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演员高泰宇突然宣布退圈。在告别视频中,他对着镜头连说三遍“肖战是真正值得追随的人”,称赞其雨天为工作人员撑伞、救助流浪动物等细节,却在提及“为什么总有人黑他”时语带哽咽。这段欲言又止的剖白,意外撕开了内娱最隐秘的伤疤——偶像与粉丝的共生困局。
2025年春,演员高泰宇突然宣布退圈。在告别视频中,他对着镜头连说三遍“肖战是真正值得追随的人”,称赞其雨天为工作人员撑伞、救助流浪动物等细节,却在提及“为什么总有人黑他”时语带哽咽。这段欲言又止的剖白,意外撕开了内娱最隐秘的伤疤——偶像与粉丝的共生困局。
这让人想起五年前轰动全网的“227事件”。彼时因一篇同人文《下坠》,肖战粉丝以“维护偶像”之名发动网络围剿,最终演变成针对同人圈、官媒乃至公权力的混战。《检察日报》五篇檄文直指“偶像失格”,人民网追问“应援背后的资本游戏”,而肖战那句“我不需要应援”的苍白回应,让顶流与粉丝的畸形关系彻底暴露。
1. 文学自由VS形象霸权:亚文化圈层的生存保卫战
《下坠》引发的争端本质是创作自由与明星肖像权的拉锯。同人文化作为亚文化分支,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但粉丝的“举报核武器”直接摧毁了整个AO3平台,触发小众圈层的生存危机。当小众文化抱团反击,流量明星的“完美人设”反而成了反噬利器。
肖战在事件爆发后长达40天的沉默,被学界视为“流量经济下的责任逃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李峰指出:“当明星的商业价值与粉丝战斗力深度捆绑,发声即可能得罪金主与粉丝群,这种结构性矛盾让偶像沦为失语木偶。”
《人民日报》“追星不应越活越逼仄”的论断,标志着官方对饭圈治理的升级。此后“清朗行动”雷霆出击,取消明星榜单、严控应援集资,数据显示:2023年娱乐圈舆情事件同比下降67%,但艺人工作室的隐形控评成本暴涨3倍。
经历全网抵制的肖战,选择了一条去流量化的救赎之路:零曝光拍摄话剧《如梦之梦》获得业内认可;主演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央视收视破1.5,豆瓣开分8.1;其代言的国民品牌李宁2024年财报显示,肖战系列产品复购率高达38%。这种“作品说话”的战略转型,恰与易烊千玺考编国家话剧院、王源专注伯克利音乐创作形成对照——顶流们正在集体逃离饭圈绑架。
但阴影仍未消散。2024年肖战青岛演唱会,场外仍有粉丝为抢应援位大打出手;其工作室每月需投入百万级资金进行AI舆情监控。这印证着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张薇的论断:“流量退潮后,留下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赤字。
”
当于正力挺白鹿“错字显真诚”的荒唐言论登上热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明星文化素养的滑坡,更是饭圈逻辑的终极异化——偶像的一切都被合理化。这种“宠溺型共谋”与肖战粉丝当年“十问检察日报”的疯狂一脉相承,粉丝用“爱的供养”构筑起隔绝现实的信息茧房
来源:芬姐爱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