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由于哪吒2的爆火,很多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动画、游戏圈子突然跟井喷一样,冒出了一批“神作”,比如《流浪地球》系列、《哪吒》系列,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
这几天,由于哪吒2的爆火,很多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动画、游戏圈子突然跟井喷一样,冒出了一批“神作”,比如《流浪地球》系列、《哪吒》系列,还有前段时间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
只要稍微看一点相关的新闻,就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幕后大佬们,都是非科班人员!
郭帆是学法律的,饺子是学药的,冯骥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一群“外行”居然搞出了中国电影史上最牛的科幻片、动画片,还有游戏圈最炸的3A大作!
为啥这些“外行”能这么牛?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第N代大导演”们,反而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事儿。
首先,你要承认,搞文化创作这事儿,光靠技术是不够的,你得有足够的文化!
这里面包含了学识底蕴,个人眼界,还有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郭帆、饺子、冯骥这帮人,虽然没学过电影、动画、游戏,但他们有个共同点: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
郭帆是学法律的,逻辑思维杠杠的,写剧本、搞设定,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随手就来;饺子是学药的,对生命科学有深刻理解,这让他的动画作品充满了现代科学的细节;冯骥是学生物医学工程的,游戏设计里融入了不少科技元素,直接拉高了国产游戏的逼格。
反观那些“第N代大导演”,虽然他们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但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电影技术本身,缺乏跨学科的视野。甚至有些导演,连正经的高等教育都没接受过,拍电影全靠经验和直觉,能拍出有深度的作品才真的见了鬼了?
其次,这事跟中国的教育机制也有关系。
咱们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是“重理轻文”,最优秀的学生都去学理科了,差一点的才去学文科,更差的就只能去走艺考这条路了。
要知道,这些被教育机制筛选出来的理科生,不仅数学、物理学得好,文学、历史、政治也不差,甚至学音乐、画画也特别快。
为啥?因为他们有超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
而那些走艺考路线的学生,很多是因为文化成绩够呛,不得已才转去学艺术的。说白了,他们不是真的热爱艺术,而是“被迫选择”,这导致很多艺术生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就比较薄弱,创作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
郭帆、饺子、冯骥这帮人,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积累,还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领域。郭帆能写几百万字的剧本设定,冯骥能写出古典韵味的歌词,饺子对国际政治的理解,甚至能跟键政圈的大佬们掰掰手腕。
再看看那些老一辈导演,很多人的文化素养就比较有限了。他们的作品往往套路化,缺乏对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比如以前的青春片,动不动就是打架、堕胎;伤痕片就是各种苦难渲染;甚至有些魔幻片,还得靠“洋大人”来拯救中国。这些套路化的创作,早就让观众审美疲劳了。
老一辈导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圈子文化”。
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就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他们的父辈或亲友在电影圈里混得风生水起,所以他们也能轻松拿到拍摄机会和资源支持。
这种“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模式,让他们不需要通过艰苦的学习和竞争,就能在圈内站稳脚跟。
但问题是,这种圈子文化也导致了创作的僵化。很多导演在获得资源后,就不再追求创新,而是固守已有的成功模式,导致作品缺乏新意。
而郭帆、饺子、冯骥这帮人,起点是一无所有,没有前辈的庇护,也没有圈子的支持。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学识、热情和理想,一步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种从零开始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次创作机会,也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内涵。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像郭帆、饺子、冯骥这样的“外行”创作者涌现出来,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凭借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广泛的文化视野以及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将会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至于那些大众所熟知的“第N代大导演”们,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和圈子文化的束缚,失去了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所以,别小看饺子、郭帆、冯骥这些文艺界“外行”,他们可能正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希望!
来源:读书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