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以50.35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更是让观众挤爆了电影院。
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以50.35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自此,每逢暑假的上映纪念日,都会有人跑到官微下面留言问:《哪吒2》什么时候上映?
如今,导演饺子带着《哪吒2》回归电影春节档。上映短短10天,一路刷新票房纪录,截至2月7日15点30分,票房已超过64亿。
2月6日,《哪吒2》总票房已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
网友们纷纷感慨:“哪吒实至名归!”“有种很欣慰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票房榜上各个电影官方账号陆续发布祝贺海报,俨然一场电影节的狂欢。
几年前,电影《你好,李焕英》荣登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哪吒1》官方账号特发海报祝贺。海报里小哪吒信誓旦旦地对殷夫人说:“娘,我长大一定有出息!”
果然,今年的小哪吒出息大发了!电影《你好,李焕英》官方账号也特别祝贺《哪吒2》的喜人成绩。
海报中殷夫人笑眼弯弯,两只手臂抱在胸前,李焕英拍着手掌,台词配的是:“看!我们的孩子都有出息!”
真梦幻联动了,这两张海报不仅是来自电影人的惺惺相惜,更是两部优秀电影“母爱”主题的共鸣,让无数国人感动。
电影《哪吒2》中,殷夫人在化为丹药前抱住中了穿心咒的哪吒说:“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那一刻,电影院里鸦雀无声,随后又响起啜泣声,大小观众都被殷夫人伟大的母爱力量所震撼。
无疑,《哪吒2》无论是剧情的设定还是人物的塑造,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很多角色也刻画得有血有肉,石矶娘娘、西海龙王敖闰、申小豹、结界兽……都有自己的粉丝。
除了剧情,《哪吒2》还体现了中国动画制作的最高水准,144分钟的时长和1900多个特效镜头,连角色数量都是第一部的3倍多。
“以前我们总仰望国外的很多特效,觉得非常了不起,现在发现我们只要用心慢慢死磕,也能磕得出来。”
靠着这种死磕的精神,导演饺子带领中国的动画人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这些成就和荣誉,在饺子看来都是源于“热爱”,并为之倾尽全力。
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他父母的支持、包容和爱。
有人说,哪吒和殷夫人的故事其实有导演饺子和母亲的影子。同样是一份无条件的爱,既成就了哪吒,更成就了饺子。
01
父母的支持,成全了哪吒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
杨宇从小就喜欢看漫画,心里很早就萌发了一颗做漫画家的种子。
随着年龄增长,杨宇慢慢意识到,漫画家这个职业好像并不能养活自己。于是,高考时他听从了家人意见成了一名医学生。
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习两年后,因为提不起学习兴趣,杨宇很快就将精力转移到了三维动画的制作上。
通过自学三维软件MAYA,毕业后的杨宇放弃医学,改行成为了一名动画师,让周围很多人都不看好他。
“别人对我有很多偏见,觉得我这是瞎折腾,这么好的专业抛弃不要了,肯定是错误的决定。”
那个时候,闭关搞创作的杨宇,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老师、没有资源和人脉,一个人乱碰乱撞。朋友看到他的状态后,也只说了一句:“好自为之吧。”
曾经有长达3年零8个月的时间,杨宇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每天都是“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
支撑着杨宇度过那段艰难时光的,除了他坚强的意志力,还有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母亲对他的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没有任何怨言,甚至还劝说丈夫和她一起支持儿子的决定。
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那个敢于逆天改命,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哪吒,很多心路历程都是杨宇自己经历的真实写照。
父亲去世后,母亲靠着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支持儿子的梦想。她经常去超市购买特价食品,衣服也几乎没有换过新的。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苦心,杨宇一直都很努力。
“星辰不问赶路人。”
2009年,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16分钟动画短片一上映就广受好评。
不仅斩获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在内的30多个奖项,还成为了动画界的一个传奇,被众多网友称为“华人原创动画之光”。
回忆起那段“啃老”的时光,杨宇说:“我的家庭是很和谐的,我能走上这条道路也是多亏了父母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真实感悟、感触,融入我的作品中。”
因为父母的支持,杨宇得以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深耕。
他电影中的人物哪吒也跟他一样,因为有父母的支持,得以逆天改命。
02
逆天改命是父母给的底气
在《哪吒1》中,哪吒因为是魔丸转世,离经叛道,周围的小孩儿都不愿意和他玩儿。
父母忙着斩妖除魔守卫陈塘关,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留守儿童”一样。
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意识到孩子的孤独,会尽量抽空陪他踢毽子。虽然哪吒经常因为“神力”误伤到母亲,但是她没有丝毫抱怨。
踢毽子也成了哪吒童年里非常温情的回忆之一。
《哪吒2》里,哪吒出远门的时候,殷夫人一边叮咛一边挂念:“你脾气大,遇事要冷静。爹娘不在身边,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炼丹炉里,殷夫人眼看自己就要被炼成仙丹。最后时刻她一把抱过身上都是刺的哪吒说:“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虽然哪吒被世人看作是魔丸转世避之不及,但是哪吒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他。
父亲李靖为了鼓励哪吒,让他相信自己是受人喜欢的。在他生日的时候为他大摆生日宴,并告诉他很多人都喜欢跟他玩儿,以此正向引导他,不让他自甘堕落。
母亲还引导他:“人心都是肉长的,若你待百姓如亲人,善用自己的神力为他们斩妖除魔,他们又岂会把你当妖怪。”
还有一次,哪吒和妖怪对战,救出一个无辜的小女孩儿,结果不明就里的村民把哪吒当成了妖怪,群起而攻之。
李靖不是第一时间指责哪吒,而是调查事情真相,还儿子一个清白。
父母给予哪吒无条件的爱,让哪吒有了逆天改命的底气,和掌控自己命运的霸气。
也让哪吒敢于直面挑战,匡扶心中的正义。
李靖的一句话更是点醒了他:“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有了父母的托底,哪吒才敢于一次次和不公的命运抗争到底,喊出那句直击灵魂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除了哪吒父母的爱打动了观众,电影里还有两个角色也让观众感动。
东海龙王敖光从一开始的“鸡娃”,将整个龙族的荣耀都寄托在儿子敖丙身上,到最后的放手,一句“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信任和理解。
“反派”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对儿子们严格要求,背后也是深深的父爱。
父母之爱从来不是单一的,他们既希望儿女成才,又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这里面的矛盾挣扎也让无数父母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03
有优秀的父母,才有优秀的孩子
我们常说,好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其实好的家庭不是指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和充分的尊重。
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影《好东西》导演邵艺辉的母亲也像饺子的父母一样,用爱托举孩子的成就。
前段时间电影《好东西》热映,很多人被其中的“梦中情妈”王铁梅打动,也有很多人喜欢上了可爱又有性格的女儿王茉莉。
其实,王铁梅的形象就是导演邵艺辉按照自己的妈妈写的,里面的小孩儿王茉莉的原型就是她自己。
邵艺辉出生于山西太原。
据她回忆,小时候妈妈经常夸她。在学校受了欺负,妈妈也会第一时间到学校帮她要个说法。
邵艺辉的妈妈是一名老师,对女儿实施的是赏识教育。
在邵艺辉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从来不对她的成绩提过分的要求,反而经常提醒她“别让自己太累”。
从小就没上过补习班的邵艺辉,一直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情。
邵艺辉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后,妈妈陪她去学校报到。安顿好宿舍之后,她在学校里转了一大圈,然后回来告诉女儿:“我观察过了,你是全校最漂亮的女孩儿。”
邵艺辉大学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没什么正经工作,收入不稳定。但是妈妈从来不催她找工作,还跟她说:“没工作就没工作,你想干吗就去干吗,我养你!”
说到做到,妈妈每个月拿出3000元资助邵艺辉,消除她的生存焦虑,让她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邵艺辉跟妈妈的关系更像朋友,尽管妈妈不是很懂女儿想做的事,但她从来不会限制女儿,也不去评判什么。
2022年,邵艺辉凭借电影《爱情神话》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她在台上感谢自己的妈妈: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我觉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她非常重要。她给了我自由的精神,还有独立的人格。”
妈妈对女儿在生活上给予经济支持,在事业上给予精神鼓励。所以邵艺辉才得以活成一个轻盈、松弛的人,并一直保持着对电影的热爱,有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问世。
有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他的因,在家庭;他的根,在父母。”
邵艺辉的妈妈就是邵艺辉优秀的根基。
04
什么是好的教育
优秀的父母总是相似的。
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庭是我们最初的港湾,是我们情感最深处的依托。
家长对孩子的爱,无疑是这座港湾中最温暖、最深沉的力量。
无条件的爱,不是基于孩子的成绩、外貌、性格等外在条件,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本身存在的认可和接纳。
这种爱,纯粹而深沉,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无论孩子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和力量。
这种爱,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一切困难,能够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和迷茫。
在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坐标系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必将是一颗划破夜空的超新星。
它不仅以让人眼花缭乱的特效镜头和颠覆性叙事刷新国产动画的技术天花板,更以“逆天改命”的精神内核,构建起一个关于挑战规则、重构秩序、定义自我的东方寓言。
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视觉奇观的震撼,更在于它用中国神话的基因,书写了当代中国人对世界规则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既有对本土文化基因的解码,也有对全球权力结构的隐喻性批判,展现出与西方超级英雄电影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哪吒2》的叙事主线延续了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题,却将视角从个人命运抗争拓展至对系统性压迫的反抗。
影片中,玉虚宫的“天元鼎”成为权力体系的具象化象征——无量仙翁将妖族投入炼丹炉炼化为仙丹,暗喻着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制度性暴力维持统治秩序的真相。
这种设定与中国古代“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哲学思辨形成互文,更映射着当代社会对阶层固化、文化资本垄断等问题的集体焦虑。
与西方超级英雄电影中“反派即恶人”的二元对立不同,《哪吒2》的规则挑战者呈现出复杂的灰度。申公豹一家为摆脱妖族身份而甘愿自我规训,龙族被天庭锁链禁锢却沦为权力体系的共谋,这些角色在“压迫者-被压迫者”的链条中不断转换身份,揭示出规则对人的异化本质。
当哪吒喊出“是魔是仙,我说了算”时,他反抗的不仅是天庭的炼丹炉,更是整个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评价体系——这种对规则合法性的质疑,体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草根精神。
在漫威宇宙中,钢铁侠用科技重塑战甲,蝙蝠侠以财富重建哥谭,他们的反抗始终在既有规则框架内进行。即便是《复仇者联盟》中对抗灭世的英雄,其终极解决方案仍是维护现有秩序。
《哪吒2》的颠覆性在于,哪吒的“弑神”本质上是对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影片高潮处,他带领龙族与妖族打破炼丹炉,并非要建立新的等级秩序,而是简单地展现出新时代年轻人“破而后立”的勇气。
与主角相对应的是东海龙王敖光,他也在年轻时想过要反抗上位者的压迫。最终为了整个种族免遭断种,而选择镇压自己的弟弟妹妹,并为天庭镇压海妖。
从挑战规则,到服从规则,但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底线,就是要守住种族、守住希望。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又走向了新的挑战之路,这种循环展现出中国文化对“秩序重建”的独特想象。
这种差异源于东西方对“规则”认知的深层分野。西方超级英雄叙事往往将规则视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法”,而《哪吒2》则通过玉虚宫金仙的虚伪行径,揭露规则不过是权力操弄的工具。
当哪吒焚烧掉天元鼎时,他摧毁的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阐教根基,更是“仙-妖”“正-邪”的二元对立框架。这种对规则本质的祛魅,与近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形成微妙呼应——二者都试图超越“中心-边缘”的霸权逻辑,探索多元共生的新可能。
影片中暗藏的隐喻体系,为解读现实国际关系提供了丰富注脚。无量仙翁炼丹炉上的美元符号、龙族被锁链禁锢的深海炼狱、申公豹家族“妖界做题家”的悲剧,分别对应着美元霸权、海洋地缘政治困局与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焦虑。
这种“索隐式解读”的狂欢,恰如姜文《让子弹飞》引发的解码热潮,折射出大众对现有国际规则的不满与重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并未陷入简单的“反抗-替代”叙事。当哪吒与敖丙以“冰火双生莲”形态合体时,阴阳相济的东方智慧超越了非此即彼的对抗逻辑。这种“和而不同”的解决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精神共振。
影片结尾,哪吒与敖丙共同踏上重构规则的漫漫长路——我们的民族国家也是如此。
相较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式的“弑父”悲剧,《哪吒2》展现了中国文化对规则重构的独特路径。
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龙王敖光最终与儿子并肩作战,这些情节消解了西方“弑父情结”的暴力基因,转而强调代际传承中的革新力量。这种“在继承中反叛”的智慧,打破的是西方式的“宿命论”的固定格局,英雄不再是悲怆的,而更多的是继承发扬、和解与传承。
影片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对“自我定义权”的争夺。当西方超级英雄依赖超能力或科技外挂时,哪吒的力量源自对“我是谁”的终极追问。他从“魔丸”到“救世主”的身份蜕变,是通过一次次打破标签的行动自证价值。
当哪吒脚踏风火轮撞碎IMAX银幕的边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神话角色的重生,更是一种文明主体性的觉醒。
《哪吒2》的成功证明,中国故事的世界性表达,无需迎合西方视角的“功夫熊猫化”,而应扎根于自身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既包含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精神的张扬,也包含对“美美与共”的全球秩序的想象。
在这个霸权逻辑依旧主导的世界,《哪吒2》用东方神话的烈火,烧出了一条不同于超级英雄叙事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规则重构,不在于取代旧神,而在于让每个被禁锢在深海炼狱的“敖光”、每个挣扎在炼丹炉中的“申公豹”,都能获得重新定义自我的权力。
当哪吒的混天绫掠过银幕,映照出的不仅是国产动画的崛起,更是一种对“何以立规”的当代回答。
来源:九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