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锅作为明星餐饮跨界的首选,因其标准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少而备受青睐。然而这也使得火锅成为明星跨界的重灾区。杜海涛的火锅品牌“辣斗辣”前几年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骂上热搜,引发了公众对明星跨界的关注与愤怒。
近年来,明星跨界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餐饮、服装、美妆和投资等领域。然而这些跨界尝试并非总是成功,反而常常伴随着争议和失败。
火锅作为明星餐饮跨界的首选,因其标准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少而备受青睐。然而这也使得火锅成为明星跨界的重灾区。杜海涛的火锅品牌“辣斗辣”前几年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骂上热搜,引发了公众对明星跨界的关注与愤怒。
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陈赫的“贤合庄”火锅店曾因天花板掉落砸伤顾客而引发争议,胡海泉的“灥喜锅””被指抄袭,郑恺的“火凤祥”火锅也曾陷入抄袭风波。更令人震惊的是,包贝尔的“辣庄”火锅曾用牛血冒充鸭血,薛之谦的“上上签”火锅则爆出食品安全与合同纠纷。
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明星跨界餐饮的管理问题,也揭示了明星们在宣传时的虚假承诺。许多明星在宣传时声称自己是品牌的创始人或拥有者,但实际上与品牌并无实质关系。这种“贴牌代言”现象使得明星们在品牌出现问题时往往选择撇清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满。
除了火锅,餐饮行业是明星跨界的标配。根据RET睿意德发布的《偶像的资本论:2017中国明星店发展研究报告》,餐饮因投资较少、风险相对较小,成为明星开店的首选。
然而,餐饮行业的准入门槛虽低,但经营难度却不小。即使是巨头如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近年来也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海底捞2020年营收增速首次出现个位数,净利润同比下跌86.81%;呷哺呷哺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分别下滑37.7%和99.4%。
明星餐饮店普遍价格偏高,粉丝们偶尔为爱发电,但长此以往也难以持续。薛之谦的火锅店“上上签”在2021年7月进行了注销备案,黄磊的“黄粱一孟”火锅店也已关门大吉。
这些案例表明,明星跨界餐饮并非易事,餐饮行业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
相比于餐饮,明星跨界到服装行业相对安全。毕竟服装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丑归丑,至少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影响。陈冠希在2003年创立的潮牌CLOT在潮牌界颇受认可,与许多大牌也有联名合作,今年还与popmart推出了联名盲盒。然而时尚的完成度往往取决于穿着者的气质和形象,陈冠希的潮牌虽然成功,但并非所有明星都能复制这一模式。
谢娜的“欢型”品牌则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年轻一代可能已经不再记得这个品牌。尽管如此,潮牌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根据2018年O Fashion联合尼尔森发布的潮牌数据分析报告,2011年全球潮牌服饰市场规模为600亿美元,2017年则高达2000多亿美元。潮牌消费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年增长速度达到62%。
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美妆行业成为明星跨界的另一个热门领域。明星们纷纷推出自己的美妆品牌,如刘嘉玲的面膜品牌等。然而这些品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中站稳脚跟。
林志颖曾推出号称拥有逆生长功效的“爱碧丽”胶原蛋白,结果被曝该产品不具有美容保健功能,属于普通食品。
张庭的TST品牌则因微商营销模式和产品质量问题屡遭投诉。
这些案例表明,明星跨界美妆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反应。
相比于餐饮、服装和美妆,明星进入资本市场才是真正的热闹。2020年天眼查发布的娱乐圈资本图显示,明星们的资本布局错综复杂,堪比一张大网。
2014年左右,曾出现一波明星下海做创投的风潮,如任泉、李冰冰、黄晓明等组建的Star VC,胡海泉创立的海泉基金等。黄晓明自身还有明嘉资本,Angelababy也有AB Capital。
然而明星投资并非总是成功。李亚鹏的投资屡屡失败,2021年因4000万债务纠纷登上热搜。
赵薇曾被称为“女股神”,但后来因涉嫌操纵市场被广大股民问候。这些案例表明,明星跨界资本市场的风险同样巨大,成功者寥寥,失败者众多。
明星跨界经营无疑是把双刃剑,运营顺利自然是名利双收,一旦丑闻出现,相较于普通人,背后总有更多双眼盯着,与其打造品牌,倒不如打造自己。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还是这样的副业,比如发哥喜欢摄影,徐锦江擅长丹青,蔡依林做翻糖蛋糕在国际比赛获金奖,陈慧珊读博后转行,在教育领域持续发光。这些副业不仅展现了明星们的多才多艺,也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文本来源@阿泰(阿Test正经比比)的视频内容】
来源: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