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讲述了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一个社会底层小老百姓横跨四十年的生活经历。
烂片当道的今天,很多人说国产电影没有好片。
其实国产电影不是没有好片,而是好片子都被大家遗忘了。
比如今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是跨越时代的经典之作——《我这一辈子》。
这部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电影,在1950年是全国最卖座的电影。
1987年香港影评人评选的「中国十大名片」中,本片名列第五位。
75年过去了,该片在豆瓣依然有着8.8的高分。
影片讲述了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一个社会底层小老百姓横跨四十年的生活经历。
清朝末年,主人公「我」22岁,为了寻口饭吃,在同院赵大爷的指引下,跟着他去干了一名巡警。
那时候的巡警,被人们叫做“臭脚巡”,可想而知并不是一份好差事。
而「我」去干巡警,也不过是为了有一身像样的衣服和每月6块钱的工资,至少可以让一家人有口饭吃。
同院有个拉车的,老婆生完孩子一个月就得下地干活,刚生下来的娃能吃上窝窝头就算是享福。
做了一段时间巡警后,「我」很快明白了,整个巡警局从上到下,不过都是耍嘴皮子混口饭吃,除了能欺负小老百姓,其实什么正事都干不了。
突然有一天,兵变了,辫子军杀人放火抢铺子。
正在巡逻的「我」一开始也是吓得躲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跑去报告上级,上级却跟看傻子似的笑哈哈地说:
“我早就知道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天亮去清理下就行了。”
天亮了,上级带着巡警们上街清理,遇到辫子军不仅不抓,还立正目送。
而辫子军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正在店铺里干活的赵大爷的儿子,一把抓过来毫无缘由的砍死了。
影片里目睹这一切的路人,表情很深刻,在他们的脸上,有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同样的无奈和惊恐。
紧接着,辛亥革命爆发了。
巡警们拿着新发的条例,一起探讨这新兴的政策,所谓“民国”,就是国家的事情由人民管,老百姓以后都能过上好日子。
对于「我」来说,除了制服换了,银钱加了一块,其余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被分配去了给一位有权有势的秦大爷当差,每天就是站岗看大门。上级还说,这是一份好差事,至少不费鞋。
可一个看大门的,没事还得跑个腿拿个烟土。
“这倒好。平常抽大烟打麻将咱们正管,现在,咱们倒是保护着了。”
世道依然艰难,贫富差距依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给秦大爷跑腿,鞋子烂的都露出脚趾了。
下一个镜头,秦大爷的老婆把整个北京城最新潮的鞋都挑遍了,还各种不满意。
物价上涨,老百姓拼死拼活干一整天还不如两口子吃碗面的!
秦大爷老婆买瓶香水花了50块,「我」隔壁的车夫卧病不起,他老婆为了给他抓药,把女儿卖了才换来30块。
什么是自由?
“就是老爷大人们,他们自由地吃,自由地穿,自由地捞钱,还他妈自由地白使唤我们穿号衣的!”
之后,日本要求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学生游街抗议,五四运动开始了。
亲日卖国的秦大爷被赶下了台。
「我」也当上了巡长,「我」想着好日子总该来了吧。
可是好景不长,秦大爷又上台了,而且职位比以前更大,还把三亲六故的人全带来了。
就连以前给他家里烧饭的厨子,也谋了一个好职位,一上来工资就比干了十几年的老员工拿得多。
而「我」风里来雨里去的干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才升为巡长,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
再后来,上面又换人了,首都迁到了南京,北京成了没妈的孩子,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没有起色。
「我」也老了,女儿嫁给了一个巡警,儿子也当了巡警。「我」也只能苦笑,一大家子都成了“臭脚巡”。
说起来,巡警也算是个给公家办事的官职,可却是个里外不讨好的活儿。
表面说你能管事,可老爷们吃喝嫖赌谁敢管?
秦大爷明抢明偷不犯法,穷人偷个窝窝头就得下监狱。
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
八年熬过去了,这下终于能过上太平日子了吧~
没想到,为非作歹的日本人只是一车车的被送走,而当初的汉奸都升了guan,唯独老百姓的日子没有好转,「我」那去参加游击的儿子也没有回来。
隔壁车夫的女儿被日本人逼死,车夫气不过举报了汉奸。
没过两天,一把年纪的车夫就被抓起来严刑拷打。
「我」也因为儿子的原因,遭到了严刑逼供,被关进了监狱。
「我」在监狱里感叹道:
和「我」关在一起的申先生告诉「我」,原因就在于「我」站错了岗。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军阀官僚,这些人吃了老百姓五千多年的血,可「我」却给这些人做了一辈子的奴才和走狗。
申先生在行刑前告诉「我」,好日子就要来了。
出狱后,「我」的工作也丢了,上面开始发行金圆券,一下子通货膨胀,「我」攒了半辈子的钱都成了废纸。
最终,「我」成了一名乞丐,饥一顿饱一顿,申先生口中的好日子,「我」还是没能等到。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中,「我」回顾一生,只剩下一声冷笑,笑世道的荒唐与炎凉,笑命运的不公与无常,自叹一声“我这一辈子呦”,便倒在了雪地里。
《我这一辈子》,由“话剧皇帝”石挥自导自演。
影片透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深刻还原了历史的波云诡谲与跌宕起伏。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作为一个底层老百姓,没钱没权,只能稀里糊涂跟着这乱世起起伏伏。
「我」本无意参与各派党争的是是非非,只求守着一家人过点安稳的日子,但身处乱世,老百姓又哪有安生日子可言?「我」勤勤恳恳、小心翼翼、赖以为生的差事,却还是被有钱人随随便便就替换掉。
穷人似乎永远逃不出穷苦低下的命运,如同陷入一个可怕的循环,不断重演着悲苦的命运。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导演兼主演的石挥先生,在电影上映后的第7年,被打成右派,含恨自杀。
而创作小说的老舍先生,也没能逃脱相似的命运。
无论是戏里戏外,这样的结局,似乎比电影本身更具有讽刺意义。
来源:天生爱吃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