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魏巍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前留下8字遗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8 10:38 4

摘要:2008年8月24日,著名作家魏巍辞世,享年88岁,这一夜,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伴随着缓缓熄灭的圣火,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歌声,一个坚毅慈祥的灵魂正在与这个世界依依惜别。

2008年8月24日,著名作家魏巍辞世,享年88岁,这一夜,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伴随着缓缓熄灭的圣火,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歌声,一个坚毅慈祥的灵魂正在与这个世界依依惜别。

弥留之际,这位老人还不忘嘱咐着一旁的孙子,留下了8字遗言。这份遗言,即便是今天听来也让人振聋发聩。

1920年3月6日,在郑州大街魏家胡同一座普通的小屋里,魏巍降生了,曾读过几本古书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鸿杰。

因家境贫寒,鸿杰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每天挎着小篮子卖香烟,他的口袋里装着父亲为他准备的,写着“人,口,刀”等字的小纸块,一有空闲就掏出来,认上几个字,后来,父母节衣缩食把他送到郑州“平民小学”读书。

鸿杰小学毕业后,考入了郑州师范,不久,父母先后病故,鸿杰被一位本家大娘收养,抗日的热潮冲击着郑州,一个偶然的机会,鸿杰在师范学校附近的“民众教育馆”里结识了黄正甫,黄正甫建议他去延安上抗大,他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山西,校办公室主任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魏巍!”,魏巍这个名字,鸿杰在家乡时曾用过,如今从军了,一切从新开始,他决定至此以后有就用这个名字。

1938年12月,魏巍作为八路军记者团的成员,来到了晋察冀边区,被分配到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干事,编辑《抗敌副刊》。

次年5月初,日寇准备对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军区机关转移,机关干部分别深入到部队,加强基层力量,魏巍被分到第一团第一营当教育干事,他参加了夜袭大龙华的战斗,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撞击,他刚刚认识的机枪炮手王振海,就在这次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射向战友的枪弹。

一种心灵触动了魏巍的心,他感到激奋,冲动,一股诗情从笔端涌出,从这以后,魏巍便以一个战士的忠诚和诗人的激情,更加自觉投入到战斗中去。

1950年2月,魏巍调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担任宣传科科长,后调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和新华通讯社的同志于12月中旬前往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

在朝鲜前线,他耳闻目睹了人民志愿军官兵那些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和震撼,于是他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写了一份报告,请期在完成调查任务后,留下来进行为期3个月的战地采访。

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周密部署,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于11月25日晚全面打响,其中第38军是第一线迂回部队之一,而112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其中第112师335团1营3连扼守的松骨峰,是敌人争夺的要点,美军集中了32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几十门炮和千余名步兵向该阵地发起猛攻。

在一片火海中,出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壮举,事后,112师师长眼含热泪将他所看到的情景告诉了前去采访的魏巍,至12月12日,历时半个月的第二次战役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并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自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一带。

1951年3月,魏巍返回祖国后,根据在朝鲜的见闻和感受,很快创作并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11篇战地通讯。

一时间,魏巍成了“最可爱的人”的化身,请他作报告,演讲,签名,给他赠诗赠礼物,他几乎应接不暇,朱老总看过后连连称赞写得好,毛主席看过后,指示印发全军,全中国掀起了一个“魏巍热。”

而晚年的魏巍依然选择奋笔疾书,2008年8月9日,魏巍因病住院,临终前,他嘱咐小孙子:“我交代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他的八字遗言,至今振聋发聩。

来源:历史伟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