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面看,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前者充斥着“老婆党”对虚拟角色的狂热追捧,后者上演着“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氪金戏码。
在上海杨浦区,B站与叠纸游戏的大楼隔街相望,一栋是二次元宅男的精神圣殿,一栋是乙游玩家的幻想乌托邦。
表面看,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前者充斥着“老婆党”对虚拟角色的狂热追捧,后者上演着“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氪金戏码。
但若掀开这层亚文化的遮羞布,便会发现,
无论是纸片人的情感寄托,还是车圈手机圈的品牌信仰,当代年轻人与中年人的网络战场,本质上是一场殊途同归的赛博互害。
莫说你不懂娱乐圈,实际上大家都混过饭圈,只是叫法不一样。
当成年人还在互相嘲讽“宗教企业”时,二次元圈早已建立起纸片人宗教体系。
一名普通宅男若敢在论坛质疑某番剧的作画质量,立刻会被扣上“原作党优越狗”的帽子;乙游玩家若对游戏男主的人设稍有微词,评论区必然涌来“你不配玩这个游戏”的审判。你还不能对男主都喜欢,都喜欢这种没原则的言论,在乙游圈会被各路男主粉丝围攻。
这种“饭圈化生存法则”在2024年的“乙圈大战哈圈(嘻哈圈)”事件中达到顶峰。
双方从角色设定吵到性别霸权,最终演变成对彼此人格的全面否定。
这场战争早已无关热爱,只剩下一地鸡毛的站队狂欢。
更荒诞的是,连虚拟角色的“贞洁”都成了战场。
而在cosplay圈,“福利姬”们一边贩卖软色情写真,一边痛斥“男性凝视”,完美演绎了“既要擦边红利,又要道德高地”的行为艺术。
如果说二次元圈的乱象还带着些许“中二病”的幼稚,那么车圈与手机圈的战争则彻底撕下了成年人的体面。
2012年6月30日,雷军与周鸿祎的“小三大战”堪称古典商战的绝唱:两位CEO亲自下场互骂“东方不败”和“雷不群”,网民搬着板凳吃瓜看戏,企业赚足流量,用户毫发无伤。
而如今的车圈,早已进化成无差别攻击的丛林社会。
当余承东将尊界S800与迈巴赫对比时,他或许没想到,这场技术切磋会演变成车主间的道德大逃杀。
“买蔚来品冤种人生”的诅咒式标语,理想MEGA被P成殡仪车的恶搞图,小米SU7事故后对车主的“物以类聚”羞辱……这些攻击早已超越产品批评,直指用户智商与人格。
更魔幻的是,当车企法务部悬赏百万征集黑公关证据时,评论区却涌现出“建议直接打钱给我,我帮你们编黑料”的嘲讽。
资本与民粹在互害游戏中达成了诡异的共识。
中汽协的“反网暴倡议”沦为行为艺术更是当代商业社会的写照:2023年车企们还假模假式地签字画押,2024年就有人高喊“谁网暴谁签字”。
当行业自律变成“谁先停手谁是狗”的囚徒困境,所谓商业伦理不过是一张用来擦血的金箔纸。
资本豢养的鬣狗:娱乐圈需要绯闻八卦炒热话题,二次元圈需要“黑红话题”维持日活,车企要靠“友商恶评”刺激销量。技术赋权的暴民:AI生成工具让《XX说车》们批量生产黑稿,当造谣成本趋近于零,网络空间便成了人性恶的免费试验场。身份认同的绑架:二次元通过“鄙视链”确立优越感,当现实身份愈发模糊,人们只能靠攻击他者来确认“我是谁”,哪怕这个“他者”只是另一个被资本操控的提线木偶。当00后为纸片人老公冲锋陷阵,80后为钢铁坐骑互掷泥巴时,所有人都成了流量经济的血包。
B站大楼外墙的二次元海报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手机里车企法务部的“造谣者被拘”的公告正在滚动。
我们以为在守护热爱,实则在供奉贪婪;我们声称要对抗黑暗,却把自己活成了黑暗的一部分。当战场上的所有人都举着火把时,最先烧毁的永远不会是对手,而是整片森林。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