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梅”刘长瑜:出身名门,两次婚姻悲喜交加,对儿子有愧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29 12:35 1

摘要: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能想到京剧舞台上那个英姿飒爽的"李铁梅",私下里竟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女子?

她是名门之后却在懵懂年华经历父亲入狱、母亲离异的变故;

她是舞台巨星却在22岁时遭遇丈夫离世之痛;

她是京剧传承者,桃李满天下却在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这位叫刘长瑜的女子,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出比《红灯记》更动人的戏剧。

她的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遗憾,往往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没做什么。

1964年的春天对刘长瑜来说是个转折点,一场意外让她邂逅了人生最重要的角色。

那时候中国京剧院正在排演《红灯记》,原定的主角杜近芳因为海外演出没能及时赶回来。

曲素英、李维康这些台柱子也都因为档期问题没法接这个活。

就这样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阴差阳错地落到了刘长瑜头上。

可是好事多磨团里的人对她接演"李铁梅"这事儿,可没少有闲言碎语。

特别是团长钱浩亮,三天两头就跑去找领导,说要换人。

台上台下的气氛简直跟"李铁梅"面对日本特务似的,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刘长瑜骨子里有股韧劲儿,越是压力大她越要证明自己。

每天天不亮就到排练厅,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台词、走位,连喝水的时候都在琢磨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第一次完整演出时,连那些曾经质疑她的人都闭上了嘴。

她把"李铁梅"那种倔强、坚韧的性格演绎得入木三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巾帼英雄。

《红灯记》后来被搬上银幕,她的名声更是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她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白继云。

这个比她大三岁的武生演员,是团里的武术指导,为人低调得像个隐形人。

每次刘长瑜被团里的闲言碎语搞得心烦意乱时,都是白继云默默站在她身后,给她鼓劲打气。

他总是笑着对她说:"别管他们怎么说,你就是最好的'李铁梅'。"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像一剂强心针,让她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了继续坚持的勇气。

如果说"李铁梅"给了刘长瑜第二次人生,那她的第一次人生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1942年她在北京东四八条呱呱坠地,那可是个了不得的显赫门第。

她爹周大文在当时可是北平市的市长,而且和那位威震一时的张学良将军还是铁哥们。

说起来这段和张学良的交情还得从刘长瑜的妈妈说起。

她妈虽然是周大文的三房太太,出身也不显贵但就是凭着一身的才情和品德,走进了周家的大门。

那时候的刘长瑜,和其他十个兄弟姐妹一样,过着养尊处优的小日子。

谁能想到命运这个调皮的小妖精,突然就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三岁那年天塌了。

她的父亲突然被扣上了"汉奸"的帽子,直接就进了监狱。

紧接着她妈妈也和父亲离了婚。

一夜之间这个大家族就像被龙卷风刮过一样,支离破碎。

从此她跟着妈妈和姐弟俩改姓刘,过起了平民生活。

但是这个打击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母亲。

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她妈妈起早贪黑地干活,硬是把他们拉扯大。

说来也是有意思,虽然家道中落了,但艺术的种子却在刘长瑜心里悄悄发了芽。

这还得从她爹周大文说起,这位前市长可是个戏迷,闲着没事就爱和荀慧生大师切磋戏曲。

耳濡目染之下小小的刘长瑜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九岁的她考进了中国戏曲学校。

那时候她可是个活泼的小捣蛋,没少让老师头疼。

要不是校长王瑶卿看她天赋异禀,护着她这戏曲学校她可能都呆不下去。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1958年她竟然得到了京剧大师荀慧生的亲自指导。

在荀老师的调教下,她的艺术造诣突飞猛进,青衣、花旦、刀马旦,样样都能拿得出手。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刘长瑜的感情生活却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22岁那年她和戏曲学校的同学修成正果,两人都在中国京剧院工作,可谓是郎才女貌。

然而好景不长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仅仅维持了四个月。

起初她丈夫总是咳嗽,但谁也没当回事。

直到他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去医院一查竟然发现是肺部恶性肿瘤。

刘长瑜拼了命地想救他,但癌细胞像失控的野马,手术后反而扩散得更快。

白天排练完她就赶紧往医院跑,脸上挂着坚强的微笑,心里却像被刀割一样疼。

这场噩梦般的打击,差点将她击垮。

但正如前文所说,在最艰难的时候,白继云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

1968年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记得当时刘长瑜还忐忑地问他:"我出身不好,还是二婚你真的不在意吗?"

白继云笑着说:"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其他都不重要。"

这番话直接把刘长瑜给看哭了。

1973年31岁的刘长瑜迎来了人生的双喜临门。

不仅《红灯记》的名声越来越大,她还生下了可爱的儿子。

进入八十年代她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连串的好戏接踵而来。

《卖水》《打渔杀家》《红楼二尤》《春草闯堂》,每一部都叫好又叫座。

她收获了首届戏剧"梅花奖",还当上了中国京剧院青年团的名誉团长和副院长。

这一切都让她觉得苦尽甘来,命运终于对她露出了微笑。

可是成功的背后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刘长瑜来说最大的心结就是没能好好陪伴儿子成长。

儿子刚出生三个月,她就急匆匆地重返舞台。

连最基本的母乳喂养都没能坚持下去,就给孩子换成了米糊糊。

每次看到儿子瘦小的身躯,她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

但那会儿她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心扑在事业上。

儿子从小就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份艺术的天赋大概是遗传了她和白继云。

特别是对京胡情有独钟,没事就在家里对着光盘自学。

可是他们夫妻俩太忙了,忙得连指导儿子的时间都没有。

团里的同事们都看出了孩子的天赋,劝他们好好培养。

但他们只希望儿子能像普通人一样,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工作。

结果高考成绩不理想,儿子只能去公司上班。

谁知道命运总爱开玩笑,2000年已经27岁的儿子突然辞掉工作。

他选择在公园里,为一群京剧爱好者拉京胡伴奏。

那技艺那水平圈内人都惊呆了。

当人们知道这位技艺精湛的京胡师竟是刘长瑜的儿子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件事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地刺痛了刘长瑜的心。

她培养了耿巧云、赵玉华、管波等这么多优秀的徒弟,却辜负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儿子从不抱怨反而说理解父母为艺术事业的付出,这份懂事更让她愧疚难当。

现在每当儿子有什么心愿,她都会竭尽全力去满足。

但有些遗憾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永远也收不回来了。

这大概就是人生吧,当我们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时候,或许正错过了生命中最珍贵的瞬间。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来源:青柠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