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厂仍健在的8位老演员,陈学洁老了也优雅,还记得张健佑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27 10:55 4

摘要:长影的光影传奇是新中国历史的缩影,更是时代精神的映照。今天要介绍的这几位老演员,全部来自长影厂,他们依然健在,且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一起来简单了解下他们的经历。

长影厂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在初创期创造了多项里程碑,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长影的光影传奇是新中国历史的缩影,更是时代精神的映照。今天要介绍的这几位老演员,全部来自长影厂,他们依然健在,且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一起来简单了解下他们的经历。

叶琳琅(1932年1月出生)

她中学就读于南京明德女子教会学校,主动放弃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的录取机会,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成为了新中国首批接受系统表演教育的演员之一。

毕业后,叶琳琅先是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两年后被调至长影厂,开启了长达40余年的影视生涯,来到长影厂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重要角色,在电影《如此多情》中扮演傅萍。

叶琳琅因在反特题材电影中塑造复杂的反派角色而闻名,《虎穴追踪》中的潜伏特务资丽萍,《铁道卫士》中的特务王曼丽等,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的可塑性强,戏路很宽,这使得后续片约不断,相继参与拍摄了《小字辈》《笑逐颜开》《不该发生的故事》《血色清晨》《雾野》等作品,虽饰演的多是小角色,但她每次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去创作。

上了年纪后,她开始转变形象,先后出演了《离婚合同》《咱爸咱妈》《女人泪》《梅艳芳菲》等作品。76岁时,叶琳琅受李少红导演邀请,出演了新版《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角,凭借清湛的演技赢得了广泛认可。

生活中的叶琳琅,与银幕上塑造的形象不同,她举止温柔,性格和蔼,已经93岁高龄,坐上了轮椅,仍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贺小书(1933年11月21日出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四朵金花之一,以塑造反差鲜明的角色和深沉细腻的表演风格著称,因在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扮演农村妇女菱花,获得过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贺小书与叶琳琅是同学,两人是同一年被调入长影厂的,她早年在《国庆十点钟》《工地青年》《特别快车》《金光大道》等20多部影片中扮演过一系列性格各异的角色,还担任过《罗马十一时》《姊妹》《爱情的传说》等十余部译制片主要角色的配音。

七十年代中期,贺小书与丈夫李亚林一起被调入峨眉电影制片厂,相继在《枫》《街上流行红裙子》《井》等作品中饰演重要角色。1988年,李亚林因脑癌病逝后,贺小书没有再婚,晚年淡出荧幕,偶尔会参与电影活动。

陈学洁(1943年2月5日出生)

出生于吉林长春的医学世家,因自幼痴迷电影而与艺术结缘,16岁时考入长影厂演员训练班,开启了电影之路,18岁时,陈学洁因主演《达吉和她的父亲》,获得了广泛关注。

据传,导演王家乙在长影运动场上,偶然发现了正在打篮球的陈学洁,她的健康气质和眼神中的忧郁感,一下打动了导演,当即认定她就是彝族少女“达吉”的最佳人选。

陈学洁不负厚望,以未经雕琢的真挚演技,完美演绎出了被汉族父亲和彝族养父拉扯的少女内心的矛盾和温情,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陈学洁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达吉”。此后,她相继出演《两家人》《路考》《艳阳天》《特快列车》等作品。

1974年,陈学洁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深造,学成后回到长影,从副导演做起,参演了《血沃中华》《排球之花》等片的创作,还独立执导了《相约在凤尾竹下》《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怪侠》等作品,她将镜头对准少数民族风情、青年成长和民间传奇,延续了长影作品中浓郁的人文关怀。

卢桂兰(1941年3月9日出生)

毕业于沈阳体院水冰系,演艺生涯始于1959年,她在哈尔滨参加全国运动会期间被导演武兆堤发掘,邀请出演体育片《冰上姐妹》,在其中扮演女主角丁淑萍,虽无表演经验,但凭借清新的气质和滑冰特长,将角色塑造的很成功。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卢桂兰遂退学加入长影厂,走上了演艺之路,她参演的作品有《冬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女跳水队员》《特快列车》等。

1978年,经丁笑宜推荐,她被调入北影厂,参演了《女交通员》《暗礁》《报童》《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夕照街》等作品。2017年,卢桂兰获得了第16届金凤凰奖最佳特别荣誉奖,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肯定了其终身贡献。

坐在田华身后的即为卢桂兰

卢桂兰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沈大成也是长影的演员,出演过《英雄儿女》《三进山城》等影片,两人婚后育有一个儿子,沈大成于1970年跳楼身亡,当时卢桂兰受牵连被迫离开银幕,在美工车间打杂,独自抚养幼子。八十年代中期,她再婚嫁给了丁笑宜,婚后家庭和睦,晚年生活的很幸福。

李瑛(1936年6月出生)

出生于河北沧州,幼年随家人迁居沈阳,15岁便进入工厂担任会计,1958年,长影厂到沈阳招考演员,同事因她天生一张明星脸,力荐其报考,仅凭一张报名照,长影领导便认定她是不可多得的银幕人才。

在《冰雪金达莱》中,李瑛扮演的女游击队员赵敏,以坚韧的眼神,成为了女主角成长的精神引路人。在《创业》中,她饰演油田家属陈淑芬,用质朴的东北方言演绎出了工人家庭的奉献精神。在《吉鸿昌》中,李瑛化身为爱国将领的妻子孙梅,将乱世中的家国情怀融入了一颦一笑间。

六七十年代,她多次与主角失之交臂,对于时代洪流下的遗憾,李瑛表示能演主角是运气,而做配角是本分,展现了极其豁达的心态,她的主角之路虽十分坎坷,但配角戏一直没断过,与此同时,还深耕配音领域,淡出公众视野后,晚年定居沈阳,鲜少公开露面。

在一次采访中,李瑛总结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她说“我在长影呆了60多年了,拍了60多部电影,70多部电视剧,总算没有虚度时光。”谈及自己的演艺经历,语气中略有遗憾,但她从未抱怨过。

赵文瑜

中学毕业后,赵文瑜考入长影厂演员训练班,为了学好表演,她每天早早起床练习形体、台词等基本功,经过两年的学习,因表现优异被留在长影演员剧团,参演了《鸿雁》《马戏团的新节目》等影片,但都没带来啥名气。

在演员剧团锻炼几年后,赵文瑜终于迎来了事业转机,在《英雄儿女》中扮演了朝鲜族姑娘朴贞子,为了贴近角色,她特意到延边朝鲜族村落体验生活,这次虽然演的不是主角,但是戏份并不少。

拍摄过程中,赵文瑜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将朴贞子这个角色刻画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在拍摄冰河中抬担架的戏份时,她坚定的眼神让人过目不忘。这部戏让她获得了更多关注,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此后,赵文瑜先后出演了《雁鸿岭下》《钢铁巨人》《沙漠的春天》《山寨火种》等作品。她常说,“长影的每棵树,都记得我们当年背台词的声音。”

90年代以后,为了顺应潮流,她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领域,陆续参演了《今冬不言情》《兄弟姐妹》《趟过女人河的男人》《大清盐商》等作品。

由于人气不足,与同时期的刘尚娴等女星相比,赵文瑜并没有受到过外界太多关注,近年淡出演艺圈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如今她已经84岁,精神状态很好,看起来还是那么优雅。

贺高英(1927年出生)

有着“中国银幕第一女特务”之称的贺高英,在《钢铁战士》中扮演了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影片中,她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脚穿高跟鞋,披着波浪卷发,极其妩媚妖娆,留下了银幕上最早的女特务形象。

贺高英十几岁时就开始学习表演,21岁时被上海清华影业公司选中,成了正式的演员,早年出演过多部话剧,塑造了从少女到慈禧太后等跨度极大的角色。 她参演的主要作品还有《辽远的乡村》《卫国保家》等。

1953年,贺高英被调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担任业务助理,几年后再次返回长影,又于1962年调入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转向话剧导演与表演。特殊时期,她像许多文化工作者一样,没有逃脱厄运的折磨,不过贺高英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倒下,而是熬了过来。

贺高英的身世很特殊,因为她的母亲贺治华虽有梅州第一才女之称,却是战争时期的真实女特务。作为叛徒之女,贺高英后来被迫放弃了奋斗半生的演艺事业,转而开启了写作生涯,以军旅诗人身份创作并发表诗作,如今97岁仍健在。

张健佑(1933年12月3日出生)

他16岁考入东北青年文艺工作团,后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最初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正式成为长影演员科一员,开启了与新中国电影共同成长的艺术生涯,以塑造朴实坚韧的革命青年形象著称。

从《丰收》中的小王,到《列兵邓志高》中的邓志高,再到《烽火列车》中的小郭,《怒海轻骑》中的小报话员,以及《上甘岭》中的步行机员等银幕形象,尽管多是不起眼的小角色,但都被他塑造的活灵活现。

1963年,张健佑被调入长影导演室,转向幕后创作,参与了《自有后来人》的创作,不过转型没多久,他的事业受阻,此后近十年时间,都没有拍摄过新作品,也不再出现于公众面前。

70年代中期,他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电影《伐木人》的制作,经过多年的准备和学习,张健佑正式向导演领域迈出了一步,执导了《严峻的历程》《水晶心》《无声的雨丝》等作品。

80年代中期,张健佑和妻子离开长影厂,南下深圳筹办影业公司,公司成立后,他们夫妻将心思都放在了幕后,很少出现在演艺圈,也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他和老伴儿相依偎几十年,晚年生活过的悠闲自得。

对于这几位长影厂仍健在的老演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吉吉爱吃香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