人注目的画面。其中之一是一尊作为孩童(或神祇)从莲花中出现的儿童时期的图坦卡蒙半身像(图10)。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莲的三个重要的象征意义:王权、复活、儿童。笔者正是看到莲上的儿童图坦卡蒙才意识到,这与哪吒莲花化身惊人地相似。

4.全球史中的哪吒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哪吒信仰带有非常明显的古埃及文化中莲信仰的根本性特征。

第一,王室和王权。哪吒是李靖的三太子,李靖生前是陈塘关总兵,死后是托塔李天王,因此,哪吒的贵族/王室身份是显而易见的,他不是一般的武艺出众、法术高强但出身卑微的神(如孙悟空),他有显贵的出身。

第二,创始、诞生和复活。这几个特点虽然有些差别,但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其中隐含的关键因素便是古埃及的莲所代表的原始生命力。

古埃及的莲在创世神话和亡灵书中都代表诞生和复活,如荷鲁斯的四个儿子就站在莲花上;而在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莲上图坦卡蒙,简直就是古埃及的哪吒。

哪吒的复活,便是佛祖(或太乙真人)用莲花、莲叶做成他肉体的替代品,在法术的魔力下,莲的各部分成为哪吒起死回生的肉身。从这点看,莲可以帮助复活的观念在哪吒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或者说,莲花乃是最原始的生命力的象征,可以延绵不断。

第三,和复活密切联系的便是莲的另一个功能——治病。埃及的莲,本身就被古埃及人用来治病,而莲神就是治愈之神。澳门的哪吒三太子信仰之普遍,关键来源于其治病的功效;哪吒能治病防疫的信仰,与其作为莲花化身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儿童(童神)的形象。莲神涅斐尔图姆、荷鲁斯的儿子、图坦卡蒙、尼尼微的莲上儿童、黑天、释迦牟尼的诞生等,都有儿童形象;哪吒也是如此。特别是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哪吒,经历了从面目狰狞的大汉到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的转变。

相传,藏传佛教的创始人之一莲华生(Padma-saṃbhava,活跃于8世纪后期)就是以莲花池内坐在莲花之上的八岁儿童形象出现,被国王发现并认为王子。这是另外一个莲花与童神以及王室三合一的故事,可以说是密宗版的佛祖或哪吒。事实上,后世称莲华生为「第二佛陀」。

回顾这几个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的莲信仰和中国明清以来的哪吒信仰有着内在的高度相似性,其演变也有内在逻辑的支撑。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哪吒的信仰有古埃及文化的元素。

以此而论,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很多时候或者说从开始到现在,都需要放在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场景中加以考察。

当然,以「哪吒的埃及来源」为题,并不是说「哪吒」这个形象是从古埃及传到中国的,而是强调哪吒携带、象征的几个关键元素如复活、治病、莲化(莲生)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皆有发现,而且它们在时空上又有传递性和承续性。

当然,古埃及人相信的莲花可以治病,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哪吒三太子祛疫除病的信仰,不宜混为一谈。

我们谈到古埃及文化之于哪吒信仰在中华地区的流行,并不是否认中华文化的独创性,相反,在吸收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元素时,中华文化在创造哪吒的形象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其主体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正如「孝」这一核心在哪吒形象中的贯彻。

一起聊聊:

你最喜欢什么版本的哪吒?

你去电影院看《哪吒2》了吗?

来源:冯仑风马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