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年前,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大家认识了一个烟熏妆哪吒,也让大家知道了,一个半路出家的青年导演叫做,饺子。
5年前,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大家认识了一个烟熏妆哪吒,也让大家知道了,一个半路出家的青年导演叫做,饺子。
但当时所有人更惊诧的还是,大学是药学专业的他,咋就混进了动漫圈,并且还出手就是50亿票房的“王炸”。
可大众在真的了解完,饺子导演背后的故事后,才发现他现实中的经历,那才真的堪称“王炸”。
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 50.35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之巅,也让导演饺子走进大众视野。
时隔5年后的蛇年春节,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掀观影热潮,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截至 2 月 6 日 21 时 33 分,票房已突破 62.24 亿元 ,并且强势进入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前二。
可谁能想到,这位如今风光无限的 “国漫英雄”,竟曾在十多年前,被众人嘲讽为 “啃老族”和“失业废柴”。
饺子,原名杨宇,1980 年出生于四川泸州 ,其父母全都是医生。
所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对医学知识,有了不少的了解和认知。
等到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更是听从家人给出的意见,选报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照理说,华西之名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只要他按部就班的读下去,将来指定能有个,体面且不错的工作和前途。
但走进大学读了才两年不到,他的内心就陷入了深深的撕扯之中。他不想学这些医药,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动画、动漫制作。
其实,从他还是个孩子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就曾为他种下了动画梦想的种子。
而初中时,《圣斗士》和《七龙珠》的爆火,更是让他对漫画创作充满向往。
哪怕高考过后,虽然遵从父母意见,选择了药学专业,可他对动画的热爱却始终未熄灭过。
直到2002 年,大三下学期时,他眼见同学黄雷转行去做了软件,一下子他心中压抑已久的动画梦,彻底爆发了。
瞒着家里人,他悄然放弃坚持了三年的医学,然后开始自学三维动画软件 Maya,并一头踏入了计算机动画行业。
只不过,当时学习 MAYA 的资源极为的稀缺,他想求教都很难找到门路,没得办法下只能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学习。
等到毕业后,药学出身的他,直接换了求职方向,在成都一家三维动画广告公司打工,尝试接触从创意设计到后期制作的全部流程。
尽管这段经历对他的能力锻炼良多,可广告公司的工作内容实际上限制颇多,很难让他随心所欲的创作心中的作品。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饺子最终决定辞职,打算全身心投入到个人作品的创作中。
只是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其父亲已经去世,家庭的经济重担,原本应落在他的肩上,可他却坚持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最难的时候,家里只能靠母亲每月几千元的退休金生活。
很显然,这个决定引来了周围人的质疑和嘲讽,就连老邻居们也都议论纷纷,认为他是在不务正业。
甚至,都有亲戚当面讥讽,说他是名牌大学生却窝在家里啃老。
只不过,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嘈杂,他的母亲却始终选择支持他,而这也在无形中成为了,饺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辞职后的饺子,将自己关在成都的老宅里,并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艰苦创作。
这期间,他的生活极度拮据,有些时候全靠母亲的退休金帮衬,才能勉强维持住生计。
为了节省开支,他给自己规定,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 10 元,哪怕是一箱泡面,也常常要吃半个月。
后来,他自嘲那段时间,“过着像空间站一样的生活”,卧室、厕所、客厅,三点一线,每天工作时长达到了16个小时。
生活上苦,创作条件上也同样十分简陋,他买不起正版软件,只能翻烂教程自学盗版 Maya。
而没有团队协助,他就只能一人包揽编剧、分镜、建模、特效等所有工作。
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无数个日夜他对着电脑屏幕,一帧一帧地绘制着自己的梦想。
终于,经过 1000 多个日夜的努力,2008 年,饺子的第一部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
这部时长仅 16 分钟的反战动画,以独特的创意、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横扫下30多个国际奖项,也让无数网友们惊叹:“中国居然有这种神人!”
尽管三年磨一剑大获了成功,可这并没有立马改变他的生活。
当时的国产动画行业正处于寒冬,投资人对动画行业缺乏信心。
尽管《打,打个大西瓜》获得了专业认可,但却依旧没有公司敢用他。
于是乎,饺子的动画梦想,再次陷入了困境。为了能养活自己的动画梦想,他开始四处寻找外包工作。
他给儿童科普片画插画,每张仅能拿到 30 元;替游戏公司做特效,常常赶工到日夜颠倒。
甚至于,最窘迫的时候,哪怕只有500元报酬的婚庆视频剪辑工作,他也毫不犹豫地接下过。
只不过,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在不断积累经验和打磨作品的过程中,饺子也在努力打破外界对他的偏见。
面对 “半路出家” 的质疑,他将医学课本换成了《动画师生存手册》,每天临摹迪士尼原画100张 ,笔记写满了20本。
他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别人说他没天赋,他就把《大闹天宫》的分镜扒下来,一帧一帧地画到吐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动画的热爱和执着。
2015 年,《哪吒》立项时,他又遭遇了“国漫必死”的魔咒。
投资方认为,哪吒必须是萌系人设,神话IP已经过时,要做就做低幼向的动画。
可是饺子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攥紧拳头,坚定地表示:“中国孩子不缺乖宝宝,缺的是敢对命运喊‘不’的精神图腾。”
他要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哪吒,一个敢于反抗命运的哪吒。
为了终结“五毛特效”的嘲讽,饺子在特效制作上,更是下足了功夫。
申公豹变身镜头的毛发特效,就逼疯了两家外包公司 ,特效师甚至崩溃到辞职。
但饺子自己却没有放弃,他把自己关进机房,测试了178版毛发渲染参数,调整了 340 次光影角度,连续 48 小时不合眼。
最终,那只豹子的每一根毛发,都仿佛在咆哮,向世人证明:“中国特效不是垃圾!”
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震撼上映,这部电影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长空。
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影片中,哪吒不再是传统印象中,那个乖巧的小英雄,而是一个画着烟熏妆、说着打油诗、手插裤腰带、爱跷二郎腿的 “混世大魔王”。
只不过,在他那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渴望被认可、渴望成为英雄的心。
电影中的哪吒,经历了无数的误解和偏见,被世人视为妖怪,但他却从未放弃,始终坚信 “我命由我不由天” 。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电影上映后,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飙升 ,最终以逾 50 亿元票房和 1.4 亿观影人次的成绩,均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也让饺子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2025 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重磅回归 ,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随着电影的热映,饺子“啃老”三年的话题,也再次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饺子正面回应了这一话题。
他表示,在自己准备自学三维动画的时候,母亲其实对他非常包容,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他甚至感慨地说:“哪怕是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都觉得这点很难做到。”
饺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逆袭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固定的轨迹,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打破命运的枷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所以,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无论你面临着怎样的困境,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因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来源:盖迩说