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的电影市场,就像一场热闹的庙会,每年这个时候,各大电影都像是摆摊的商贩,拿出自家的“好货”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今年也不例外,《哪吒2》《射雕》《蛟龙行动》《唐探1900》……这些电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观众们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光影的盛宴。但在这个热闹
春节档的电影市场,就像一场热闹的庙会,每年这个时候,各大电影都像是摆摊的商贩,拿出自家的“好货”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今年也不例外,《哪吒2》《射雕》《蛟龙行动》《唐探1900》……这些电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观众们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光影的盛宴。但在这个热闹非凡的春节档中,有一部电影却显得格外“另类”,它就是《封神2》。
《封神2》这部电影,原本大家对它可是寄予厚望的,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它能延续第一部的辉煌。可谁成想,它却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瞬间就熄灭了光芒。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一路下滑,从6.5分掉到了6.1分。这分数,就像从热乎乎的开水变成了温吞吞的白开水,让人心里直犯嘀咕。
观众们那可真是吐槽声一片。有的说剧情乱七八糟,就像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有的说人物设定不合理,魔家四将被调侃成“憨家四绝”,一个个看着挺壮实,但智力好像没跟上,走个路都能出糗;还有的说特效质感差,看着像是“五毛特效”,让人感觉像是被“糊弄”了。这些吐槽声,就像冬天里的寒风,一阵接一阵地吹,让《封神2》的口碑一落千丈。
票房那更是让人揪心。原本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能冲到30亿,毕竟第一部的票房成绩摆在那里,大家都盼着它能再创佳绩。结果呢,一路下滑,最后连10亿都没到。这事儿其实也挺好理解的,观众花钱进电影院,就是图个痛快,图个值回票价。结果电影没达到预期,自然就不愿意再掏钱支持了。这就好比你兴冲冲地去吃一家网红餐厅,结果菜难吃得很,你肯定不会再去了,还会跟朋友说别去。《封神2》的票房下滑,就是观众用实际行动表达失望的结果。
《封神2》的口碑崩坏,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吐槽,还引发了观众情绪的失控。最让人意外的就是路演现场那位女观众“炸毛”了。当时在太原路演,电影放完后,还没等主持人说话,一个女孩就冲上去了,对着导演乌尔善一顿“输出”,那架势就像“开挂”了一样。她问导演为啥口碑这么差,为啥网上骂的人这么多,还说他们这些路人一直在网上给电影说好话,但导演自己却啥也没干。这事儿在网上一传开,话题直接就上了热搜,视频也到处都是,大家议论纷纷,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其实,这位女观众也不是纯粹来“开骂”的。她对《封神2》的期待很高,结果电影没达到她的预期,所以才这么激动。她甚至还写了一篇长文,反驳网上对电影的吐槽,这说明她对这部电影还是挺有感情的。就像网上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她对《封神》第一部印象很好,所以对第二部的失望也更强烈。这种心情,就像你盼了一年,终于等到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续集,结果发现剧情狗血、演员表演尴尬,心里那个失望啊,简直没法说。
大家对这个事儿的看法也很有意思。按理说观众在公开场合这么质问导演,有点“不讲武德”,但这次网友们却站在了观众这边,觉得她的情绪可以理解。毕竟,大家花钱看电影,就是图个开心,结果被电影“坑”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这位女观众的举动,也反映出观众对电影的高期待和最终的失望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太大了,谁碰到都受不了。
《封神2》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从目前的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封神2》的剧情被很多观众吐槽为“西化”严重。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叙事方式,甚至一些情节都给人一种“洋味儿”。比如,陈坤饰演的反派角色,被观众调侃为“西方标准反派形象”,这种设定让很多观众感到不适应。毕竟,《封神演义》是中国的经典故事,观众期待看到的是具有本土特色的魔幻故事,而不是“西化”的产物。这就像是在传统的中式菜肴里加了西式的调料,味道不对劲,让人觉得别扭。
电影中的人物设定也饱受诟病。比如魔家四将,被观众调侃为“憨家四绝”,一个个看起来很壮实,但智力却像是没跟上。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情节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种人物设定不仅没有深度,还让观众感到困惑和失望。人物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但魔家四将却像是被“格式化”了一样,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特效是魔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封神2》的特效却让很多观众感到失望。电影中的特效被吐槽为“五毛特效”,看起来很粗糙,缺乏质感。这种特效水平让观众很难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反而让人觉得电影缺乏诚意。就好比你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结果发现舞会上的装饰都是纸糊的,心里肯定不舒服。
电影中姬发与邓婵玉的感情线也被很多观众吐槽。两人之间的感情线处理得非常生硬,甚至有些强行。比如,两人一见面就唱情歌,魔家四将犯傻N次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单独相处的机会。这种感情线的处理让观众觉得非常尴尬,甚至有些“尬”。感情应该是自然流露的,就像春天的花开一样,顺其自然。但电影中的感情线却像是被硬生生“拧”出来的,让人感觉很别扭。
《封神2》的口碑崩坏和票房下滑,给电影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教训。首先,电影创作者不能盲目追求“西化”,而忽视了本土文化的特色。毕竟,观众期待看到的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而不是“洋味儿”的产物。这就像是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花,却种了别人家的种子,最后开出来的花自然不会让人满意。
其次,人物设定和剧情逻辑一定要合理,不能让观众感到困惑和失望。人物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剧情也应该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有头有尾,让人看得明白。最后,特效一定要有诚意,不能让观众觉得电影“糊弄”观众。特效是电影的“外衣”,如果外衣破破烂烂,观众自然不会买账。
《封神2》的教训也给观众带来了启示。观众在看电影时,不仅要关注电影的明星阵容和宣传噱头,更要关注电影的剧情、人物设定和特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坑”,真正享受到电影的乐趣。这就像是买东西,不能只看包装,更要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值这个价。
《封神2》的口碑崩坏和票房下滑,让很多人对《封神》系列的未来产生了担忧。如果《封神3》真的存在,它的首映票房绝对不会超过3.8亿了。毕竟,观众对电影的口碑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口碑崩坏,很难再挽回观众的信任。不过,电影行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希望《封神》系列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吸取教训,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
电影创作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难免会遇到风雨和挫折。但只要创作者们能够“走心”,真正关注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就一定能够重新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像《封神》第一部一样,虽然拍摄过程艰难,但最终还是凭借扎实的剧情、精彩的特效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希望《封神》系列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重新找回那份初心,重新赢得观众的心。
《封神2》的口碑崩坏和票房下滑,是电影行业的一个缩影。电影创作者需要关注观众的需求和期待,不能盲目追求“西化”和特效的堆砌。只有真正关注剧情、人物设定和特效的质感,才能创作出真正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希望《封神》系列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吸取教训,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封神2》有什么看法呢?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失望和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聊聊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封神》系列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重新找回那份初心,重新赢得观众的心。
来源:纾融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