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磨刀霍霍进来的人先把你的大刀收回去,因为我说的不是刚刚创下中国电影票房新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而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简称“哪吒2”。
到底是谁被骗进电影院看过“哪吒2”?
磨刀霍霍进来的人先把你的大刀收回去,因为我说的不是刚刚创下中国电影票房新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而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简称“哪吒2”。
两部电影之间的关系,大概相当于《汽车人总动员》和《汽车总动员》。
人家给自己后面加个2,倒也没毛病,因为他们公司早在2016年就拍过《我是哪吒》,当时竟也收获了1000多万的票房,只能说那时候的电影赚(骗)钱太容易了。
虽然评分说明了一切,但当时的宣发还是挺努力的想出了很多诸如“继1979年《哪吒闹海》之后第二部哪吒题材的动画电影”、“首部以哪吒为主角的3D动画电影”之类的噱头。
到了第二部的时候,片方索性彻底摊牌了,不装了,直接用“哪吒2”当关键词,宣传海报其他字都缩小,画风也主打一个模仿。
该说不说,就是这样一部烂片,轻轻松松地上线了23年的国庆档,在当时如此低迷的行情下5天票房破千万,当年累计票房一千七百多万,这还不算,人家去年中秋节又重映了一把,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因为有不少人都是冲着哪吒2这个名字去的,想当然的以为是饺子团队的续集。
结果当然是欢欢喜喜进影院,骂骂咧咧刷差评。
披个哪吒的外套就能诈骗,也许他们发现,与其在动画制作上浪费钱,不如拥有一个好名字,如果不是因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可能第二部压根不会立项。
这个片子看完脑瓜子不嗡嗡的都是大神,剧情本身就已经很炸裂了,哪吒在片子里没有肉身,他师傅找了个木头狗当中介,把哪吒的魂魄附在了狗身上。
更奇葩的是,你都想象不到2023年上映的动画,会有如此粗糙的制作技术,打斗戏都跳帧,像是穿越回了2000年的网游画面,充其量也就是学动画的大专毕设水平,只能用一句返璞归真来形容。
都不敢想那些花几十块钱看完80多分钟这个的观众,内心得有多挣扎,走吧疼钱,不走吧害眼。
最好笑的是,这个片子一直到现在还在有人上当,有人想省电影票,费劲巴拉下了个盗版资源,结果发现自己看的电影本身就是盗版:
有微博话题带的tag都是低仿版的片名:
最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纯蹭的电影,竟然也能拿到龙标,能有院线排片,还能含泪怒赚一千七百多万票房。
现在的电影市场已经下滑到这个地步了,照样不耽误有些投机客赚快钱,蹭上风头就能割一把韭菜,观众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怕你稍微有点诚意,也不会把屎端上来冒充冰淇淋吧。
好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登上峰顶的时候,还能有束余光打在中国影史角落的垃圾桶上,把这些硬蹭的魑魅魍魉都照出原型。
不过我寻思,下一个烂片“哪吒3”是不是又在路上了?
来源:汤圆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