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剧的流行。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武侠片、警匪片、文艺片、无厘头搞笑片绝对占据了当时华人影视剧的主流。
影视剧的流行。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武侠片、警匪片、文艺片、无厘头搞笑片绝对占据了当时华人影视剧的主流。
现在的影视剧,鲜有出彩的武侠片。偶像剧、生活剧、仙侠剧占据了半壁江山。
武侠片,依然是很多人的情怀。曾经的万人空巷,金庸的武侠片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或是影视剧的歌曲。几十年过去,经久不衰。
有人说,那是因为影视作品的匮乏。制作粗糙、妆容老旧、服饰简陋、背景相当的敷衍。拿到现在拍剧的审美,有一说一,是相当的落后。
的确,回头再看当时的剧,这些硬伤评价真实。当时的审美及科技,完全无法媲美现代科技电脑特效的飞速发展。
或者说,当时的制作经费,古装剧的服饰和配饰差不多是共享。跟现在穷游差不多的意思。
现在的武侠片,配音电脑特技。排山倒海之势震耳欲聋,俊男美女联手演绎,依然不敌当年自带配音的“轰哈”降龙十八掌出场。
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某作品大制作,耗资几个亿。路演、宣传铺天盖地。真正播放上映时,第一感觉便是钱是烧了,场面宏大了,音响效果棒了、妆容也精致了、服饰也精美得无可挑剔。观众却不买账了。
以前的剧用演技和剧情拯救粗糙的制作,现在的剧用精湛的后期制作掩盖演技和剧情。
金庸的武侠小说,侠义精神,人物众多,拍好不易。剧情和宗旨才是真正的主线。
以前的金庸影视剧,无论是作品、演技还是音乐。读懂了金庸小说侠之所在精髓。
“逐草四方沙漠苍茫,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我剑 何去何从 爱与恨 情难独钟 我刀 划破长空 是与非 懂也不懂......”。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台前幕后,作词作曲都在认真的释放着江湖意。在他们的身上,有武侠小说江湖儿女的豪迈与洒脱。
轰哈,每一个掌风击出的是正义和守护。大侠号令,英雄聚集,死守襄阳。郭靖当之无愧的侠者。这是一种正义的信仰力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现在的武侠剧,情意绵绵。俨然醉倒在温柔乡。不武不侠,无快意恩仇。打着武侠片的幌子拍成古装科幻片和言情片。
一声“靖哥哥”顾盼生辉,俏黄蓉从书中跃然而出。
《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少林寺外大战和萧峰之死。各大英雄齐聚,扫地僧浮现,为保一方百姓,萧峰自尽,以死明志立于天地间。
《倚天屠龙记》张翠山夫妇之死、围攻光明顶。张无忌乾坤大挪移,横空出世大战六大门派。
这些武打和悲凉的精彩场面,展现了金庸的武侠世界的格局宏大且正义,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光辉的融合共性。
血腥江湖,唯有真正的侠者,心中有大义方可成就武侠梦。
真正的侠者一定在心中,并附之行动。浮于表面,如落花飘零,这不是金庸的江湖和侠义。
来源:蓝色清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