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礼监掌印吕芳接到海瑞的审讯供词后,难得的发了很大火,喊出了“浙江到底要干什么!严嵩和徐阶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司礼监掌印吕芳接到海瑞的审讯供词后,难得的发了很大火,喊出了“浙江到底要干什么!严嵩和徐阶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因为供词的内容多牵扯严世藩和宫里,这样的供词给嘉靖看,到时谁也脱不了干系,吕芳自然也不能清白。
吕芳心里清楚,宫里尚衣监、巾帽局那些奴才,都不是省油的灯,杨金水和自己也不干净。
吕公公毕竟在朝堂四十年,思虑半天后,决定去严嵩家,还带着一坛酒。
严嵩对吕芳的突然到来有些意外,不久后穿着便服的徐阶也来了。
三巨头在严阁老家,私下见面了,这次吕芳事先没有报备给嘉靖。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雷
吕芳寒暄一段之后,就和和严党、清流私下商量,将供词打回浙江,交一份大家都能接受的内容。
三方心里各自有盘算,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
司礼监二把手陈洪故意泄露三方会面到的消息,让嘉靖一下子怀疑内廷和外廷勾结了。
于是他下令将吕芳打发到吉壤,严嵩在家养病,徐阶在宫里值班。
半个月后,风平浪静后,嘉靖才将吕芳叫回宫里。
不得不说道长御人,还是有一套的,在他任期内出了不少名臣。
晾了吕芳半个月,是让他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错了。
半个月里,嘉靖也没有闲着,审了杨金水,看了供词,明白了吕芳的一番苦心,说吕芳错在不能随便当这个家,让外廷会错了意。
毕竟大明大臣很多事情都是靠猜谜,内廷有风吹草动,下面都会闻风而动。
吕芳回来后,知道嘉靖保全了杨金水和自己,又给自己找台阶下。
所以对于嘉靖,吕公公还是感恩的,毕竟皇帝护着他,贪墨的事情没有涉及到他。
面子上的事说完了,嘉靖要和吕芳谈浙江的事。
当然嘉靖最核心的是要教吕芳,让吕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嘉靖让吕芳先去看浙江供词,吕公公发现打回去的供词原样退回,反而加了更多供证上来,内容更加劲爆,毁堤淹田的真相,何茂才也供了出来,吕芳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道长指出,自己生气,打发吕芳去吉壤的原因,是吕芳私下跑去找严嵩徐阶,并不是杨金水贪墨。
嘉靖让吕芳回来,并给他讲了一番道理。
嘉靖说到吕芳去给严嵩、徐阶劝酒,就会让想起,太祖在一次饮宴时“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这两句话。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朱元璋引用这两句,是对开国功臣说的,不要以为有军功,就可以逃脱自己做的错事。
并且这个典故记录在《太祖实录》中,历代文人是牢记这个典故的。
吕芳是内相,自小也读过一定的书,四十年接触了大量的政务,见识眼界一定是有的。
但很多经典未必清楚,心眼子肯定比不上文官,严嵩、徐阶之流。“内相”毕竟不是真的“相”。
嘉靖对严党、清流、司礼监的职责都有安排,自己是掌控全局的。、吕芳只是担了一部分嘉靖想让他做的,结果他越界了。
你去劝酒,他们必然猜想是朕的意思,美酒在前,白刃在后”“有些事你也是在代朕受过”,
这才让吕芳彻底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司礼监是嘉靖的发声筒,大臣们都会认为司礼监的一切行动都是皇帝的意思。
这次吕芳瞒着嘉靖,就是辜负了嘉靖的信任,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严嵩、徐阶不会相信吕芳劝酒行为是他的个人行为,都会认为是嘉靖的意思,因此他们会防着,毕竟太祖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吕芳还是看高了自己,低估了文官集团,总之太监书读少了,历史教训并不真正懂。
来源:落水的焱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