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垃圾粉丝怪影院只排哪吒?错,真相是哪吒排片太少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7:49 2

摘要: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影院的运营模式。影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票房分账、零食小吃饮料售卖以及广告收入,还有一些活动包场收入,其中票房分账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025 年开年,影院经理们堪称最冤枉的群体。自春节档开启,只要电影票房欠佳,影院便成了众矢之的。观众抱怨想看的电影排片太少、场次时间不佳;

主创谴责排片不公,呼吁公平竞争;甚至部分影评人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指责像《哪吒》和《唐探》这类影片赢家通吃,不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

似乎票房不好,电影本身、导演、演员都没问题,全是影院排片的过错,而影院经理还不敢反驳。那么,影院的排片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影院的运营模式。影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票房分账、零食小吃饮料售卖以及广告收入,还有一些活动包场收入,其中票房分账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可以把电影看作商品,银幕当作货架,影院则是商铺,其运营模式既可以是院线直营,也能个人加盟。

我们通常所说的片方,包括制作方和发行方,可视为商品的供货方。与一般商场通过低买高卖商品或租赁货架盈利不同,影院是依靠电影票房的分成来赚钱。

一般而言,一部电影的票房需达到制作成本的 3 倍左右才能回本,因为票房要在制作方、发行方、院线、影院等多个环节进行分配。

经过长期的市场博弈,制作方一般最终能分到 30% 左右,而影院通常能拿到 50%。由于银幕资源有限且具有排他性,每天展示商品的时间有限,同一时间只能放映一部电影。所以,片方为了争取更多排片,会采取各种手段,比如对影院进一步让利、自己包场、威胁撤片等。

在电影票价方面,片方通常会制定一个最低发行价,影院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定价。例如某部电影最低发行价在 30 - 50 元,2D 版本价格相对低些,3D 版本则贵一点。即便影院想低价竞争,票房结算也是按照这个最低发行价区间来。影院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会依据市场情况调整票价。

若某部电影大受欢迎,就适当调高票价;若热度不佳,就降价以提高上座率,避免放映亏本。前些年常见的票补现象,无论是线上购票平台补贴,还是片方或影院自己出资补贴,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商业目的。

排片对于影院的生存至关重要。合理的排片不仅关系到票房分账收入,热门影片还能吸引更多观众,进而带动爆米花等零食饮料的销售,也能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同样,排片对片方也很关键,所以片方会想尽办法诱惑影院增加排片。

但如果出现数据失真,比如通过宣传或预售锁票房,造成影片虚假繁荣的假象,等电影开场后观众寥寥无几,这不仅会让影院错失排映真正热门影片赚钱的机会,还会减少零食饮料的销售,给影院带来不小的损失。尤其是在春节档,这个竞争激烈、窗口期短(通常三天就能决定影片生死)的档期,排片决策关乎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那么,影院如何判断排片是否合理呢?很多人认为上座率是关键指标,但其实上座率存在一定误导性。因为不同影厅的大小、座位数和票价各不相同,比如 100 座的厅坐了 50 个观众,和 200 座的厅坐了 100 个观众,上座率相同,但影院的收益显然不同。

实际上,有两个数据更为重要:一是场均观影人次,因为观众流量是决定影院收入的重要因素,排片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更多观众;

二是影片票房占比和排座占比的比值,主要反映排片的效果,堪称排片的 ROI(投资回报率)。

以大年初八为时间节点来看今年春节档电影的排片数据,票房排名第一的《哪吒》排片超过 50%,但其场均人次高达 14,排片效益高达 1.6,而《唐探》和《熊出没》的排片效益都是 0.5,《风神》和《射雕》均为 0.3,《蛟龙》则是 0.2。这些数据表明,《哪吒》并非排片过多,反而是排片太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哪吒》不仅没有挤压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甚至可以说是牺牲了部分票房利益,给其他影片留出了市场份额,影院经理在排片上可谓是无辜的。

从影院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实际市场需求出发,影院其实应该全天候滚动播放《哪吒》,最多再搭配一部《唐探》。影院愿意播放其他影片,已经是为了市场多元化做出了巨大让步。即便如此,还有电影将票房不佳归咎于影院排片不合理,这实在是冤枉。还有影评人声称这样的排片不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这无疑是慷他人之慨。

春节档是全年票房最高的档期,去年春节档票房占据全年总票房的 1/5。考虑到春节期间观众观影消费欲望更高,以及片方为争取排片让利更多,实际上春节档的营收占比可能更高。

投资影院的人都知道,影院初期投资巨大,且当前影院数量过多,电影市场表现不佳,全国近一半的影院仍处于亏损状态。在这个影院全年最赚钱的十来天里,劝影院放弃部分收益去搞所谓的 “公平排片”,无疑是断人财路。

影院并非完全不通情达理。几年前,制片人方励为了《百鸟朝凤》在视频中下跪磕头,请求影院经理增加排片,最终也得到了许多院线的回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百鸟朝凤》是一部小众文艺片,在当前院线业态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出于情怀考虑,让出一部分排片,做出反市场的行为尚可理解。然而,选择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无一不是商业片,本就是抱着成王败寇、赢家通吃的心态入场。若输了就指责排片不公,这就太不负责任了。

有人抱怨自己想看的影片没排片看不到,但从当前的排片效应来看,观众对《哪吒》的需求都还未得到满足,这对想看更多好电影的观众来说难道不是更大的不公吗?

若越来越多的烂片也能在春节档赚钱或不亏本,最终春节档可能会沦为一个浑水摸鱼的档期。市场的残酷性就在于,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学会敬畏市场。不能只在获利时才赞美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源:市井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