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影》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6 21:55 2

摘要:因为《影》,隐现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片的痕迹,所以又被称为张艺谋电影新纪元。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以前是破茧成蝶之茧,现在是破茧而出之蝶。

因为《影》,隐现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片的痕迹,所以又被称为张艺谋电影新纪元。

这显然是一个惯性思维下的冷笑话。但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本片已经很不一样了。

无论是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还是荣获众多奖项的《活着》,抑或是这部《影》。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里,色彩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

电影里那些经典镜头,如九儿站在高粱地里、颂莲在挂满灯笼的院子里徘徊、境州在雨中与杨苍决斗,都因色彩的介入而生动。

色彩介入电影的方式,是一片火红的高粱地,对生命热烈的歌颂。

颂莲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凸显。

境州在黑白灰的水墨色调中,展现出权谋的复杂与人性的挣扎。

换句话来说,电影里的色彩,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载体。

镜头里的那些人物,因为置身于这个色彩世界,可是又被色彩所影响,从而载入中国电影史。

张艺谋用一种绚丽而深沉的画面语言,来描述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为观众揭开历史背后的人性,推断命运之下的无奈。

但《影》不同,以前说的是浓烈,这次说的是淡雅。

在本片里,仍然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错综复杂的人心。

如主公与都督的权谋之争,如境州在身份与使命中的挣扎,如小艾在爱情与道德间的纠结。

但是,张艺谋终于确认了一点,那就是他一直追求,却偶尔迷失的那个艺术境界。

他发现了淡雅中的深邃,简约中的丰富。

降服喧嚣的,是一种宁静的力量。

抚平波澜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

每一个身处乱世的人物,都怀揣着一个梦想。

影片用一个不易察觉的变化,勾勒出这种不易察觉的力量。

开始时,境州作为都督的影子,隐藏在黑暗中。

结尾时,境州走出黑暗,成为了自己。

曾经以为命运改变了一切,后来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

在本片里,色彩,不再是一个张扬的表达,不再是一个夺目的象征。

导演发现了色彩一明一暗的节奏。

色彩,只不过是情感表达的一个瞬间。

云卷云舒,人聚人散。

万物有灵,万物都有定时。

每一个经历沧桑的人,都必然会发现人性的复杂之处。

故事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但终究还是人性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更细腻而更真实,因为更矛盾而更深刻,因为更脆弱而更坚韧。

在本片里,仍然出现了一贯出现的,那种宏大而苍凉的悲壮。

即便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抉择的境州,也在命运的漩涡中,不断寻找着自我。

电影里的人物,都是被动的,人物勇敢的底色是无奈,进攻的姿态是防守。

电影是人物命运无常的感慨,是无力抗争的叹息。

电影的主旋律是挣扎,而挣扎的对象,既是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是被时代裹挟后迷失的自己。

在本片里,他不再注目于刚猛无畏的男人,而是转向于柔韧坚毅的女人。

不再注目于激烈的冲突,而是开始凝视细腻的情感。

不知哪里才是方向的挣扎,不知何处可以安放的灵魂,也终于找到了去处。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以前是色彩斑斓之画,现在是水墨淡雅之卷。

在中国近代电影史中,张艺谋和陈凯歌,有着近似的起点,他们都代表了中国电影的艺术高度。

不同之处就在于,陈凯歌用更为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哲理,去探索人性与命运。

这种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学者的方式。

所以,程蝶衣在舞台上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奈。

所以,无极中的人物在命运的轮回中,不断寻找着自我。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弥漫了一种深邃的文化感。

它的力量源泉,是一种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张艺谋所采用的方式,是一次次的视觉冲击,是一次次的情感触动,试图用画面和色彩留住那些动人的瞬间。

这是一种艺术家的方式,它的本质是浪漫的。

张艺谋的电影,总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

它的力量源泉,来自某种直观而震撼的画面表达。

就像《英雄》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宏大的场面,镜头里是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就像《金陵十三钗》中那些美丽而勇敢的女子,站在生死的边缘,演绎着人性的光辉。

二者的电影,都无法提供答案。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是人生谜题的探索者和思考者。

在《妖猫传》里,陈凯歌越来越趋向于对美的极致追求,他寄希望于用美来打动人心。

而张艺谋不同,在《影》里,虽然也有对命运的无奈,对人性的思考。

但是,因为对艺术表达更加纯粹,电影不再挣扎,而是更为沉静。

来源:李横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