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毕业院校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这所高校现如今已经成为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中心,毕竟当时考上的华西药学院是四川当地第一档的学校,收分是最高的。现在华西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也都是常年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他是一位妥妥的985高材生。
导语
你敢信?《哪吒2》票房登顶,导演饺子竟是学医的!影片中的医学细节你发现了吗?
同行们,你想过有一天,会跳出医疗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吗?
截至2月6日19时,上映9天时间,《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已突破60亿元,成为中国影片票房榜第一。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问世,以超50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巅峰,导演饺子(杨宇)也一战成名。
两部影片的票房相加,成功突破100亿元大关,饺子导演也因此成功跻身百亿导演之列,这无疑是对他才华与努力的最好褒奖。
人们都在惊叹于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深刻立意,但谁也没想到,手握两部中国动漫颠覆作品的人,竟然学医出身!
其毕业院校为华西医科大学毕业,这所高校现如今已经成为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中心,毕竟当时考上的华西药学院是四川当地第一档的学校,收分是最高的。现在华西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也都是常年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他是一位妥妥的985高材生。
大掌扒了一下饺子导演的履历: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和许多80后一样,他自小就与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是他童年的珍贵回忆,那些生动的画面、奇幻的情节,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动画的种子。上初中时,他又被《圣斗士》和《七龙珠》等日本动漫深深吸引,从此,成为一名漫画家的梦想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然而,高考填志愿时,由于父母都是医生,在家人的建议下,他选择了更为稳定的医学专业,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四川大学医学院)。大三下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MAYA。那一刻,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的世界,儿时的梦想瞬间被点燃。他惊讶地发现,原来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借助软件创造出如此精彩绝伦的画面,于是,他一头扎进了动画的世界,开始废寝忘食地自学三维动画软件。
毕业后,饺子果断放弃了医学专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动画师。但商业项目的种种限制,让他难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仅仅一年后,他毅然辞去了这份高薪工作,决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动画创作中,开启了逐梦之旅。这一决定,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毕竟放弃稳定的工作,投身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需要极大的勇气。但饺子没有动摇,他心中有一团火,那是对动画的热爱和执着。他回到家中,在狭小的房间里,23岁的他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动画创作之路。
2003年-2008年,饺子创作出了《打,打个大西瓜》,这部没有一句台词时长仅16分钟的动画短片,凭借彩的剧情、独特的创意和精美的画面脱颖而出,一举斩获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这个作品的成功可以说为《哪吒》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被医学教育磨炼出的人
纵使千锤百炼 然而初心仍在
有没有学医,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注意细节,极尽完美,追求极致,从内到外透露的都是被医学教育磨炼过后改不掉的行为习惯,而川大药学出身的高材生饺子也不例外。
与医护相比,他们对疾病、手术、看诊、抢救、科研等有着偏执的细节追求,把工作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做的尽善尽美,这是他们被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但如果有一天让他们放弃医学,换一份工作,换一种方式,其内核优势也会让他们获取成功。
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获成功后,饺子对《哪吒2》作品中的特效追求苛刻程度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为了一个几秒钟的镜头,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打磨,比如其中一场“哪吒10秒穿心咒”的特效来说,这个镜头只有10秒,却耗费了制作团队整整一年的时间。
正是这种极致“内卷”的追求,直接成为整个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标杆。
而药学出身,打造《哪吒2》的“专业对口性”含金量还在上升。
《哪吒2》不扒不知道,大掌发现竟然有那么多硬核的医学知识在支撑,不愧是学医出身。
比如申公豹给陈塘关拖来的药材全部都是活血化瘀的。
一位同样学药学的网友感叹说,医学生但凡专业差一点,哪吒的背肌都画不了这么标准。
谁家的神仙能讲得出有抗药性这句话。还有哪吒破穿心咒的时候,千万根冰针竟然组成了一个相当严谨的人体血管解剖图。
如果不是药学出身,或许,《哪吒》系列未必会如此成功。
论医学与游戏动画的专业对口性
2024年,《黑神话:悟空》出世,全网霸榜第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黑神话悟空》创始人冯骥,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出身。
2004年,冯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搞过科研,曾经考虑过继续深造考研。如果不出意外,这位高材生应该成为医学或生物学方面的大佬。然而,2004年魔兽世界进入中国,打乱了冯骥的路线,他对这款游戏深深吸引,这名“网瘾少年”甚至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
而他早在在读大学期间,就认识到自己不适合从事医学专业,“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清晰的头脑让他毕业后就入职游戏公司任游戏策划,开始从事游戏相关工作,开启了游戏开发的职业道路,正是这份清醒,20后造就了《黑神话:悟空》,可以说他算是跨专业就业的典范。
除了导演饺子和冯骥以外,或许你不知道,还有一位年入千万的转业医生,靠绘画也一度火出圈,用7年时间,带领团队从两人团队成长为影响数万名医学生的医学可视化行业先锋,创立出了全球头部的医学插画公司——一目可视,真正做到了从月入几百到年入千万的惊人逆袭。
“一目可视”创始人周舒扬曾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在一次给论文配图的机会让他爱上医学插画。
在热爱和天赋的加持下,逐步创造出了奇迹,更是将医学插画做到了极致,他脱离了医生的身份,进入了绘画行业,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医疗领域,在医学与绘画的夹缝中逆风翻盘,也可谓是传奇人生了。
▲这是画出来的你敢信?
凭什么他们弃医后
归来仍是天命人?
在医疗圈流传着一个黑色幽默:中国最好的管理学导师在协和医院,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华西医院,最出色的危机公关专家在湘雅医院。这些看似戏谑的调侃,实则揭示了医学教育锻造的独特人才基因。当手术刀换成键盘,白大褂变身西装革履,那些走出医院大门的医者,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发挥着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高考已经替医学筛选出了一大波顶尖人才。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常年高居专业排行榜前三甲,202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平均分达到689分,超越清北多数热门专业。这种近乎残酷的选拔机制,确保进入医学院的都是兼具超强学习能力与心理韧性的顶尖人才。
医学教育堪称最严苛的职业教育体系:五年本科+三年规培只是起点,终身学习是基本准则。一个住院医师要完成超过2000学时的理论学习,参与3000余例临床操作,撰写上百份病程记录。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塑造了医者特有的思维模式:系统性思维如同CT扫描般全面,逻辑推理堪比病理分析般严密。
临床工作中培养的"超能力"更令人惊叹:连续36小时值班锤炼出钢铁意志,急诊室里的生死时速训练出闪电决策力,复杂的医患沟通磨砺出共情艺术。这些能力放在任何行业都是降维打击。
此外,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这种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使得医学专业人士在涉及这类问题的相关领域会更加得心应手。
或许从医疗行业跳出来的"天命人",真正的意义不是被命运选择,而是以医学为原点,挑开了更为宽广、更具贡献性的边界。
如果说,在医疗行业,各路医学天才内卷之下难有出头之日,那或许可以试着跳出怪圈,就会发现,学医之人,自身具备的独有特质,会让自己在其他行业更为醒目,毕竟,追求完美、注重细节、艰苦不懈、勤奋好学、知识广泛、具备严谨逻辑思维的各位同行们,这些优点在任何行业都是宝贵的,有这些优点傍身,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但也要记住: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努力、热爱工作和坚持的结果。
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却不能否认,并非是想学医就能学医的。而能学的了医、读的了医、成的了医的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相信就算学医出身未来不当医生,从事别的专业也能创造出奇迹,大掌想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就算有一天诸位同行们弃医从他业,也定会闯出一番天地,不信?你看:
来源:掌上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